仿编 为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插上翅膀

    王淑芬

    在多数教师看来,诗歌仿编、故事续编、看图创编等活动是大班幼儿的专利,而小班语言教学活动中目标较多的是学习儿歌、倾听和理解故事、丰富词汇、愿意表达等,因为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较大班幼儿相差甚远。的确,年龄的差异可以侧面反映出能力的差异,小班幼儿在词汇接受、语法掌握、倾听习惯、表述形式和早期阅读理解等方面与中、大班幼儿存在较大差距。但是,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不能忽视小班幼儿的语言学习需求。

    一、教学实录

    我们在小班语言教学活动中发现,幼儿在欣赏儿歌、学习诗歌、想象故事等方面有着较强的仿编能力。以下是几个教学实例记录,以及这些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

    案例一:儿歌《亲一亲》

    儿歌《亲一亲》的歌词简短,朗朗上口,所描绘的都是幼儿身边易于观察到的事物,如“小手亲小手”“小脚亲地板”“手指亲琴键”“锤子亲钉子”等,加上富有节奏感的象声词,如“啪、啪、啪啪啪”“咚、咚、咚咚咚”“叮、叮、叮叮叮”等,让幼儿更有学习的欲望。在理解和掌握了儿歌的内容及节奏以后,我们引导幼儿思考:“你们平时还看到了什么‘亲什么,发出×、×、×××的声音呢?”孩子们立刻说:“妈妈亲宝宝,吧、吧、吧吧吧。”“小手亲铃鼓,啪、啪、啪啪啪。”“磁铁亲黑板,当、当、当当当。”

    孩子们稚嫩的言语让我认识到:教师的预设远远比不上幼儿的变化。孩子们的回答都是他们亲眼所见或亲身经历的,来源于生活,真实且自然。同时,教师在活动中运用诗歌有韵律的特点,引导幼儿把生活的点滴变成了诗歌,非常富有诗意。

    案例二:诗歌《小雨点》

    诗歌《小雨点》的意境优美,语言富有节奏感。诗中第一段、第三段的最后一句“花儿乐得张嘴巴”和“苗儿乐得向上拔”的理解,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活动前的一次下雨正好为诗歌做了知识经验准备。我们的谈话活动“谁最喜欢下雨”就是在雨天生成的。教师分别帮助幼儿分析理解了动物(猫、狗、鱼儿、老虎、狮子等)喜欢下雨,它们可以到池塘里喝水、游泳、玩耍;植物(花、草、树)喜欢下雨,这样它们才能茁壮成长,不会干枯死亡;小朋友也喜欢下雨,因为可以穿上心爱的雨披,撑着喜欢的小花伞,去雨中散步、踩水花。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储备,在欣赏诗歌《小雨点》时,幼儿就不需要教师细致讲解了。欣赏完诗歌后,我们又要求幼儿对诗歌进行仿编。

    诗歌原文为:

    小雨点,沙沙沙,落在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

    小雨点,沙沙沙,落在鱼池里,鱼儿乐得摇尾巴。

    小雨点,沙沙沙,落在田野里,苗儿乐得向上拔。

    幼儿仿编后的诗歌为:

    小雨点,沙沙沙,落到小草上,小草乐得向上拔。

    小雨点,沙沙沙,落到池塘里,青蛙乐得唱起歌。

    小雨点,沙沙沙,落到小朋友的头上,小朋友乐得蹦蹦跳。

    小雨点,沙沙沙,落到苹果上,苹果乐得红了脸。

    小雨点,沙沙沙,落到大树上,大树乐得摇啊摇。

    尽管仿编的歌词不够押韵,但我们仍然给予幼儿支持,让他们想说、敢说、会说。同时,这也反映出:以前我们低估了幼儿的能力,害怕他们不会说,没有给予他们大胆表达的机会,反而影响了活动的效果。在教师的鼓励、支持和引导下,孩子们不再胆怯,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案例三:故事《蹦蹦跳跳的绿汽车》

    最近,我们围绕主题“热闹的马路”开展了系列活动,其中童话故事《蹦蹦跳跳的绿汽车》备受幼儿喜爱。故事中小青蛙可爱的形象,青蛙爸爸、妈妈、哥哥、姐姐重复且简短的语句,朋友们帮忙的热闹场面,以及比赛结果的第一名都深深地吸引着幼兒。故事中的园壳小蜗牛做车轮、萤火虫做车灯、喇叭花做汽车喇叭等,既符合幼儿的认知,又充满了想象,为幼儿给“小白兔变成的蹦蹦跳跳的白汽车,大象变成的双层公共汽车”添加轮子、车灯、喇叭做好了铺垫。孩子们通过想象得出:圆圆的皮球、毛线团、乌龟壳和纽扣可以做轮子,电筒、星星可以做车灯,笛子、小铃铛可以做喇叭,等等。由此可见:教师千万不能忽视小班幼儿的想象力和仿编能力。当孩子想说、敢说、愿意说的时候,教师应做一名忠实的听众,一个鼓励和支持幼儿的知心朋友。

    案例四:看图说话《他们在干什么》

    在看图说话《他们在干什么》中,有一幅图片是妈妈给宝宝盖被子。一开始,孩子们描述为:“妈妈在给宝宝盖被子。”虽然这种表达比较完整,但我并没有满足于这样的回答,而是继续用提问引发幼儿思考:“这是什么时候?宝宝在干什么?”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继续表达:“天黑了,宝宝要睡觉了,妈妈要给宝宝盖上漂亮的被子。”正当我要夸奖孩子们的时候,源源小朋友接着说:“天黑了,别让宝宝害怕,妈妈用她好听的声音,给宝宝哼着摇篮曲。”他把儿歌《妈妈》中的最后一段话迁移到活动中。接下来,我继续挑战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引导他们用“一边……一边……”的句式进行讲述。有的幼儿描述道:“天黑了,宝宝要睡觉了,妈妈一边给宝宝盖被子一边哼着摇篮曲。”可见,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活动中获得了发展。

    二、教师在语言活动中应关注的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我们:“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小班语言活动中,教师应注重以下五个方面。

    (一)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学习的前提,没有好的倾听习惯,所有的语言学习都是空谈。因此,我们在与幼儿交谈时要注意放慢语速,并要求幼儿眼睛与说话者保持眼神对视,注意倾听。同时,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我们会有意识地组织各种简短的活动,让幼儿学会安静地倾听活动要求,理解相关话语的含义,养成初步的倾听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二)激发幼儿听辨、模仿、讲述的兴趣

    1.优美动听的声音

    教师讲述得绘声绘色,最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给幼儿带来无比的勇气,让幼儿在集体中想说、敢说、愿意说。每次语言活动开展之前,我都会联系相关故事、诗歌和散文,不断练习,然后讲给幼儿听。例如,在故事《拔萝卜》中,老爷爷、老奶奶、小姑娘、小狗儿、小花猫、小耗子等出场时不同的声音变化,都依赖于教师丰富的表情和语气语调,这利于幼儿在讲述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模仿老师的声音和语气,易于其理解和记忆故事。

    2.自然界奇妙的声音

    自然界的奇妙声音能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以及学习和模仿的动机,促使他们进一步表达自身感受。我们经常给幼儿倾听各种声音,如风声、雨声、雷声、车辆声等,同时引导幼儿想象:“风吹过什么地方?微风吹在身上是什么感觉?如果狂风来了怎么办?风的声音是什么样的?”用声音激发幼儿想象和表达,对小班幼儿来说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之一。

    (三)用选择性或针对性的问题提问

    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幼间的互动,师幼互动主要依靠提问进行。因此,教师应更多地采用有选择性、针对性的提问来引导幼儿进行想象和表述。例如,在诗歌《小雨点》中,我提问幼儿:“你喜欢下雨吗?为什么?你知道还有谁也喜欢下雨呢?小雨点会落在什么地方?会发出什么声音?”每一个问题都具有指向性。此外,教师应该积极回应幼儿所提出的问题,为他们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引导他们认真思考,主动和老师、同伴交谈,为创编活动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

    (四)运用辅助材料帮助幼儿讲述

    好奇是幼儿的天性,但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教师应积极运用辅助材料,采用灵活的教育方式,帮助幼儿讲述和表达。在语言活动中,鲜艳的图片、好听的声音、有趣的材料等,都可以极大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例如,在故事《拔蘿卜》中,我们用跳跳球和即时贴制作了一个大萝卜,并用歌曲《拔萝卜》代替了故事《拔萝卜》的片段。孩子们在活动中有说有唱,动作和表情都非常丰富。语言活动逐渐延伸为表演活动,使故事更加生动。

    (五)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和运用

    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明显的年龄特点:零碎、重复、不够完整,有时还会出现断断续续的现象,需要辅以动作和表情等帮助表达。因此,教师在和幼儿交流时,要耐心地倾听,让他们有大胆表达自己想象的机会和愿望;允许孩子说得不对、不完整,因为语言学习环境是愉快的,是积极互动的,也是允许出错的;帮助幼儿重新组织语言,让他们的语言表达更完整、更恰当,这也是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之一;鼓励幼儿大胆地将学会的语句运用到生活中,与一日生活相结合;等等。

    3岁左右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教师既要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又要注重个别化学习,还要多加关注有语言障碍的幼儿,同时注意和家长密切配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好“倾听、学习、想象、仿编、运用”五部曲,相信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一定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