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生活化研究

    江湘平

    摘要:开展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在生活中思考道德与法治,在道德与法治当中学会生活,并且能够利用道德与法治思维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意识到道德与法治的作用。主要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进行相应的研究,相关教学工作人员通过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改革,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凸显生活化教学,不断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课堂;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

    引言:道德与法治课是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其关系到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融入生活化目标和内容,以此激发学生参与欲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深化法治意识。以下将探讨构建生活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策略。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生活化现状

    (一)脱离生活,缺乏热情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让学生拥有健全人格与公民素质。然而,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围绕教材“以讲为主”的学习方式仍然占据半边天,教学中缺乏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及生活化的教学案例的补充,容易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之间脱节,无法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程目标的完成效果从质量和效率上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形同虚设,缺乏实践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学生主体与他们周围道德环境之间具有积极互动的作用——活动或实践是道德发展的根源所在,素质教育也提倡让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然而,纵观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教师设计的实践活动并未基于对学生生活情况的了解,开展活动时也不注重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导致课堂活动过于虚设化,无法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

    (三)作业枯燥,缺乏创新

    小学道德与法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教学生做人做事,培养学生良好社会价值观的学科。但是目前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在作业中占的比重较大,且形式单一枯燥,导致学生产生抗拒情绪,直接影响作业的完成效率与质量。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生活化策略

    (一)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要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还需要透过实践活动来实现。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各类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回顾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促使他们在运用中加强理解、规范自身行为。“生活离不开他们”这一课结束后,学生了解了社会上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工作性质与内容,建立了人人平等的意识,初步具备了尊重劳动者的意识。为了能加深学生的体验,特意开展了一场关于“少了哪个领域会影响社会发展”的探讨活动,有些学生认为当下现代科技已经非常发达了,很多领域都用到了全新的科学技术,未来劳动者会越来越少,哪个行业都有可能被技术所取代,有些学生则认为不论科技如何发展,都离不开人的操作,日常的衣食住行更是缺少不了勤劳的劳动者。安排学生任意选择一个职位,去做课后体验活动,充当一天的劳动者,用不同的身份看待当下的生活,让他们懂得珍惜劳动者的成果,自觉规范行为。

    (二)丰富教学内容

    生活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将其作为载体,在教学各个环节渗透生活化元素,使课堂呈现生活化教学资源和问题,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面的思想价值体系,强化对法治内容的理解。首先,将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方向和教學内容,教师在设计目标时需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社会现实,以此作为教学指导。其次,将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需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交流活动,设计与学生成长相关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在交流沟通中了解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与法治知识。除此之外,教师同样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关键环节融入生活化内容,使小学教学课堂真正具有生活化特色。

    (三)延伸拓展,生活化探究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生活化推进过程中,有效的课后延伸拓展既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途径之一。因此,教师一定要紧扣课后拓展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为学生布置创新生活化的家庭作业,使作业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索“未知”,实现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教学目标。例如,教授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我参与我奉献》时,作为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重要组成内容,课堂中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个人和公共生活的关系有全面的认识,懂得公共生活的有序和谐需要每个公民的共同参与,重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为了更好的提升生活化教学质量,教学核心则要放在课后延伸拓展中,教师可以布置合理化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以“志愿者小队”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学习、实践,促使学生在体验中不断成长。通常课后参与生活中的公益活动有为疫区捐款、资助贫困学生、帮助困难家庭、业余时间照顾孤寡老人、参与保护环境行动、做交通文明劝导员……让学生制定出活动方案,完成为“公益出一份力量,帮助需要救助的个人和群体,发挥公益的力量”的任务。实践证明,通过这样有效的生活化课后拓展,能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行为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进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实现学生知识内化,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结论:总之,开展生活化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在生活中思考道德与法治,从道德与法治课学会生活,并且能够利用道德与法治思维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传港.道德叙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8):13.

    [2]单淑萍.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8):158-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