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推动社会治理的新变革

    张慧敏

    摘要:现今互联网已走进千家万户,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它不但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和沟通渠道,也正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突飞猛进的信息革命,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结合对互联网这一新兴的领域从产生到发展的整个过程加以简要说明,着重分析互联网给整个社会,尤其是给社会治理领域带来的变革及其具体表现,并深入总结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推动社会治理出现新变革的重要意义所在。

    关键词:互联网;社会治理;表现;意义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2-0082-02

    2014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互联网时代》,以更加全面和直观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新时代——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实现了飞速的增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4年12月,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6.49亿之多,全年共累计新增网民超过3117万人,互联网的普及率已达到47.9%。[1]这意味着全国已有近一半的人都在使用互联网络,表明我国已经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一种新的基于互联网的社会形态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由此可见,互联网正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成为推动人际关系乃至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革的巨大力量。

    一、互联网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

    互联网自诞生以来,以便捷的优势取得了其它传统媒体难以企及的优势,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从根本上促进了发展理念的更新、发展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成为推动社会治理新变革的中坚力量。

    (一)互联网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1.互联网传播的内容更加广泛

    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从最初简单的收发电子邮件、浏览新闻和网页,发展到了涵盖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电子政务、异地办公、视频会议等各个方面,互联网也从原有的单一化和固定化向着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和移动通讯领域相结合的快速发展大大开辟和拓展了新的空间,满足了随时、随地、任何人、任何物的上网需求。

    2.互联网传播的渠道更加开放

    互联网完全没有国家和地域的限制,使世界上处在任何角落的人和物能够互相联通。人们只需要拥有一台支持互联网的设备便可以在网络覆盖的任何地方与其他人相互联系,在网上,没有“这里”和“那里”、“此时”和“彼时”的界限区分,这就从根本上拓宽了人际交往的渠道,使整个社会更加具有扩展性和开放性。

    3.互联网传播的主体更加平等

    互联网不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向大众提供和发布信息,而且还更关注于处在这一系统中人与人的角色地位,它强调大众的参与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由于网络没有中心,没有等级和特权,所以说每个网民都有可能成为中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趋于平等,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所特有的交互功能,平等地交流和使用各种信息资源,从而进行人际沟通。[2]

    (二)互联网发展的影响

    与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介相比,互联网在信息交流与信息传播方面更具有优势,在即时沟通、开放共享、相对自由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环境影响下,人们最基本的思维观念、生活和工作方式以及组织结构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

    首先互联网引起人们思维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用于上网的时间日益增多,浏览新闻、获得信息都离不开网络,可以说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主要窗口,由于网上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覆盖面也相当的广泛,网络上的新事物、新思想不断更新换代,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认知过程较之以往相比也更为开放,人们受传统思维的影响也越来越小,这也就形成了有别于传统观念的新思维。

    其次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由于互联网能够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使得处于不同地点和时间的任何个人、任何事物都能够自发的建立起沟通,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各方面出现了众多基于互联网应用所带来的新变化:传统的教育需要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的授课方式,而互联网带来的远程教育使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我们身边随需随用;传统的商品贸易需要的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场性,而便捷的电子商务、电子支付使得整个交易过程完全网络化,极大的便捷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最后互联网引起社会管理与组织体制的变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数量和涉及的领域与以往相比也在不断扩大,各类组织机构纷纷依托互联网这一便捷平台来进行活动,从而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传统迟钝、低效的层级式组织结构越来越难以适应互联网环境下的快速反应机制,互联网的应用,使得组织的决策层和操作层之间有了更为直接的沟通渠道,导致中间的管理层级不断减少,促使组织越来越扁平化。[3]

    二、互联网推动社会治理新变革的主要表现

    (一)互联网扩大了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互联网给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的有效实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有效的保障了国家宪法所赋予的公民参与政治的基本权利,网络民主、网络政治的快速发展给现有的社会治理机制带来了挑战。互联网以其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以及网络权利的平等性使得它能够超越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介给社会的各个领域带来深刻的变革,在社会治理方面,它打破了传统政治方式和政治过程的封闭性,使得国家和政府单方面垄断和控制信息越来越难以实现。[4]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民众能够顺利的实现政治参与搭建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同时也创造了更为便捷和丰富的渠道和方法。

    (二)互联网提升公众监督,推动政府的信息公开

    无论是在民主制还是联邦制的国家,政府都具有信息垄断的天然优势,政府在政治过程、政府运作以及对社会的管理上都是倾向于一家独大的,从而在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在这种情况下,民众无从获知信息,只能被动的接受,更谈不上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去有效的监督政府行为,但互联网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对政府原有的社会治理方式提出了挑战,互联网为大众的政治参与创造了新的途径和平台,公众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优势平台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献言献计、发挥监督的功能,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网络监督模式。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出现,创造了一种更为直接和快捷的监督渠道,扩大了公民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使公民能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主体地位,政府在这一过程中也会更倾向于将各种信息公之于众,更加公开化和透明化。

    (三)互联网为推动社会治理的新变革提供平台

    互联网自产生之日起就为整个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革,一个崭新的政府与公众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已经形成,一方面提高了政府处理公共事务的效率和能力,另一方面又增强了政府的工作透明度和公众民主监督的效力,从而推动了政府管理模式从管治型社会向服务型社会的巨大转变,为政府新的社会治理方式打开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手段。以微博为例,政府一个小小的行为和动态,都可以通过微博被公众所了解和关注,公众也可以通过微博进行监督,微博这一互联网媒介成为了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信息的工具和平台,这样既方便快捷又省时省力,微博和众多的信息传播工具一样,是一个由一向多发散型的传播模式,这充分体现了当今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巨大能量: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地域上的限制,使民众参与社会治理变的更为直接和便捷,促进形成了网络民主的良好氛围,使其朝着公开和民主的方向发展。

    三、互联网推动社会治理新变革的意义

    在互联网日益快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和政府也在积极的将互联网这一有利资源应用到社会治理的领域,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不断推进着社会治理领域的新创新和新变革,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探索一种更为透明、更有效率的管理办法和信息传播方式,从某种程度来说,政府以尊重民意、提高执政能力和办事效率为中心的新的社会管理模式在探索中逐渐形成,而充分保障公众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权利与责任对等的“网络政务”也在日渐走向成熟。

    有别于传统的政府一家独大的社会治理方式,互联网所带来的这种全新的社会治理模式实际上是一个政府权力和公民权利持续协调的全面互动过程。在这种社会治理模式下,政府以积极的姿态和有效的措施充分保障了公民的政治参与和责任监督,拓宽了民众表达意见和行使权力的渠道,增强了民众的参与意愿和参与热情,营造出了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加快形成了推动社会治理新变革的强大合力。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互联网舆情已经成为整个社会风气的风向标,政府需要具有互联网思维,这就要求各级政府既要做到充分的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也要提高政府行政透明化的力度,创造条件,从制度和机制上确保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从而开创出社会治理方式变革的崭新局面。

    在当代中国,公民媒体的时代已经初具雏形,信息传播影响的双面效应已经显现,信息的网状传播系统正深刻的影响和推动着人们的生活,信息传播能量已经迅速转换为社会变动的状态。总之,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由此引发的社会治理领域的新变革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大趋势,人类社会正在置身于基于互联网所带来的大变革时代。

    参考文献:

    [1]CNNIC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 告[R].新华网,2015,(2).

    [2]李继尊.论互联网对社会变革的深刻影响及其治理 [J].商业时代,2006,(8).

    [3]樊会文,姚磊.CMIC:互联网引起全领域变革[J].信 息化研究,2014,(3).

    [4]邓聿文.网络问政能否带来政府善治[J].理论参考, 2012,(2).

    [5]李强,刘强,陈宇琳.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及其建设 思路[J].北京社会科学,2013,(1).

    [6]王璐,文松辉.互联网的社会属性及其治理[J].人民 论坛旬刊,2014,(11).

    [7]邵娜.网络时代意见表达结构及其社会治理效应[J]. 湖北社会科学,2015,(1).

    [责任编辑: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