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国企改革中的档案管理工作

    严淑丽

    随着国企改革深入推进,许多国有企业运用改制上市、合资新设以及市场化重组等多种方式,与民营资本进行广泛合作。在各层级混合所有制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新形势下,档案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部分,亟须转换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模式,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大局服务。

    国有企业档案是国有企业各项活动的记录,包含了大量重要信息,不仅具有重要的信息价值,而且具有极高证的据价值。国有企业档案事关党和国家核心利益,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

    企业档案作为企业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的原始记录,是企业资产的载体和证据,是企业各项活动不可缺少的依据。企业档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必须与其他管理工作共同发展、协调推进。1 改制企业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通常重点关注资产清算、财务规划、风险防控等与经济利益息息相关的工作。而档案管理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再加上政府对企业的管理职能不断弱化,导致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不重视档案工作,档案管理方式落后,档案资料不完整、利用率低,无法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帮助。

    1.2 制度保障措施不完善。已有的法律和法规较为具体地规定了改制企业档案的归属和流向问题。依据《破产法》的相关规定,企业破产由人民法院管辖,而档案的善后处理工作则未纳入企业破产程序。企业改制后,政府档案部门因无法可依而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对企业档案工作指导的难度增大,诸多问题都因缺乏具体保障措施未能得到解决。

    1.3 档案管理改革滞后。在国企改革过程中,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现代企业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档案管理体系却没有进行与之相应的改革,机械地沿用与企业不适应的旧制度,档案管理改革的滞后导致企业存在档案失控的风险。

    1.4 档案管理与企业经营相脱节。企业在改制重组、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事关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型档案,比如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企业股份、债券等方面的档案,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等方面的档案等。但由于档案工作者对业务工作不熟悉、档案管理部门与企业业务部门沟通不足等原因,导致企业档案管理与企业经营发展相脱节。企业档案部门按照原有的收集范围进行整理,许多新型资料并未纳入收集范围,造成了一些重要档案的流失。2 档案管理工作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重视。企业领导人员要强化档案管理观念,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完善档案工作制度管理体系,加大对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加强档案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互动配合,培养全员档案规范意识,推动国有企业档案建设更加科学高效。

    2.2 创新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监督指导方式。在国有企业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政府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监督引导方式,例如尝试将档案监督体系纳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建立新型奖励体系,推动企业加强自我管理;定期开展远程教育、专业培训、学术交流、专题讲座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树立档案管理标杆企业,开展观摩学习提升活动等。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企业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切实提高国有企业档案工作水平。

    2.3 加强印章档案管理。在国有企业破产重组、混改过程中,企业印章的更换、收缴、登记必须同步进行,如有管理不当就会造成各类诉讼纠纷。政府和企业都应当充分认识印章档案管理的价值,把印章档案管理工作列入日常档案管理工作范畴。针对破产、改制企业,可以采取“时间—机构沿革或变迁—隶属关系”的分类方法,登记完成后,编制相应的纸质印模,并装订成册,以便日后检索利用。同时需要科学保管各类印章,建立印章档案的查档管理办法,做好查档记录工作。

    2.4 加强档案工作队伍建设。档案工作系统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企业要设置具体的档案管理部门,选聘专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及时学习更新档案管理知识,增強档案管理意识和责任感,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信息化素养、操作技能和档案信息利用能力。通过档案工作人员素质能力的提升,寻找更有效的服务渠道,充分挖掘档案工作的价值。

    2.5 加强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管理是档案管理的趋势,也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一方面企业要配备先进的硬件设施,尤其是现代化的扫描打印设备、温湿度记录设备、装订吸尘设备等,通过现代化设施建设保障国企档案的安全;另一方面也要对档案管理信息软件方面进行升级,实现档案目录的便捷检索功能,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效率。

    (作者单位:河南省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 ?来稿日期:2019-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