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典诗词走进生活

    张伯瑾

    [摘要]近年来,中学语文教材不断选入古典诗词,以培养中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然而,反思一直来的古诗词教学工作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习惯性地以翻译、问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解读诗歌、体悟诗人情感。教师需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丰富诵读方式,引导学生回归实践、回归生活等更好地带领学生鉴赏古诗词。

    [关键词]生活教育;古诗词;联想想象;诵读;回归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0-0003-02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他认为“生活即教育”且强调教育与生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离的。一方面,生活内容决定教育内容,另一方面,教育也会促进生活的发展,对生活起到一定的影响。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但因为创作年代久远,诗词所描绘的各种场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不一致,因此学生常还未读诗,就已经有了畏难心理。部分教师个人的诗歌知识并不够丰富,他们为完成教学,常选择最为机械的方式,要么直接将诗歌翻译成白话文进行讲解,要么解题式地解读诗歌,这便使得学生对学习诗词提不起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容易养成背诵所谓的诗歌解题技巧的习惯,并且与诗词的距离越来越远。要想走出诗词教学的困境,教师除了要提高个人素养之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诗词,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一、培养联想想象能力

    古诗词的风格迥异,这与创作者的生平经历、所处年代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朝代的创作者受到的是不同政治、文化的影响,所以他们创作的诗词所传达出的是不同的观点态度与情感志向。尽管古诗词创作的时间距今较为久远,但古诗词始终反映的是社会生活,只要教师从生活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寻找到古诗词所描述的事物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的相通点,便能更好地开展古诗词教学。

    写诗和读诗,都必须要进行联想和想象。当一个学生具备想象和联想的能力,再连接他已有的生活经验,便点燃了他学习古诗词的火花。教师在上课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生活实例提出设想,让学生发现学习诗词是很生动有趣的。如学生在初读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时难以理解主人公难舍难分的心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抓住词中最重要的送别场景,设置问题:说说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送别。当学生畅谈完自己的送别经历后,再请他们联想词中所描绘的送别场景。有学生表示,他特别能理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他曾经陪爷爷参加过同学聚会,他观察到老人们在分别时,互相紧紧握着手,双目相对,彼此点着头,却无一言,因为他们不知何时才能再见,纵使心中千言万语,也不知从何说起。还有学生讲他初中毕业时和朋友聚餐,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可大家都无心品尝,这和“都门帐饮无绪”有异曲同工之感。也有学生说,当他坐着父亲的车子离开家乡时,他觉得道路两旁的树木都透出一股哀伤,他领悟到了什么叫“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通过分析,他能够了解到柳永的这首词表面上句句写景,实则字字含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聆听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不断启发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大胆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学生在还原诗歌意境的基础上拉近和诗人的距离。

    教师要关切学生的实际需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学生才会感觉诗词中所描述的与自己所经历的原来是异中有同的,从而化被动为主动,激发学习积极性。

    二、丰富诵读方式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诵读方式主要有三种:范读、齐读、听读。初读诗词前,教师要向学生强调诵读最基本的几步:读准字音一读通诗句一划分节奏。通过诵读,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词的音律美。在理解诗歌情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宜的语气语调进行诵读,让他们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领会诗词的意境。

    陶行知认为,生活的发展会影响教育发展,教育与生活具有一致性。当生活形态发生变化时,势必会影响到教育方式的改变。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当代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学生为主体,创新诵读方式。

    如《蜀道难》这首诗描绘了蜀道的高危和险峻,但学生几乎没有登山的经验,如果仅仅凭借听读或范读,他们是无法对蜀道之难产生直观的形象感知的。因此,教师在播放著名诵读家乔榛的朗诵前,给学生播放与蜀地相关的视频资料,展示古木参天、绝壁悬崖、仅容一人通行的栈道、不可逾越的崇山峻岭等,让学生对蜀道的高危險峻有了正面的认知。再请学生凝神闭目,想象此时正行走在蜀道,并播放急流与巨石相击发出的雷鸣般的声音,以及悲凄的杜鹃啼叫声和猿声,让学生通过声音想象蜀道的艰险。之后,立马播放乔榛的朗诵,请学生注意朗诵的语气、语调、节奏。最后学生试读、齐读。几番诵读下来,学生很快领悟了诗歌的韵味,读出了李白诗歌的潇洒和飘逸。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诵读,丰富他们的经验。

    另外,可以将文化节目资源变为教育资源的一部分。央视主办的节目《经典咏流传》中,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后用现代的唱法进行演绎。教学完《蜀道难》后,教师给学生播放了歌手张杰改编的《蜀道难》,这首歌的歌词选取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整首歌由川剧念白、方言说唱等组成。歌曲欣赏结束后,学生纷纷惊叹这种“和诗以歌”的方式竞可以将古诗词的魅力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

    随着社会生活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也越来越渴求。教师可以补充与诗词内容有关的图片、视频、音乐等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用学生更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演绎古诗词之美。

    三、回归实践、回归生活

    教师应鼓励学生结合身边熟悉的生活实例来思考诗词的内涵,充分发挥生活化教育的优势,给学生带来新的学习感受。这样,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也会获得新的生活启示,促使他们回归实践、回归生活。陶行知认为:“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在这个定义下,先生与学生失去了严格的区别,在做上相教相学倒成了人生普遍的现象。“教学做合一”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生活以做为中心。

    在古诗词教学中,鉴赏诗歌是重中之重。因为高考作文题明确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所以诗歌创作能力的培养常被忽略。事实上,诗人们在创作时,选择何种题材、哪个词牌名等,都和诗人当时的处境、心境有关。鼓励学生创作古诗词,形成一定的思维成果,不仅能够让学生明确学习古诗词的意义,还能够使古诗词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与诗人相互交流的过程,从而有效避免走进只重视知识而忽视实践的认知误区。

    高中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识判断能力,普遍关心社会热点话题,但由于学生身份及其他原因的限制,他们不能接触和学习到更多的生活经验。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更加理智地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少走弯路。

    如《氓》一直被认为是引导学生树立较为全面正确婚恋观的诗歌文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问题:请联系实际生活谈谈《氓》给你的启示。有一位学生提到了一个现今社会关注的话题:家暴。他分析了“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并提出:“古代女人因为社会制度的不平等,很难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和尊严,那么到了现代,为什么有些女性还是会遭遇家暴,或者说,如果今后身边有女性遭受家暴,我们要如何帮助她?”学生围绕这个疑问积极寻求答案,最后了解到如今多地制定的反家暴条例中,都提出了家暴受害者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这样能及时保证受害者的人身安全和尊严。有学生还提出,要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服务,抚慰受害者受伤的心灵。让古诗词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反思古诗词所传达的态度观点,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进而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生活感悟。

    多年来,语文课堂与实际生活是相脱节的。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强调让生活为教育服务,让教育回归生活,让生活与教育相輔相成;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当然,要想全面完整地将生活教育思想运用到古诗词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作为教师,要随时关注生活的发展变化、学生的兴趣需要,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拉近古典诗词与生活的距离,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谈教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