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路径研究

    计颖

    [摘要]新媒体给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突破自身瓶颈带来了重大机遇。高校要根据新媒体覆盖面广、交互式、个性化、数字化的特点,将师生学习需求与新媒体融合,从而找到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校;学习型党组织;调查;新媒体环境;路径

    彼得·圣吉在《变革之舞——学习型组织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中提出,“为信息交换提供更有效的媒介”是学习型组织应对传播挑战的策略,[1]这为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的实践形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化业务普及的形势下,以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为典型代表的新媒体,以更加丰富的传播方式、更加多样的传播途径改变了舆论格局和信息形态,成为新时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可以借力的媒介形态。当前,高校学习型党组织要获得持续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必须要突破自身瓶颈,找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新媒体的契合点。

    一、当前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取得良好成效,必须以满足学习对象的需求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为此,笔者课题组对所在地区三所高校进行了走访调研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其中教工党组织5个,学生党组织10个,参与调查的对象主要是高校干部、教师和学生。

    1.学习意识不足,缺乏共同目标。问卷调查中,85%的调查对象表示经常觉得本领恐慌,但只有12%的调查对象平均每天的自学时间为2—4小时。走访调研中也发现,不少师生党员在对待理论学习不够重视,存在思想误区。一些教师党员过于重视教学和科研,对待理论学习“不感冒”。一些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不纯正,入党以后缺乏继续学习和前进的动力。在回答“您所在的党组织学习氛围如何”时,只有16.5%认为很好,5.5%认为较好,61%认为一般,7%认为不好。总体来说,高校师生党员参与理论学习的主动型和积极性不高,高校党组织在推动个人学习方面的起到的作用不大,整体学习风气并不理想。

    2.缺乏针对性,学习兴趣不高。在“所在党组织开展理论学习的内容”的分布上,政治理论占 60.2%、时事政策占30%,法律法规占13%,岗位技能占21%。而师生党员“目前最想学的是”内容分布上,政治理论占19.5%,时事政策占15.2%,法律法规占9.3%,岗位技能占56%。可见,党组织安排的学习内容与党员学习需求有一定差距。走访调研中也了解到,部分学习型党组织就学习而学习,结合实际较少,未能根据不同身份的学习对象而采取不同的学习内容。

    3.缺乏吸引力,学习形式单一。在影响学习积极性主要因素的调查中,11%的调查对象认为是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19.5%的调查对象认为是学用分离,69.5%的调查对象认为是学习过程较枯燥。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传达学习文件占60.4%,专题报告占13.3%,讨论会占12.5%,知识竞赛占11.2%,外出考察实践和脱产学习占12%,只有5.6%是观看视频和网络在线学习。38.8%的调查对象认为学习形式枯燥是影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问题。仍有40.2%和15.6%的调查对象对所在党组织的学习满意程度为一般和不满意,

    4.考核方法程式化。 在“所在党组织的考核方式”的分布上,

    检查学习记录和学习体会占93%,会上交流学习心得占15.4%,考试占2.8%,考勤占15%。学习考核注重数量、忽视质量,很少能关注除了考勤、记笔记、阅读书目的数量、听报告的频率、上党课的次数等这些“硬指标”以外的内容。在奖惩方面,60.8%的调查对象表示,考核结果并未与奖惩挂钩。

    5.缺乏完善的制度建设。在学习规划方面,各党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参差不齐,坚持每周一次学习的仅占 7.35%,坚持每半个月一次学习的占22.3%,坚持每月一次学习的占 44.68%,坚持每季度一次学习的占 20.44%;在学习监督方面,坚持每次进行学习考勤的仅占4.8%,无考勤的高达85%。在学习保障方面,只有3.2%的调查对象表示所在党组织经常发放学习资料,而45.3%的调查对象则表示从未发过学习资料。。

    二、新媒体在高校的应用现状

    1.高校群体是新媒体应用最活跃的用户群体。新媒体(new media)这一概念早在1967年就已经在美国提出,但真正大规模的步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是在2000年以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认为,所谓新媒体即“数字化互动式新媒体”,就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在具体的外延上,则包括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网络电视三种类型(具体见图一)[2]。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 [3]而在互联网的使用率方面,20-30岁的泛年轻群体的互联网使用率为75%,而其中作为年轻人群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群体的互联网使用率则达到了90%。高校是运用新媒体的大军,且随着今后新媒体的换代升级,师生对新媒体的依赖程度将不断提升。

    2.校园主流媒体形式多元化。新媒体进驻高校校园,高校校报、广播、橱窗等传统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开始大幅度削弱。为应对挑战,许多高校转变思路,主动开辟新媒体阵地,开通了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共平台,下属的院系、部门和社团微博也纷纷开通微博、师生QQ群、飞信群等,形成了学校与学生之间便捷互动、沟通的信息舆论格局。同时,一些高校还积极发挥自身办学特色,整合各种资源创办特色新媒体品牌,如笔者所在的景德镇陶瓷学院,作为首批全国五十所试点运营高校之一,2012年与中国青年报、中国高校校媒联盟共同打造了移动互联网校园资讯媒体——青梅瓷韵手机客户端,青梅瓷韵开设了“陶院青年、最新生、你有新消息、china瓷韵、英语广角、宠物联盟、陶院达人擂台、翠湖大讲坛”等栏目。目前下载该软件的学生已经达5000余人,在2013年的全国综合评定中位于全国首批五十所高校运营高校第四名。

    3.高校更早进入“自媒体”时代。新媒体将人们带入了平民化、个性化的时代,话语权的开放给了普通民众自由表达、参与社会生活的可能性,高校作为一个知识人群密集的场所,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呼声更加强烈。大学生们不仅利用新媒体了解信息,更乐于用新媒体展示自己,发表言论。在笔者课题组的走访调查中发现,60%的学生表示会对校园中发生的新鲜事,举起手机拍照,上传微博、微信、人人、百度贴吧等,并@好友;40%左右的学生爱“分享”、“转播”校园事,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说说、写微博、分享新鲜事,成了大学生每日“必修课”。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人人都是信息的受众。各种不同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主流媒体”的声音逐渐变弱,每一个人都在从独立获得的资讯中,对事物做出判断。

    三、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新媒体应用路径

    1.利用新媒体覆盖面广的特点,建立与高校发展目标相契合的共同学习愿景。彼得·圣吉指出,“共同愿景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创造出众人是一体的感觉,并遍布组织全面的活动,从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汇起来”。“为什么学”是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成员只有树立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学习目标,才能保证学习型党组织的持续的学习力和先进性,因此建立共同愿景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至关重要。高校要坚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目标和学校发展目标的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借助新媒体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的传播特征,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凝心聚力提供有效途径。一方面,将大学文化、核心价值观、办学理念、学校发展目标等抽象的观点,通过文字、音频、视频、图像等形式,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新媒体传播产品,如专题宣传片等,提升学校目标传播的感染力和认可度。另一方面,利用新媒体具有多种传播途径的特点,使传播产品达到传播覆盖的最大化和经常化,让全校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将学校的发展目标内化为个人的奋斗目标,深入认识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总体要求,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从而夯实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想基础。

    2.利用新媒体交互式的特点,创建上下联动、内外联动的新媒体学习平台。构建新媒体学习平台,是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从传统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的关键一步。目前,高校开通的微博、微信等平台,大多以发布信息为主,理论学习的功能不强。高校新媒体学习平台必须充分体现“三个窗口、三个平台”作用,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窗口、党员干部了解组织工作的窗口、党员干部拓展视野的窗口、党员干部的学习平台、党员干部的交流互动平台和党员干部凝心聚力的平台。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党员教育,2012年开通了共产党员网、共产党员电视栏目、共产党员手机报三个党员教育平台,成系统、成体系的为全国党员干部推送各种学习知识。2014年“七一”前夕,共产党员微信、共产党员易信正式上线发布。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做好中央五个学习平台的宣传推广工作。要通过高校各种阵地、渠道,加大对五个平台的宣传力度,让全体党员都知道、能使用这五个平台。另一方面,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创建特色学习平台。学习平台的关键不在“数量”,而在于“质量”。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建体现学校办学特点、师生乐于接受、功能齐全、使用便捷的平台模式,使其真正成为党员学习的共享、共建、工学之地。学校层面的学习平台与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平台之间要做到上下联动,形成一个高校学习网络金字塔,有效实现信息共享与信息互动的最大化。同时,还要做到内外联动,主动利用和联合所在地区的学习资源,如北京地区建立了北京高校教师党员在线,通过形成合力进一步增强学习平台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3.利用新媒体个性化的特点,实现学习内容的“私人订制”。 学用结合、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高校党员群体按照身份可以分为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其中教工党员按照的工作类型可分为教师党员群体和教辅管理者党员群体;按照工作状态可分为在职党员群体与离退休党员群体;按照工作级别可分为党员干部与普通党员群体。新媒体个性化、模块化的特点,为满足不同学习对象的学习需求带来了极大的可能性。一方面,对于党中央下达的文件、全国重大会议的主要精神、重大方针政策决策等学习内容,在学习平台中可以实行信息发布和制定的整齐划一。另一方面,其他的一些学习资源和内容,可以根据不同学习对象设立不同的学习模块,或在接受终端中加以选择。如,向党员干部重点传送党风廉政建设等学习内容,加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教育;对专职教师党员群体的信息传送方面,则可以更多地结合专业、科研,结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于教辅管理者党员群体,可结合行政管理、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特别关注的主题,突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针对学生,学习内容则要结合“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创造”等。

    4. 利用新媒体数字化的特点,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与常态化。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建章立制,以制度推动学习、督促学习。传统的学习考核一般以年度考核为主,一考定全年,不利于发现问题、改进工作,而且易受外界的影响和人为干扰,难以做到公平、公正。新媒体环境下的数字化考核,可以通过数据支撑实现对学习的动态监管,是增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实效的有力抓手。数字化考核,关键是要建立数字化考核指标体系,运用信息技术编程化,对考核程序、考核模型等进行设计,并与学习数据资源进行对接、整合,最后运用社会科学中的指标分解法、项目筛选法、权重分配法、统计分析法等科学方法,采用百分制、数量化的方式对各项学习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评价和衡量,真正实现操作简单、科技应用、常态管理、奖惩分明的目标。目前,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一些高校,均建立了党员实名认证系统,基层党组织、师生党员个人登陆认证系统进入学习平台,系统会自动记录其在线学习的时长、浏览内容、下载文章、上传学习心得等学习情况,十分便于学校和基层党组织随时掌握和通报,增强了学习考核的真实性与严肃性,使学习由“虚”变“实”,由“软任务”变成“硬约束”。

    5、加大新媒体技术培训,不断提升师生使用新媒体、管理新媒体的能力。开通新媒体不是目的,保证良性运转才是目的。熟悉新媒体,掌握新媒体技术,是迎接新媒体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高校要建立一支专职的信息化队伍。目前很多高校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没有一个经过培训和训练有素的操作团队,而指派的所谓专人,也由于能力水平和人力物力财力所限,难于很好地把握和驾驭微博的技术、规律、走向,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是勉为其难。高校要运营好新媒体,必须引进网络技术、网络管理、宣传策划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组建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媒体建设管理团队。管理团队中有专人负责文字编辑、专栏开发、日常维护、信息收集等等,并懂得如何科学、准确地去传达,如何艺术、巧妙地去描述,如何积极、正确地去互动,达到新媒体传播的最大效应。另一方面,高校要提高师生党员的新媒体技术能力。目前,高校还有部分教师对新媒体不熟悉,不愿接受,存在畏惧心理,更谈不上如何去操作。只有通过统一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并能够熟练使用新媒体工具检索和获取学习资源、进行交流讨论,才能使新媒体环境下的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彼得圣吉.变革之舞——学习型组织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M].王秋海,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2] 欧阳云玲.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路径分析.改革与开放,2013.

    [3]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4/201407/t20140721_47439.htm

    3.高校更早进入“自媒体”时代。新媒体将人们带入了平民化、个性化的时代,话语权的开放给了普通民众自由表达、参与社会生活的可能性,高校作为一个知识人群密集的场所,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呼声更加强烈。大学生们不仅利用新媒体了解信息,更乐于用新媒体展示自己,发表言论。在笔者课题组的走访调查中发现,60%的学生表示会对校园中发生的新鲜事,举起手机拍照,上传微博、微信、人人、百度贴吧等,并@好友;40%左右的学生爱“分享”、“转播”校园事,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说说、写微博、分享新鲜事,成了大学生每日“必修课”。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人人都是信息的受众。各种不同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主流媒体”的声音逐渐变弱,每一个人都在从独立获得的资讯中,对事物做出判断。

    三、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新媒体应用路径

    1.利用新媒体覆盖面广的特点,建立与高校发展目标相契合的共同学习愿景。彼得·圣吉指出,“共同愿景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创造出众人是一体的感觉,并遍布组织全面的活动,从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汇起来”。“为什么学”是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成员只有树立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学习目标,才能保证学习型党组织的持续的学习力和先进性,因此建立共同愿景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至关重要。高校要坚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目标和学校发展目标的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借助新媒体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的传播特征,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凝心聚力提供有效途径。一方面,将大学文化、核心价值观、办学理念、学校发展目标等抽象的观点,通过文字、音频、视频、图像等形式,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新媒体传播产品,如专题宣传片等,提升学校目标传播的感染力和认可度。另一方面,利用新媒体具有多种传播途径的特点,使传播产品达到传播覆盖的最大化和经常化,让全校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将学校的发展目标内化为个人的奋斗目标,深入认识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总体要求,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从而夯实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想基础。

    2.利用新媒体交互式的特点,创建上下联动、内外联动的新媒体学习平台。构建新媒体学习平台,是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从传统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的关键一步。目前,高校开通的微博、微信等平台,大多以发布信息为主,理论学习的功能不强。高校新媒体学习平台必须充分体现“三个窗口、三个平台”作用,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窗口、党员干部了解组织工作的窗口、党员干部拓展视野的窗口、党员干部的学习平台、党员干部的交流互动平台和党员干部凝心聚力的平台。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党员教育,2012年开通了共产党员网、共产党员电视栏目、共产党员手机报三个党员教育平台,成系统、成体系的为全国党员干部推送各种学习知识。2014年“七一”前夕,共产党员微信、共产党员易信正式上线发布。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做好中央五个学习平台的宣传推广工作。要通过高校各种阵地、渠道,加大对五个平台的宣传力度,让全体党员都知道、能使用这五个平台。另一方面,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创建特色学习平台。学习平台的关键不在“数量”,而在于“质量”。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建体现学校办学特点、师生乐于接受、功能齐全、使用便捷的平台模式,使其真正成为党员学习的共享、共建、工学之地。学校层面的学习平台与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平台之间要做到上下联动,形成一个高校学习网络金字塔,有效实现信息共享与信息互动的最大化。同时,还要做到内外联动,主动利用和联合所在地区的学习资源,如北京地区建立了北京高校教师党员在线,通过形成合力进一步增强学习平台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3.利用新媒体个性化的特点,实现学习内容的“私人订制”。 学用结合、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高校党员群体按照身份可以分为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其中教工党员按照的工作类型可分为教师党员群体和教辅管理者党员群体;按照工作状态可分为在职党员群体与离退休党员群体;按照工作级别可分为党员干部与普通党员群体。新媒体个性化、模块化的特点,为满足不同学习对象的学习需求带来了极大的可能性。一方面,对于党中央下达的文件、全国重大会议的主要精神、重大方针政策决策等学习内容,在学习平台中可以实行信息发布和制定的整齐划一。另一方面,其他的一些学习资源和内容,可以根据不同学习对象设立不同的学习模块,或在接受终端中加以选择。如,向党员干部重点传送党风廉政建设等学习内容,加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教育;对专职教师党员群体的信息传送方面,则可以更多地结合专业、科研,结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于教辅管理者党员群体,可结合行政管理、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特别关注的主题,突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针对学生,学习内容则要结合“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创造”等。

    4. 利用新媒体数字化的特点,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与常态化。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建章立制,以制度推动学习、督促学习。传统的学习考核一般以年度考核为主,一考定全年,不利于发现问题、改进工作,而且易受外界的影响和人为干扰,难以做到公平、公正。新媒体环境下的数字化考核,可以通过数据支撑实现对学习的动态监管,是增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实效的有力抓手。数字化考核,关键是要建立数字化考核指标体系,运用信息技术编程化,对考核程序、考核模型等进行设计,并与学习数据资源进行对接、整合,最后运用社会科学中的指标分解法、项目筛选法、权重分配法、统计分析法等科学方法,采用百分制、数量化的方式对各项学习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评价和衡量,真正实现操作简单、科技应用、常态管理、奖惩分明的目标。目前,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一些高校,均建立了党员实名认证系统,基层党组织、师生党员个人登陆认证系统进入学习平台,系统会自动记录其在线学习的时长、浏览内容、下载文章、上传学习心得等学习情况,十分便于学校和基层党组织随时掌握和通报,增强了学习考核的真实性与严肃性,使学习由“虚”变“实”,由“软任务”变成“硬约束”。

    5、加大新媒体技术培训,不断提升师生使用新媒体、管理新媒体的能力。开通新媒体不是目的,保证良性运转才是目的。熟悉新媒体,掌握新媒体技术,是迎接新媒体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高校要建立一支专职的信息化队伍。目前很多高校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没有一个经过培训和训练有素的操作团队,而指派的所谓专人,也由于能力水平和人力物力财力所限,难于很好地把握和驾驭微博的技术、规律、走向,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是勉为其难。高校要运营好新媒体,必须引进网络技术、网络管理、宣传策划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组建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媒体建设管理团队。管理团队中有专人负责文字编辑、专栏开发、日常维护、信息收集等等,并懂得如何科学、准确地去传达,如何艺术、巧妙地去描述,如何积极、正确地去互动,达到新媒体传播的最大效应。另一方面,高校要提高师生党员的新媒体技术能力。目前,高校还有部分教师对新媒体不熟悉,不愿接受,存在畏惧心理,更谈不上如何去操作。只有通过统一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并能够熟练使用新媒体工具检索和获取学习资源、进行交流讨论,才能使新媒体环境下的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彼得圣吉.变革之舞——学习型组织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M].王秋海,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2] 欧阳云玲.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路径分析.改革与开放,2013.

    [3]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4/201407/t20140721_47439.htm

    3.高校更早进入“自媒体”时代。新媒体将人们带入了平民化、个性化的时代,话语权的开放给了普通民众自由表达、参与社会生活的可能性,高校作为一个知识人群密集的场所,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呼声更加强烈。大学生们不仅利用新媒体了解信息,更乐于用新媒体展示自己,发表言论。在笔者课题组的走访调查中发现,60%的学生表示会对校园中发生的新鲜事,举起手机拍照,上传微博、微信、人人、百度贴吧等,并@好友;40%左右的学生爱“分享”、“转播”校园事,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说说、写微博、分享新鲜事,成了大学生每日“必修课”。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人人都是信息的受众。各种不同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主流媒体”的声音逐渐变弱,每一个人都在从独立获得的资讯中,对事物做出判断。

    三、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新媒体应用路径

    1.利用新媒体覆盖面广的特点,建立与高校发展目标相契合的共同学习愿景。彼得·圣吉指出,“共同愿景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创造出众人是一体的感觉,并遍布组织全面的活动,从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汇起来”。“为什么学”是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成员只有树立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学习目标,才能保证学习型党组织的持续的学习力和先进性,因此建立共同愿景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至关重要。高校要坚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目标和学校发展目标的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借助新媒体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的传播特征,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凝心聚力提供有效途径。一方面,将大学文化、核心价值观、办学理念、学校发展目标等抽象的观点,通过文字、音频、视频、图像等形式,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新媒体传播产品,如专题宣传片等,提升学校目标传播的感染力和认可度。另一方面,利用新媒体具有多种传播途径的特点,使传播产品达到传播覆盖的最大化和经常化,让全校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将学校的发展目标内化为个人的奋斗目标,深入认识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总体要求,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从而夯实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想基础。

    2.利用新媒体交互式的特点,创建上下联动、内外联动的新媒体学习平台。构建新媒体学习平台,是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从传统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的关键一步。目前,高校开通的微博、微信等平台,大多以发布信息为主,理论学习的功能不强。高校新媒体学习平台必须充分体现“三个窗口、三个平台”作用,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窗口、党员干部了解组织工作的窗口、党员干部拓展视野的窗口、党员干部的学习平台、党员干部的交流互动平台和党员干部凝心聚力的平台。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党员教育,2012年开通了共产党员网、共产党员电视栏目、共产党员手机报三个党员教育平台,成系统、成体系的为全国党员干部推送各种学习知识。2014年“七一”前夕,共产党员微信、共产党员易信正式上线发布。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做好中央五个学习平台的宣传推广工作。要通过高校各种阵地、渠道,加大对五个平台的宣传力度,让全体党员都知道、能使用这五个平台。另一方面,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创建特色学习平台。学习平台的关键不在“数量”,而在于“质量”。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建体现学校办学特点、师生乐于接受、功能齐全、使用便捷的平台模式,使其真正成为党员学习的共享、共建、工学之地。学校层面的学习平台与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平台之间要做到上下联动,形成一个高校学习网络金字塔,有效实现信息共享与信息互动的最大化。同时,还要做到内外联动,主动利用和联合所在地区的学习资源,如北京地区建立了北京高校教师党员在线,通过形成合力进一步增强学习平台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3.利用新媒体个性化的特点,实现学习内容的“私人订制”。 学用结合、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高校党员群体按照身份可以分为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其中教工党员按照的工作类型可分为教师党员群体和教辅管理者党员群体;按照工作状态可分为在职党员群体与离退休党员群体;按照工作级别可分为党员干部与普通党员群体。新媒体个性化、模块化的特点,为满足不同学习对象的学习需求带来了极大的可能性。一方面,对于党中央下达的文件、全国重大会议的主要精神、重大方针政策决策等学习内容,在学习平台中可以实行信息发布和制定的整齐划一。另一方面,其他的一些学习资源和内容,可以根据不同学习对象设立不同的学习模块,或在接受终端中加以选择。如,向党员干部重点传送党风廉政建设等学习内容,加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教育;对专职教师党员群体的信息传送方面,则可以更多地结合专业、科研,结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于教辅管理者党员群体,可结合行政管理、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特别关注的主题,突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针对学生,学习内容则要结合“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创造”等。

    4. 利用新媒体数字化的特点,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与常态化。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建章立制,以制度推动学习、督促学习。传统的学习考核一般以年度考核为主,一考定全年,不利于发现问题、改进工作,而且易受外界的影响和人为干扰,难以做到公平、公正。新媒体环境下的数字化考核,可以通过数据支撑实现对学习的动态监管,是增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实效的有力抓手。数字化考核,关键是要建立数字化考核指标体系,运用信息技术编程化,对考核程序、考核模型等进行设计,并与学习数据资源进行对接、整合,最后运用社会科学中的指标分解法、项目筛选法、权重分配法、统计分析法等科学方法,采用百分制、数量化的方式对各项学习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评价和衡量,真正实现操作简单、科技应用、常态管理、奖惩分明的目标。目前,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一些高校,均建立了党员实名认证系统,基层党组织、师生党员个人登陆认证系统进入学习平台,系统会自动记录其在线学习的时长、浏览内容、下载文章、上传学习心得等学习情况,十分便于学校和基层党组织随时掌握和通报,增强了学习考核的真实性与严肃性,使学习由“虚”变“实”,由“软任务”变成“硬约束”。

    5、加大新媒体技术培训,不断提升师生使用新媒体、管理新媒体的能力。开通新媒体不是目的,保证良性运转才是目的。熟悉新媒体,掌握新媒体技术,是迎接新媒体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高校要建立一支专职的信息化队伍。目前很多高校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没有一个经过培训和训练有素的操作团队,而指派的所谓专人,也由于能力水平和人力物力财力所限,难于很好地把握和驾驭微博的技术、规律、走向,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是勉为其难。高校要运营好新媒体,必须引进网络技术、网络管理、宣传策划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组建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媒体建设管理团队。管理团队中有专人负责文字编辑、专栏开发、日常维护、信息收集等等,并懂得如何科学、准确地去传达,如何艺术、巧妙地去描述,如何积极、正确地去互动,达到新媒体传播的最大效应。另一方面,高校要提高师生党员的新媒体技术能力。目前,高校还有部分教师对新媒体不熟悉,不愿接受,存在畏惧心理,更谈不上如何去操作。只有通过统一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并能够熟练使用新媒体工具检索和获取学习资源、进行交流讨论,才能使新媒体环境下的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彼得圣吉.变革之舞——学习型组织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M].王秋海,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2] 欧阳云玲.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路径分析.改革与开放,2013.

    [3]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4/201407/t20140721_474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