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几个问题

    张琳+张玉玲

    摘要: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国家发展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2-0064-02

    一、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文化软实力内涵,在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分别在《政治学季刊》和《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实力》等一系列论文,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Bound to Lead :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一书,其中都提到了“软实力” (Soft Power)的概念。软实力是国家通过自己的吸引力来实现发展目标,而不是靠武力威胁、武力报复以及经济制裁。 在《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约瑟夫·奈将软实力归为四个方面: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总之,软实力就是影响力、吸引力。从国家的层面来理解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就是文化对于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维持,对于社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提升,对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对于国际形象的提升,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文化是一种实实在在、不可或缺的“力”,即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是指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文化软实力的特点:“文化若水”。水滴石穿、随风入夜、润物无声。文化软实力具有无处不在的普遍性、无隙不入的渗透性、无往不复的连续性。“人随我欲”这是出自《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里对文化软实力的解释。

    文化力是软实力的核心,文化蕴涵着巨大的力。这种“力”并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因而,人们更形象地将文化力称之为“软实力”。 从本质上说,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而文化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身的。

    “soft power”也被译为“软力量”、“软权力”,它们与“软实力”没有本质区别。经济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血肉,政治是其骨骼,社会是其神经,而文化则是其灵魂。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就等于没有灵魂的支撑,这个国家就永远不可能强大起来。

    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一)西方国家对文化软实力重要性的认识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文化软实力非常重视的同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效果,削弱民族国家的主权,增强美国文化作为世界各国“榜样”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力量,是美国维持其霸权地位所必须实施的战略。《大失控和大混乱》中提到了“为了渗透美国的霸权思想,中央情报局在文化领域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输出活动:举办讲座和研讨会,创办学术刊物,开设图书馆,资助学者互访,捐助讲座教授位置等。” 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每年向国外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达30万小时,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60%-70%,有的占到80%以上。

    美国两大通讯社(美联社、合众国际社)使用100多种文字向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多家用户发布新闻,与美国的《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等一起垄断国际新闻来源,根据自己的文化、价值观确定新闻的选择、报道的范围、深度,从而成为美国文化扩张和文化渗透的排头兵。

    (二)党对文化软实力重要性的认识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文化的重要地位。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

    截至2010年10月,各国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

    孔子学院秉承“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1](P.241)

    “孔子学院仅仅还处在教汉语、太极拳的阶段,这些当然也是中国文化,但仅仅是‘术,还不是‘道。”“文化是贯穿软实力的经纬,是维系软实力的灵魂。缺少文化高度的软实力是短视的,缺少文化深度的软实力是肤浅的,缺少文化包容的软实力是狭隘的,缺少文化创新的软实力则必然会僵化和萎缩。”这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三)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文化软实力是当代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军事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国力就像一个木桶。木桶的容量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对于当代中国的综合国力而言,最长的木板是经济建设,而最短的木板是文化建设。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助于塑造当代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应对“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模式威胁论”等有害论调的有力手段。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报道说:“当帝国的权杖从英国传到美国手中时,至少接过权杖的国家讲的是和我们一样的语言,拥有和我们一样的价值观,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与我们并肩战斗、经过考验的盟友。而对于中国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总的来说,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对内可以凝聚人心,对外可以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既可以促进其他软实力(制度、外交、意识形态等)的提升,也可以促进诸如科技、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提升。

    三、如何提升中国当代软实力

    2015年,在131个国家中,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文化生活现代化指数排第57位,属于初等发达国家;文化竞争力指数排第24位,属世界中等强国;文化影响力指数排第7位,属世界强国。

    (一)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作为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延续至今的文明古国,不能仅仅出口“中国制造”,比如电视机、皮鞋、服装,而不出口影视内容、服装设计,不能仅仅只出口汉语教学,而不出口真正的中国文化。火爆美国欧洲的《花木兰》在美国取得了1.2亿票房,在国内票房也达到了1000万元。 迪斯尼的《花木兰》虽然故事梗概和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经典故事,但其文化本质已经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宣传的孝道、巾帼气概,而彻底成为了具有美国英雄主义的巾帼英雄。

    既要坚持文化自信,又要坚持文化自省。 没有文化自信,就难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没有文化自省,就难免会盲目自大、固步自封。仅有文化自信的民族,往往会将自己的文化强行输出,搞文化霸权;仅有文化自省的民族,往往缺乏屹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的动力和魄力。张载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2](P.128)

    (二)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优秀的文化传统,也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实现向现代性的转变,融入民主精神、科学精神、法治精神、公平精神等理念。譬如树木,非岁岁有新芽茁长,则其枯槁可立待。功夫和熊猫都是地道的中国国产,中国文化的标志,却被美国人拿去改编成影片之后,在全世界赚大钱,甚至到熊猫的老家中国赚大钱。《功夫熊猫》影片上映10天,累计票房轻松冲过亿元大关。裴敏欣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其“软实力”的主要资源,但中国仍需要充实并完善有自己特色的政治意识形态价值和感召力,来平衡西方社会的以“自由民主”为核心的价值体系。没有这种现代的核心价值体系,中国对内的凝聚力势必受到影响,对外则很难占领所谓“道德制高点”。没有一个富有竞争性的政治价值体系,在国际上很难得到真正的尊重。其他国家只是根据他们是否可以在经济、安全和外交上得到好处来决定他们的对华政策,而不是出于他们对中国政治价值的认同。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一个曾经涌现出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这样灿烂文化的民族,一个曾经为世界文化贡献了诸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这样不朽名篇的民族,一个曾经诞生了孔子、孟子、李白、杜甫、曹雪芹、鲁迅、老舍、曹禺这些文化先贤的民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一定能创造出无愧于祖先,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整个人类文明的优秀作品。

    只要我们“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不断提升当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就一定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刘玉珠.中国文化市场报告[M].民族出版社,2005.

    [2]李怀亮.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M].广东:广 东人民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