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疱疹病毒病的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治

    李永胜 刘湘江

    摘要:犬疱疹病毒病是发生于幼犬的一种严重病毒性传染病,在全世界均有分布,感染幼犬的死亡率通常为100%。借助愈加敏感的分子诊断学技术,不仅能对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眼部疾病、疣状阴道炎或包皮炎的成年犬作出诊断,还可诊断出无临床症状的犬。病犬的临床症状消失后将终生呈潜伏性感染,这是疱疹病毒的典型特征。发病的幼犬不提倡治疗,故该病重在预防。

    关键词:犬;疱疹病毒病;诊断;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9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9-0148-01

    1?发病机理

    犬疱疹病毒病的病原为犬疱疹病毒(CHV)。该病毒为DNA病毒,有囊膜,对脂类溶剂和绝大多数消毒剂敏感。它在宿主体外无法存活,所以该病的传播需要亲密接触。该病主要经接触传播,易感动物常因接触到排毒犬的口腔、鼻或阴道分泌物而感染。许多向外扩散病毒的犬不表现出临床症状。对未感染过该病的妊娠母犬接种疫苗时,存在急性感染风险,并能够将病原传给胎儿或新生幼犬。经子宫内感染的胎儿和新生幼犬,以及不到3周龄的感染幼犬常表現出最为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其自身抵抗感染的能力会得到了很大提高。易感犬感染后,犬疱疹病毒会在犬的鼻黏膜、咽和扁桃体的上皮细胞中增殖。易感的新生幼犬或存在免疫缺陷的犬将会出现病毒血症,且病毒向多种器官组织扩散。初次感染该病的犬可排出大量病毒,而已经历过临床或亚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犬排毒量较少,且持续时间较短。

    2?临床症状

    1~3周龄的幼犬感染该病后,通常会导致死亡;超过1月龄的幼犬偶尔会发病;6月龄的犬基本不会发病。犬疱疹病毒病的典型特征是突然发病,病犬会在24 h内发生死亡。可观察到的临床症状可能有嗜睡、吮乳减少、腹泻、流鼻液、红斑疹,少数病例的口腔或者生殖器可见囊疱,无发热症状。胸部X线检查显示出弥散的、结构紊乱的肺间质模式,是病毒性肺炎的典型特征,但与感染幼犬的其他病毒性疾病相反,其可能表现出白细胞增多。老年犬经自发感染或试验接种犬疱疹病毒后,可能表现出轻微的鼻炎、疣状阴道炎或包皮炎症状。鼻炎可能是造成“犬舍咳”的一部分病因。有报道称:病例缺乏上呼吸道症状,但出现结膜炎和角膜溃疡症状。呈急性感染的妊娠犬可能出现整窝流产,也可能产出部分死胎。

    3?病理变化

    该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是有广泛的局灶性坏死和出血,其中以肺脏、肾皮质部、肾上腺、肝脏和胃肠道的病变最为明显。所有淋巴结肿大、充血,脾脏肿大。眼睛和中枢神经系统也可能出现病变,其中主要是在脑实质的邻近处发生出血、坏死。大多数组织中不存在炎症反应,但存在病变的眼部则出现显著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肺脏、肝脏和肾脏坏死区中的细胞内常见有单个较小的嗜碱性核内包涵体,少数情况下在核内还会出现弱嗜酸性小体。

    4?诊断

    可以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抗体检测试验来诊断该病,PCR技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鉴定新鲜组织和体液样品中的病毒DNA。然而,典型的诊断方法是先对病死犬尸体进行剖检,再通过细胞培养技术从新鲜肺脏、肝脏、肾脏、脾脏中分离出病毒,随后再用PCR技术、测序技术、透射电镜、免疫荧光技术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鉴定。病料需在实验室冷藏保存,不可冷冻保存。

    从感染幼犬的全身症状来看,该病与犬传染性肝炎很难区分,但犬疱疹病毒病不会有胆囊增厚、水肿的病变,而犬传染性肝炎存在此病变。CHV感染表现出多组织的局部坏死和出血病变,尤其肾脏最为明显,根据这些病变可将其与肝炎和新孢子虫病进行鉴别诊断。CHV仅导致新生幼犬的严重感染,且常出现突然死亡以及典型的病理变化,这可用来区分犬瘟热。

    5?防治措施

    该病尚无特效的疫苗。妊娠母犬感染CHV后可产生抗体,其产下的幼犬可通过初乳及时获得母源抗体。获得母源抗体的幼犬感染后可能仅保持感染状态而不发病。在试验条件下,通过剖腹产从感染的母犬中取出新生犬并隔离饲养,以防止死亡。然而,由于病毒已感染子宫,所以经剖腹产取出的新生犬实际上已经感染病毒。在自然环境下,受感染的母犬产下的新生犬都得到母源抗体保护,所以对带有疱疹病毒感染史的母犬无须实施剖腹产。

    通常情况下,已表现出多系统症状的感染幼犬无治疗价值。即使幼犬幸存下来,由于其淋巴器官、脑、肾脏和肝脏可能出现不可逆的损伤,所以预后阶段需加强护理。若一只幼犬感染了该病,那么与其同群或相近的幼犬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应将其放到温度较高的恒温箱(温度为35℃,相对湿度为50%)中抚养,同时采用腹腔内注射血清对其做被动免疫,这样可能减少损失。由于缺乏对阿糖腺苷等抗病毒制剂的研究,所以不确定其疗效。但是,如果能够尽早诊断、尽快治疗的情况下,该病有可能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