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能力不妨如此培养

    孟召龙

    曾经见过这样的情景:学生违反纪律,班中无人劝阻;教室卫生一团糟,学生视若无睹;班级各项活动无人主动参加……班主任在办公室和教室之間不停地忙碌穿梭,像“全职保姆”一样忙,像“法官”一样有处理不完的案子。

    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自我管理能力,才能从他律走向自律,才能真正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班主任如何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呢?

    一、确立目标,激发自我管理的动机

    1.认识自我。

    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心里的那个“人”——自我,使他们能逐步学会分析自己,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而这正是确立目标的前提与基础。

    开学初,我就努力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班组氛围。我总是在精心准备后,主动找学生谈心,所聊的内容有伟人自律的事例,也有对自己的无情解剖。老师的自我解剖,常常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教育作用。

    2.制定目标。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内部活动的动因。只有激发了学生改正缺点与不足的动机,才能使他不断地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时机成熟,制定目标,能使人产生“这是我自己的目标,我要尽可能完成”的心理效应。

    制定目标前,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由组长负责。根据组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每个组员的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我先让学生制定好本学期自己在卫生、纪律、学习等方面要达到怎样一个高度,然后再围绕总目标,制定出近期目标。目标不求全,不贪多,一个星期或两个星期达到一两个小目标即可。我提出了4个字的要求:小、细、实、行。“小”就是目标小,“细”是目标要具体,“实”是要切合实际,“行”是要可操作。

    二、实施计划,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1.激励前进。

    现在不少学生自我监控能力不强,这往往与漫无目标有关。但是,小学生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也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不断激励,让他们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坚定信心,才能生气勃勃地向前迈进。

    竞赛是激励学生的最有效方法。为了激励学生,我组织了小组竞赛和个人竞赛,每周一小评,每月一大评。具体做法是:在对完成目标的情况进行反馈时,班主任以组织者的身份参与。学生根据评比公开制度,“打开天窗说亮话”,好就说好,不好就说不好。先是个人在4人小组里自评汇报,再由小组评出先进个人,最后是全班评比。根据完成目标情况和进步情况进行评比打分,完成目标的加1分,有进步的加2分。哪一组分数最高,哪组就是先进小组。先进小组和个人以精神奖励为主,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一旦每个同学找准了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及努力方向,他就会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进。

    2.树立典型。

    小学生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对他们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身边的典型事例,真实、直观,更能感染他们。

    在管理过程中,除了选择伟人、科学家等典型榜样外,我更注重抓住班里涌现出的一批优秀学生作榜样。作榜样的可以是一贯优秀的学生,也可以是进步较大的自我管理经验、心得等。让优秀的学生在体验成功的愉悦中再接再厉,不断奋进;让暂时落后的学生以典型为榜样,奋起直追,不断进步。

    三、循环往复,逐步提高自我管理的水平

    1.及时反馈与调整。

    近期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实现与否,要及时进行反馈并加以调整。反馈是通过开“进步会”进行的。“进步会”是对那些在规定时间内达到了预定目标的学生,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奖励。如果学生没有在规定时间内达到预定的目标,要进行反思,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原因。最后在以心换心、和谐民主的氛围里帮助、引导学生重新修订目标,或采取补救措施。这样,他们最终都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2.形成良性循环。

    一个目标达到以后,马上提出下一个目标,从而激励学生向新的目标奋进。这样,学生就会在实现目标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能使他们产生一定的成就感,激发他们朝更高的目标奋进。这样一步步下来,学生就会自觉管理起自己,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当然,学生的自我管理不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独来独往,而是“我是班级主人翁”的积极参与。只有人人都有一种参与管理的意识和欲望,才能形成自主管理的氛围,班级管理也就能比较科学、有序,学生的管理能力自然地也会在这种管理氛围中得到提高。

    以学生为体,积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做得更好,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