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创新写作中如何培养感悟能力

    黎勇江

    感悟就是人们对自然与社会中的人、事、物、景的内蕴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学生阶段是一个人综合能力(包括感悟能力)形成与提高的关键时期。语文老师应该从哪些途径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平时,我们除了教育学生养成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等好习惯以外,还要告诉他们,他们所记录的那些现象、那些事情往往是很有哲理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的并能给人启迪的哲理。这一点对于目前比较流行的话题作文尤为重要。比如,面对滔滔河水,孔子有了“逝者如斯”的感喟;朱自清看到父亲的背影,领会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华兹华斯从收割姑娘孤独的背影和美妙的歌声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用“心”观察。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心观察生活,也就是说,不要满足于纯客观地搜集材料,而应亲身加以体验,融入自己的感受。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他们的感悟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也才可能写出感动自己乃至感动别人的文章。

    二、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的。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对于中学生来说,知识更多的是来源于书本,从大量的阅读中获取写作的素材。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很注意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三、教给学生一些感悟的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感悟的习惯

    1.引导学生学会联想

    这是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最重要的方法。学生的思路打开了,灵感自然就会涌现。联想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相似联想,如由大海想到人的胸怀,抓住了二者“广阔”的相似点;二是相关联想,如刘征的《过万重山漫想》,由过三峡联想到第一个过三峡的人,再想到历史上许许多多的“第一个”,从而联想到具有首创精神的人;三是相对(相反)联想,由安乐想到忧患,由失败想到成功等等,抓住了二者在实质上的相反。

    这里有个例子,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丰富联想:落叶的联想。(1)叶子从树上落下——相似联想——叶落归根,外出的游子想回家,台湾的亲人想念大陆的亲人,海峡两岸人民盼统一。(2)叶子从树上悄然落下——相关联想——化作春泥更护花,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者。(3)枝叶从树上落下——相列联想——曾经生机勃勃,终会枯黄,一度辉煌,终归平淡。

    2.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有了想象力,学生们写起文章就不愁无话可说,言之无物了。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以为,这双眼睛就是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锻炼出来的感悟能力。只要我们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积极地思考人生,深入体验情感,历练悟性,化茧成蝶,那么,我们的学生也一定能写出生活的原汁原味,写出生活的美好与隽永,写出生活乃至生命的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