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类专业书目导学教育研究论略

    刘伟生 李帅奇

    内容摘要:有关书目与专业教育教学方面的感发、总结与研究不少,但研究对象分散,缺乏系统性,研究线索不明,缺乏理论自觉。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书目导学教育的目标,是理清学科与书目的关系,整理学科学术文献资料尤其各类学术文献目录,建构关联学科学术体系、贯通专业教育各个环节的书目导学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传播技能。

    关键词:书目 书目导学 中国语言文学 专业教育

    中文是贯穿于修、齐、治、平各个层面的人伦情怀与智力支持。可中文作为专业该如何定位,是专注于人格精神与人文底蕴的培植,还是着意于传播技艺与职业能力的训练?又如何因应专业特性,理顺办学思路、贯通读写主线,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并有效地组织实施,以达成锻造个人、服务社会、建设国家的愿景?书目既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章学诚)的建构功效,也有“即类求书,因书究学”(郑樵)的指导作用,甚至还担负着价值意义的控制任务,书目或许可以成为贯通意识形态、文化产业、学科结构、专业素养、课程体系与实践平台的主线。我们要做的,就是彰显这条关联国家、民族、文化、学科、产业、课程、平台与学生的线索,一面通过书目厘清中文专业所需素养与能力,一面以书目为线索实施专业教育,提升学生素养、培养学生能力。

    一.书目与专业教育教学研究现状与意义

    从上世纪20年代胡适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1923年)、梁启超的《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1923年),到今天名目繁多的“参考书目”“推荐书目”“导读书目”“阅读书目”“影响书目”,“书目”已成为近百年来的高频词汇。对这些“书目”,国内外也有大量或深或浅的感发、总结与研究。[1]这些书目及研究成果可以成为中文类专业书目导学教育的参考资料。

    学术与书目关系密切。有学者说:“书目分类既是对文献世界的整序,也是对文献背后知识本体的界定以及对知识结构的全面规划。”[2]宋丽娟《西人所编中国古典小说书目及其学术史意义》的研究即表明:西人所编中国古典小说书目,既勾勒出中国古典小说西译的大致进程,又反映了编纂者的小说观念,并“以其独特的存在形态和著录方式,将中国传统文献学和西方汉学相勾连”。[3]而彭玉平《〈静庵藏书目〉与王国维早期学术》一文即以《静庵藏书目》解读王国维学术、思想和情感。[4]章学诚将中国传统目录学的功能归纳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我们今天的这些研究也可以让我们明白书目关乎学术,学术的体系与脉络常常可以在书目中体现。所以图书的采购与管理离不开书目[5],图书的出版与发行离不开书目[6],专业教育教学也离不开书目。

    涉及書目与专业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也有不少,包括专业核心知识的厘定、专业书目的整理与制订、推荐书目的研究分析、利用书目进行各环节各方面的教育教学等。比如高耀明、周小晓对303本必读书目进行调查统计,构建出一个“由9个一级研究领域和44个二级研究领域组成的核心知识研究领域框架”[7][8],便是从必读书目反观学界公认的专业核心知识,并以此构建专业核心知识研究领域框架。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集体编纂《清史书目(1911-2011

    )》,则属特别的专业实践方式。[9]推荐书目的制订本于学科、学术体系,书目专家叶鹰先生曾经制订过颇有影响的大中学生阅读书目,他坦言制订这些书目的逻辑依据便是对接现代学术文献系统。[10]对推荐书目所作的分析,如艾春艳、刘素清《学问·读书·人生——北京大学教授推荐书目分析》[11],薛朝红《近代导读书目研究》[12]与刘伟生的《近百年名家名校文史必读书目研究概谈》[1]等,对于书目导学教育也不无参考价值与效仿意义。他如刘海霞《经典研读型教学模式探析》[13]、冉亚清《研究生“科社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综合理路》[14]、曾光光《近代学人关于国学书目及大学国学教育的思考》[15]等等,或以书目的研读为教学模式,或以书目的延伸为改革理路,针对的虽然以研究生教育为主,但对中文类本科专业书目导学教育也具有实在的借鉴意义。

    当然,这些研究与实践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是研究对象分散、缺乏系统性。没有把学科、专业的学术体系与培养目标、培养计划、课程体系、课外活动、培养模式等培养环节紧密关联起来。没有探究整个专业教育教学过程的模式。二是研究线索不明,缺乏理论自觉。没有突出书目在专业训练中一线贯通的中心地位。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的支持,也没有创新教育理论的意识。三是缺乏专门针对中文类专业的书目导学教育研究与实践。四是中文类专业文献目录与针对中文类专业本科学生的推荐书目本身需要清理、编订并制作索引。这些不足也将使针对中文类专业的,以书目为核心、为线索的本科专业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工作具有重要思想意义、理论意义、方法意义、文献意义与实用价值。

    二.中文类专业书目导学教育研究目标与内涵

    中文类专业书目导学教育的研究目标,是理清学科与书目的关系,整理学科学术文献资料尤其各类学术文献目录,建构关联学科学术体系、贯通专业教育各个环节的书目导学教育模式,提升中文类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传播技能。

    以中文类专业书目导学教育为核心的研究与实践,涉及诸多内涵,关联以下问题:

    一是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与专业基本文献目录汇编与研究。学科的设置有其内在的学理依据,这些学理依据也常常在各类学科学术文献目录中体现出来,收集汇编各学科重要的学术文献目录既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为学科学术教育提供学理依据与实践机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学术文献目录的汇编与研究工程浩大,我们要做的是围绕专业教育整理基本文献目录,并从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的维度加以探究。

    二是名家名校中文类专业推荐书目汇编与研究。重点对近百年来名家名校针对中文类专业学生的推荐书目进行调查与研究,兼顾网络书单、读书公号的调查与研究。调查过程中宜关注书目名称、数量类别、推荐主体、针对人群、推荐方式、推荐原则等方面的信息,整理汇编后制作索引,并进行专项分析。

    三是中文类专业书目导学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侧重对各专业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方式、导师配备与指导方式、课外学术平台与训练、课题研究、论文发表、学生自学情况等教育教学环节进行调查与研究。

    四是中文类专业书目导学教育体系构建。依据学科内在学理,参考各专业点的经验教训,针对专业教育的特点与现状,制订书目导学基本原则与具体操作方案,以培养学生文献检索与使用能力、学术调查与研究能力、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學术交流表达能力。

    五是中文类专业学生推荐书目制订建议。可以在汇编与研究现有推荐书目的基础上制订一个富有弹性的专业推荐书目,或只提供一些制订书目尤其个人专业阅读书目的原则性建议。

    六是中文类专业书目导学教育平台建设。平台建设以实践为主,包括:读书笔记、学术随笔、学术评论展示与发表平台,如刊物、公号等;读书交流会、学术交流会,如读书报告会、学术沙龙、学术论坛、学术会议等;项目申请与研究、论文写作与发表等。各类平台的建设都要强调书目导学的作用。

    七是中文类专业教育教学“书目导学”理论建构。构建以书目导学为核心的专业教育教学过程模式。

    以上问题相互关联,其中关键在于:理清书目与学术、学科、专业体系之间的关系,麟选体现学术、学科、专业体系的书目;人文素养教育与传播技能训练各环节如何贯彻书目导学的原则与方法;专业教育教学“书目导学法”的理论建构与平台建设。

    三.书目导学教育教学的研究方法

    书目导学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各高校积累有相当多的经验与成果,当然也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深化,比如理论不够精深,书目导学还无法落实到学分之类的硬性要求上,书目本身也需要与时俱进,学生管理分块不分条不便于专业活动的开展等等。未来主要是解决研究与实践中的疑难问题,深化改革,凝炼成果。

    书目导学教育教学的研究要探本求源、归诸实践,在两极上下功夫。一极是书目与学科学术的关联,可以参阅学科学术体系的有关理论及学科史料学方面的成果。另一极是书目导学法的实践与研究。需要有调查,有实践,有反馈,有建构。范畴、方法、模式是一致的、对应的、可转化的。概念形成可以转化为问题解决,而问题解决又可以转化为概念的形成。书目导学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基本方法可以有: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等。

    这类研究应该有现代学科体系与传统文献学目录学知识的支持。也要熟知现代教育理论尤其模式方法。“模式(模型)方法要将事物的重要因素、关系、状态,过程,突出地显露出来,便于人们进行观察、实验、调查、模拟,便于进行理论分析。”[16](P7)模式有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次,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书目导学教育方面的项目偏重于研究微观的教育教学过程模式。目的在于建构以书目导学为核心的教育模式。

    可以从认识论、课程论、教学论、价值论、方法论等方面去探究以书目导学为核心的专业教育模式。比如从认识过程论角度研究书目在阅读与写作过程的循环往复与动态平衡机制,研究书目在学术与学生之间的中介作用。比如从课程论角度研究专业教育模式。中文类专业教育可以综合思维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方法之长,强调基本教育过程中信息接受与积累、现状调查与总结、问题探究与表达、审美感受与模仿等具体环节的实践。教学论方面则侧重于问答、授课、自学、合作、研究五类中后三类的组合。书目在自学、研究与表达交流方面都有重要的导引作用。教育价值与对课程性质的认识密切相关。大学生对应的教育模式原本是重视理论,以学术为中心的,但中文类专业学生又必然强调审美追求与人文关怀。范畴、方法与模式相对应,书目导学是范畴,也是方法与模式。这项研究可以根据系统科学工作者的反馈原理、有序原理、整体原理,引申出教育模式变换、孕育、包容的基本原则,不断构建、实践与修订以书目导学为核心的专业教育教学过程模式。

    总言之,以书目导学为核心理论与操作规则的专业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不管是在理论范畴提出、模式模型的构造,还是具体方法的运用与实践平台的创建方面,都有可资开拓的空间与切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伟生.近百年名家名校文史必读书目研究概谈[J].出版发行研究,2013(6).

    [2]傅荣贤.中西学术之争与我国近代书目分类的历史演进[J].学术论坛,2015(1).

    [3]宋丽娟.西人所编中国古典小说书目及其学术史意义[J].文学遗产,2013(2).

    [4]彭玉平.《静庵藏书目》与王国维早期学术[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5]穆卫国.基于核心书目和热门馆藏分析的图书采购策略研究——以哲学学科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5(8).

    [6]刘伟生,劳欣哲.推荐书目与出版策略[J].编辑之友,2016(4).

    [7]高耀明,周小晓.高等教育学专业核心知识研究领域的构建——以研究生必读书目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5(2).

    [8]周小晓.高等教育学核心知识研究 ——以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4.

    [9]赵增越.《清史书目(1911-2011) 》出版 [J].历史档案,2014(2).

    [10]叶鹰.推荐书目的逻辑扩展及其与现代学术文献系统的衔接[J].图书馆杂志,2004(12).

    [11]艾春艳,刘素清.学问?读书?人生——北京大学教授推荐书目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6).

    [12]薛朝红.近代导读书目研究[D].河北大学,2016.

    [13]刘海霞.经典研读型教学模式探析[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6).

    [14]冉亚清.研究生“科社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综合理路[J].教育评论,2011(6).

    [15]曾光光.近代学人关于国学书目及大学国学教育的思考[J].安徽史学,2016(4).

    [16]查有梁.教育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项目研究: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书目导学教育模式建构与实践》(2018431)

    (作者介绍:刘伟生,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文化研究与教学;李帅奇,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