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研究文献统计分析

    尹阳红+张建荣

    

    

    【摘 要】近年来,农村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得到广泛认同与提升,已然成为职业教育的研究热点。基于此,对2010—2014年来发表的相关主题文献进行统计,分析高频主题词,并制作农村职业教育研究的可视化结构图,以期分析农村职业教育研究现状、梳理农村职业教育已有研究成果,同时,在结合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农村职业教育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可视化图谱;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6)02-0031-05

    【收稿日期】2015-09-27

    【作者简介】尹阳红(1991—),男,合肥人,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育管理;张建荣(1962—),男,浙江绍兴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农村职业教育是主要面向农村社会群体的一种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职业技能,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型城镇化的顺利建设,对于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具有全局性的意义。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为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优质的劳动力资源,都需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一、近年来农村职业教育研究文献的数据分析 以“农村职业教育”为主体关键词检索2010—2014年之间发表的农村职业教育相关期刊论文,总计为406篇关于农村职业教育的文献。根据2014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检索期刊中核心期刊文章为362篇,非核心期刊文章为44篇。

    在对农村职业教育主题文献分析过程中,本文使用了Citespace、Bicomb2.0和Ucinet6三个分析软件,进行文献高频关键词统计分析。首先,对406篇文献进行共词分析。利用Citespace和Bicomb2.0软件对文献的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如表1。然后,对Bicomb2.0软件进行关键词分析时,将频次阈值设定为30,得出词篇EXCEL矩阵和共现EXCEL矩阵。最后,利用Ucinet6加载的Net-Draw程序生成联系网络的可视化结构图。将EXCEL 矩阵数据转换成二值关系数据。利用Ucinet6打开二值关系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心性的可视化分析,如图1。

    网络密度指的是网络中各个成员之间联系的紧密度,成员之间的联系越多,该网络的密度越大。针对农村职业教育中间中心度分析的结果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农村职业教育、农村和职业教育三者都处于结构图的中心位置。同时,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资源配置、教育公平、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等整体的密度大,说明在农村职业教育研究领域产生的影响可能越大, 即成为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

    二、研究的基本领域和基本观点

    根据对农村职业教育可视化结构图的分析,可以了解目前农村职业教育领域中的相关研究重点和热点。

    1.城镇化发展与农村职业教育的辩证关系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的颁布,城镇化不仅仅成为推动区域资源配置的有力支撑,同时也成为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新型城镇化与农村职业教育相辅相成,且又相互制约。朱德全等(2014)认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充足、优质的人力资源。[1]王晓燕(2014)指出,新型城镇化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提升了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农村职业教育要想获得新发展,必须依托城镇化。[2]秦爱萍(2014)则提出,我国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政策制度上的不到位与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落后的作用下,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着“萎缩”的困境。[3]万卫(2013)认为,城镇化的难点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包括了“物的城镇化”和“人的城镇化”。对于“物”的追求导致了对于“人”的忽视。[4]丁振斌(2014)也指出,新型城镇迅速发展与农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周期较长的矛盾,使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滞后性问题。[5]新时期城镇化过程中应注意以“人”为现实出发点加快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学者和震(2012)认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构建农村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和培训内容体系、完善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和保障激励机制。[6]农村职业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在综合考虑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构的基础上合理布局、规划,保障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适应。

    2.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职业教育的作用关系

    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大生产,农村富余劳动力与日俱增。如何将现有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将是目前乃至未来中国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程宇(2014)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经济转移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劳动力转移中的积极作用。[7]唐智彬(2011)认为,农村职业教育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既有必要也是可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农村发展、农民个人发展。[8]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农村职业教育为其提供流动的加速剂。但是在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唐智彬(2010)指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依然严重,应通过农村职业教育,提高现有转移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以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9]铁明太(2013)也认为,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升了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成为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选择。[10]在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应加大政府重视力度、整合农村职业教育资源基础、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与此同时,农村人口的转移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现象,越来越多的农村面临着“空心化”问题。因此,完整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应是包含“留农取向”和“离农取向”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对转移劳动力培训的同时,也要为农村培养一部分的“精英”,为农村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注入有生力量。

    3.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与农村职业教育

    解决“农业、农村、农民”发展问题,基础性工作是要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生产、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随着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推进,有必要培养一批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职业农民。高洁(2014)认为,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培育有一定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11]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有利于实现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产业化”,也有益于促进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郭智奇等(2012)认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标志着我国农民开始由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12]加快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大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帮农民认识加强自身人力资源开发的紧迫感逐渐成为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识。吴易雄(2014)指出,培育新兴职业农民,政府必须建立职业农民的培养机制体制,以解决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困境。[13]目前,现有农村留守农民中以年纪大的老人、年龄小的儿童和妇女居多,农业生产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难题。劳动力剩余和“精英”劳动力缺失之间的矛盾在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因此,在实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既要将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与农民的实际需要相适应,为广大农民提供契合实际的培训体系和方案;也要立足长远协助留守农民顺利转变为新型职业农民,顺利实现农业的“稳收、增收、创收”,帮助农民实现经济上的富余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4.从经济学视角探讨农村职业教育价值

    由于地域广袤、人口众多、各地区的差距明显,我国城市与农村普遍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富余劳动力与仅有耕地之间不平衡问题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将面临着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吴格娥(2013)认为,农村职业教育将成为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量,为农村经济快速增长提供有效的服务。[14]农村职业教育应牢牢围绕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充分开发农村的相关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将农村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源。王浩林等(2012)认为,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总量持续增长,但还是不能满足实际发展需求。[15]学者林霓裳(2013)也指出,农村职业教育对于农村家庭而言,投入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成效,农民参与的热情不是很高涨,建议制定相关政策将农村职业教育尽快纳入国家财政预算。[16]陈沛酉(2013)指出,当前农村职业教育主要由县政府主管,鉴于县级地区经济的规模,以县级为主的财政支持力度明显小于实际发展的需求。[17]因此,在继续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对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起长效支持机制,鼓励社会各界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拓宽融资渠道等。农村职业教育是塑造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中显示出越来越突出的地位。通过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可让农民有接受一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帮助群众拓展更广泛的生存空间。

    5.基于社会公平视角探究农村职业教育

    实现社会公平是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城乡二元结构深刻影响社会形态,使得职业教育领域处于极端的差异。城市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拥有大量的优势资源、完备的基础设施、先进的实训设备、优质的教师队伍、合理的师生比等;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基础较差,设施、师资等都远不及城市。孙小会(2013)指出,我国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产生了价值和结构失衡,突出表现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严重失衡。[18]计宏炜(2014)认为,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19]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城乡职业教育之间的不平衡,既影响了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也造成了城乡之间社会各层面的不公平,制约了社会的和谐发展。顾馨梅(2011)认为,农村职业教育蕴含着民生价值、人本价值、公平价值与和谐价值。[20]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有利于社会公平与正义思想意识的传播,树立和弘扬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也有益于促进城乡社会的和谐、公平、安定。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类型,国家有责任逐步建立农村职业教育支撑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定向投入比例,设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合理地调整职业院校的布局,加速农村地区职业院校的发展;完善现有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更广泛的社会公平。

    6.关于农村职业教育政策设计层面研究

    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政策研究,保障农民能够有效地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则需要研究现行农村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及其发展的现状。马建富等(2011)认为,现行的农村职业教育政策存在明显不足,管理体制无法实现城乡职业教育均衡态发展。[21]政府应通过政策设计制定合理的资源配置和资源分配制度,建立补偿制度,实行贫困资助和激励制度。[22]冯太学(2012)则指出,当前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相关农村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不完备及地方政府在行使职责过程中存在职能缺失的问题,部门之间无法实现功效最大化。[23]石伟平(2012)认为,解决目前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应构建“县—乡—镇”一体化的教育制度体系,通过“城乡联动式”的政策措施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24]刘洪银(2013)强调,农村职业教育应该加快管理体制的创新,加速统筹职业教育协调发展。[25]张祺午(2013)指出,农村职业教育政策落脚点集中在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健全农民教育资助体系、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三个方面。[26]曲铁华(2014)认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要注意政策的针对性和公平性。[27]因此,需要加强法制化进程,从而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强化政府的责任意识,建立一套完备的农村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应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注重农村职业教育的主体需求,针对农民的现实情况提供多样化的职业服务和技能培训,促进农村职业教育政策走向公平。

    三、农村职业教育研究的展望

    通过对农村职业教育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农村职业教育研究呈现多样性、层次性、理论性都不断加强的趋势。结合对已有研究结果分析和对未来农村社会的展望,笔者认为农村职业教育今后研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关注新型城镇化的同时,结合城镇建设对于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广泛需求的现状,研究如何创新农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要。研究如何调整现有农村职业教育结构特征与城乡经济社会相匹配。进一步探讨如何推进城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整合城乡职业教育资源,以及如何充分挖掘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村职业教育的内生力量。

    第二,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过程中,在关注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富余劳动力问题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村“空心化”等问题的研究。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之后,原有农村的社会结构、乡村秩序以及农村社会的治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将富余的农村人口解放出来后,还应该继续关注相对失衡的农村社会,建立起一个和谐、稳定的“后迁移时代”农村社会,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共同安定。

    第三,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过程中,应注意如何建立一套符合农民切身利益的保障措施和激励措施。对于留守农民和返乡务工人员,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以及工作经历的不同,应有针对性地提供多种渠道的培养途径。同时,关注如何吸引大学生、回巢人员和包括技术骨干在内的青壮年劳动力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之中,帮助他们实现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

    第四,加强对农村职教师资培养的重要性的认识。教育质量能否提高及教育能否实现自身的目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师资的建设和培养。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以良好的师资队伍为保障。应建立结构合理、专兼比例平衡、数量充足的农村职业教师队伍,从而保证农村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农村职教师资队伍的同时着重解决如何更好地“引进来,留着住,用得好”,即吸引更多教师投入到农村教育事业中来,更好地激励教师留守在农村职业教育的一线,为职教教师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陈凤英,李杰,朱德全.职业教育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动力与模式:发展社会学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8):32—37.

    [2]王小艳.基于新型城镇化的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1):5—8.

    [3]秦爱萍,李希华.城镇化视角下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4,(2):8—9.

    [4]万卫.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26—31.

    [5]丁振宾.支持城镇化战略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26):12.

    [6]和震.城乡统筹视野下“面农”职业教育体系框架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1):22—23.

    [7]程宇,杨晓春.新形势下职业教育促进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思路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4,(20):60.

    [8]唐智彬,石伟平.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水平:职业教育的功能、限度与对策[J].职教论坛,2011,(13):4—10.

    [9]唐智彬.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农村劳动力流动、背景、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6):67—68.

    [10]铁明太.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13,(34):48.

    [11]高洁,王俊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2):65.

    [12]郭智奇,齐国,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7—16.

    [13]吴易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机制体制建设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6):50—51.

    [14]吴格娥,杨政宇.劳务经济视角下民族贫困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4,(9):15—16.

    [15]王浩林,董黎明.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制约因素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10):72—74.

    [16]林霓裳.农村职业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财政预算可行性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10):64—65.

    [17]陈沛酉,陈明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现代转型及问题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21):15.

    [18]孙小会,沈亚强.社会转型时期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3):10—11.

    [19]计宏炜,沈亚强.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14,(16):57—59.

    [20]顾馨梅,苏君阳.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的基本内涵与社会价值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0):16—20.

    [21]基国林,马建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政策评析与改革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1,(22):78—81.

    [22]马建富.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1,(18):6—8.

    [23]冯太学,刘曼义.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法律保障:教育经济价值的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12,(16):58—59.

    [24]唐智彬,石伟平.比较视野中的农村职业教育策略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7):56—57.

    [25]刘洪银.新时期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1,(4):60—64.

    [26]张祺午.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走向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13):70—71.

    [27]曲铁华,李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影响因素及特征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78.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n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YIN Yang-hong, ZHANG Jian-r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College,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4,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and promoted, which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that, by analyzing the high frequency subject words and making the visual structure diagram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s between 2010 and 2014,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researching situation of the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combing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future research of the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visualization model; statistical analysis

    (编辑/乔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