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题”的教师教学能力助推机制探索

    张福彦

    摘? ?要

    教师是教育之本,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科的育人价值,关乎“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就高中教学管理而言,如何构建教师教学能力助推机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与现实任务。由教学活动的主要构成要素出发,充分考虑教师成长的阶段性特征,依照教学展开的一般逻辑并结合具体教学管理实践,将课程建设、备课、教学实施督导与教学反思交流四个方面作为关键环节,以“命题”“主题”“问题”“话题”四题为框架,构建了由课程建设到教学反思的督导管理体系,助推教师教学能力发展。

    关键词

    教学管理? 校本课程? 集体备课? 教学督导? 教师教学能力

    教育是民族振兴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报告明确指出,教育是党之大计,是国之大计。在教育这一伟大事业中,教师是具体实践者与推动者。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保障育人方向与提升育人效果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利用教学理论与经验,灵活使用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1]。广义上讲,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育能力与教学能力。就学校的教学管理而言,如何构建教师教学能力的助推机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与现实任务。教学活动是由多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系统[2](如图1),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教学内容、方法、目标、评价等要素的设计与操作环节中。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升,也主要在教学活动的实践中实现。

    本文按照教学活动的展开逻辑,以“命题”式课程建设、“主题”式集体备课、“问题”式教学督导以及“话题”式沙龙活动的“四题”框架助力教师教学专业成长。

    一、“命题”式校本课程建设,培养教师课程开发能力

    我国目前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其中,校本课程(或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改造)是实现学校特色育人的重要渠道[3]。不同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设中的依据与目标差异明显,有的根据教师能力开发课程,有的根据学生兴趣开设课程,也有的是为了增加课时而开设课程。但笔者认为,在关注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所构建起来的切实适合学生发展水平与需求的校本课程才是最有效的。

    在哲学上,“命题”是对事物的描述与看法,也是对事物真假对错的判断,一个准确的判断是完成正确实践的重要前提[4]。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准确判断学生发展的障碍与需求,形成学生发展状况的准确命题,是有效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起点。我们以某学校的“区域地理常识”校本课程开发为例,探讨此种“命题”式校本课程建设过程。

    1.通过调研提炼“命题”

    要提炼指导课程开发的“命题”,首先需要通过调研收集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信息。调研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封闭式调研,主要了解学生对现有校本课程的开设期望;二是半封闭式调研,主要了解学生对现有校本课程的具体建议与需求;三是开放式调研,学生就自己的发展需求开放性地填写课程需求。高二年級文科学生共有245人,在开放式调研中,有90人提交了开设“区域地理”的课程需求,占学生总数的36.73%。通过学业测量数据分析,能够了解有课程需求学生的学业基础,这是确定课程内容与难度的重要手段。将上述学生历次地理测验的成绩进行算术平均运算后所得结果见表1。

    基于上述结果,学校对不同成绩段的学生进行访谈,得出了学生们课程开设需求差异的原因。由于区域地理知识的积累已经足够丰富,名次位于前25%的学生对该校本课程的需求较小。名次位于前25%~75%的学生对区域地理的需求较大,这是因为学生们平时所做的许多地理练习题主要以区域地理为前提,解题的关键在于对该知识点的掌握,因而区域地理的学习对此部分学生的影响较为明显。名次位于后25%的学生对区域地理校本课程的需求较小,主要源于他们所做的题目大多与区域地理的关联度不大,主要直接考查必修教材的内容。

    有学科任课教师反馈,大部分有课程需求的学生对高中必修课本中的内容掌握较好,但在分析具体的区域问题时,由于区域识别与特征把握的能力较弱,严重地影响到了问题解答的效果。至此,我们可以提出关于区域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命题为:对高二文科地理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来说,区域地理常识是影响地理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

    2.开发课程破解“命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要确定切实可达的教学目标,择取合适的课程内容,通过课程的实施来破解学生学业的发展性命题,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的开发一般包括课程目标制定与课程内容组织两个方面。

    首先,分解“命题”,制定目标。由调研与分析所得到的学生发展性命题虽然能够对学生的学科发展问题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但从指导课程开发的角度讲,我们还需要对其进行仔细地分析,形成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目标。对前文的命题进行分解,就是要明确学生需要和希望掌握的区域地理常识有哪些。因此,教师可结合学生的情况与一般测量的考查要求来制订相应的课程目标(见表2)。

    其次,细化“命题”,选择内容。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素材,是进一步细化学生发展性命题所得出的破解命题的支撑材料。比如,为了实现对大洲进行准确定位的课程目标,教师须提供具有明确大洲界线与精确经纬网的地图;为了实现描述各大洲的地形特征的课程目标,教师须提供大洲的地形图、剖面图等课程内容等。

    命题式的校本课程建设,要求教师准确地分析与把握学生的发展状态,有针对性地寻求策略引领学生发展,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切实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二、“主题”式集体备课,提升教师学科理解能力

    教师的学科理解能力,指教师对学科知识、学科思想观念以及学科方法等方面所进行的本源性、结构性、动态性和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的水平,也影响着学科育人价值的最终体现。年级学科组的集体备课,不仅是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学校整体教学实力的重要措施,更是通过研讨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学科理解能力的最为日常的教研形式。按照集体备课的组织线索,可以分为关注常规教学过程的任务安排性备课、研讨专题内容的知识性备课、关注课堂实施行为的教学改进性备课和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性备课四种类型。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性备课以确定的“主题”来组织集体备课,可以聚焦研究方向,深化研究层次,提升教师的学科理解能力,是本文所关注的内容。

    “主题”式集体备课,一般要确定两类研讨主题——稳定性主题、动态性主题[5]。稳定性主题为长时间研究方向的阶段性体现,具有持续性与深入性。动态性主题为某一教学阶段的突出问题,具有灵活性与时效性。主题的确定是“主题”式集体备课的基础与关键环节,须根据学科组人员特点、学科组发展特色定位以及教学与学生发展需要等因素来综合确定。比如,对于逻辑性很强的物理学科来讲,深入地认知与应用概念、系统地构建概念体系可以提升教师的学科理解能力,使教师在常规教学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学科知识,还可以给学生以学科精神、学科思想方法方面的培育。虽然高中物理教学所涉概念的数量有其稳定性,但教师对概念的理解与建构却是伴随整个职业生涯的。但是,学生对概念的错误认知千差万别,不断出现新情形。因此,物理学科有必要将“基于理解的概念研究”作为集体备课的稳定性主题进行长期持续研究。所以,每次备课时,须请备课主讲人立足于教师对概念的高层次理解与学生对概念的错误理解来确定一周教学内容中所研讨的概念,组织学科组成员探讨概念理解、概念辨析、概念应用、概念拓展和概念体系构建等方面的内容。

    动态性主题则是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可以根据阶段性的教学反馈来研讨教学问题的设计、板书设计、某重难点内容的突出与突破方法等内容。比如,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传统文化”成为各个学科的共同考查方向,因而在高三的一轮复习时,就可以将“生物命题中如何融入传统文化”作为生物学科集体备课的阶段性研究主题。教师可以研讨如何利用古代诗词歌赋创设试题情境,如何从传统技艺中提取考查要点,如何从古代思想中提取问题解答逻辑等。

    通过“主题”式集体备课的开展,可以利用学科组教师集体智慧,拓展教师个体的知识容量,构建知识间的联系,深化学科思想的感悟,促进教师学科理解能力的提升。好的学科理解能力,能够在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策略选择与使用、教学测量与分析等方面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三、“问题”式教学督导,增强教师教学实施能力

    课堂教学无疑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但课堂教学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影响学生知识建构、能力发展以及素养培育的教学行为,这些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教学实施,因而成为“问题”式教学督导所关注的内容。课堂听课观察是了解教师教学行为最直接的方法。以发现教学问题为指向,以解决教学问题为目的的“问题”式听课督导,是增强教师课堂教学实施能力的有效途径。

    就教师的发展而言,对常规教学中的问题督导必须突出阶段性特点。《教师专业发展概论》一书在整合了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比较符合我国教师发展的四阶段理论,即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和专家阶段,指出教师专业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其主要矛盾,对教师的督导要认清所处的阶段,既不可好高骛远,也不可随意降低标准[6]。比如,我们不能将“课堂把控能力”缺乏作为刚入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也不能将“教姿教態”是否规范作为成熟教师的主要矛盾来进行督导。“问题”式教学督导以问题发现作为起点,通过督导专家的听课来协助查找教师的教学问题,帮助其制定改进方案,在过程性观察中督促改进,然后进行阶段性验收评价。这种循环持续的推进,能够不断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增强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如图2)。

    新手教师的教学注意力主要在自我关注与知识关注上,其对教学策略、能力以及习惯等方面的问题较难有自我觉察与反思。由于这些在教学实施中所出现的问题会严重影响后续阶段的发展,因而是学校教学督导的重点。本文以对该阶段教师所进行的教学督导为例具体说明“问题”式教学督导的实施过程。

    1.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听课

    各学科根据新手教师的常见问题确定课堂观察的维度,如概念的准确性、语言的严谨性、互动行为的适切性、巩固训练的合理性以及板书书写的规范性等内容。督导专家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带着问题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审视,还须挖掘问题存在的根源。比如,如果发现某教师在提问互动时总是在自问自答,除了明确这种行为属于提问策略失当的问题以外,还应通过座谈研讨来查找教师教学行为实当背后的原因,是教师没掌握提问的方法,还是不信任学生的能力,又或者仅是为了加快教学的进度等。

    2.以问题为基点制定改进方案

    为了使教学改进能够落到实处,在确定了教师教学中存在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后,须设计教学行为改进方案。教学行为改进方案以一个学期为一个周期,周期内改进问题的数量不宜多过,一般以不多于3个教学问题为优。督导专家在充分考虑教师的年龄、学历、工作量以及任教学生层次等实际情况后,与教师协商确定当前阶段最需要改进的问题,制定改进的预期目标。然后,授课教师自己设计并细化方案,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可从理论学习、听课学习、优化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寻求改进策略。

    比如,针对教学提问策略失当问题,可以设计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措施:首先,阅读学科教学论中与提问相关的内容,明确提问的意义、一般策略、重点环节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其次,跟随专家教师听课,学习专家教师在问题设计和提问环节处理方面的经验;然后,编写详细教案,对上课所提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并且在上课时严格按教案进行提问,并且保证提问的环节完整有效;最后,录制自己的上课视频,借助视频对自己提问环节进行全面反思。

    3.以过程为依据落实督导验收

    新手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应依照上一环节所制定的改进方案,有计划地调整教学行为,解决教学问题。此时,督导专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抽查性听课,及时了解教学问题的解决进度与改进质量,防止发展方向出现偏差。改进周期结束后,督导专家要通过验收性听课评估教师教学实施的改进效果,再次提出新的需要改进的问题,然后制定方案,进行新一轮的教学问题解决与教学实施改进,螺旋渐进地提升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

    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组织下,教学督导专家通过“问题”式教学督导对教师的教学问题进行准确诊断,不仅能够促进教师的积极反思,而且能够激发教师们强烈的发展动机。此外,教师们自行设计的教学行为改进方案也使得教师的发展自主性得到尊重与强化,因而能够取得较好的改进效果。

    四、“话题”式沙龙活动,提升教师交流反思能力

    教师的专业发展既具有个性,也具有共性,优秀教师的成长可以供其他教师借鉴,某些教师教学问题的解决对其他教师也有启发作用。开展专业发展沙龙活动,可以在友好和谐的氛围中开拓视野、交流思想、碰撞智慧、促进反思、协同进步。在考虑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情况下,沙龙活动分为新秀沙龙、成长沙龙、精英沙龙以及专家沙龙四类。这种沙龙活动是开放式的,当举办某一类型的论坛活动时,主要以该发展阶段教师的分享为主,其他发展阶段的教师也可以参与观摩与交流。

    话题,指开展教师发展沙龙活动时所确定的谈话主题。确定话题的目的在于聚焦当下某阶段教师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它能够使得交流更容易展开,而活动也更显针对性与时代性。比如,我们可以将“手写教案是否过时”确定为新秀沙龙的话題,请新手教师交流自己对手写教案的价值认知。沙龙活动可分为四个环节,首先,可以比对性地展示专家教师手写的精美教案与新手教师的手写教案或电子教案;随后,请一直坚持手写教案,并且教学效果较好的新手教师发表见解;接着,请其他新手教师思考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发表看法;最后,对沙龙活动进行总结,明确教案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同时强调手写教案对板书板画、语言锤炼、知识建构与思维养成方面的作用,然后自然地提出教学管理对教案形式的要求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希望。

    可见,“话题”式教师发展沙龙是树立教师发展榜样、促进教师深入反思、确定发展共识、明确发展方向以及分享发展经验的有效教学管理方法。

    总之,学校的教学管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提升教师对学科的理解、优化课程开设与教学内容的组织、强化教学行为的实施改进以及深化教学经验的交流四个方面。通过构建教学管理部门+督导专家+教师三位一体的发展共同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教师的专业发展阻力,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典兵,马衍.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引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68.

    [2] 王维臣.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7-8.

    [3] 刘新立.教育新论[M].北京:中国书店,2015:296.

    [4] 夏保华,赵磊.哲学学术规范与方法论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24.

    [5] 余文森,董国才,陈敬文,等.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119.

    [6] 杨天平,申屠江平.教师专业发展概论:做人民满意的教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37-42.【责任编辑? ?王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