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类学视角下的仪式及其功能

    朱思锦

    摘要:仪式是人类学以及民俗学都重视的研究领域。对于仪式的研究在民俗学上的一个重要的学派就是神话—仪式学派,其理论主要起源于文化进化论,弗雷泽的著作《金枝》中对仪式以及神话的功能进行了重新的阐述。从目前来看,对仪式这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行为方式并没有一致的解释,即没有一种至上唯我独尊的解释。另一方面,仪式作为一种存在的行为方式并不是无用的,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对社会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仪式的社会功能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仪式;人类学;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1-0092-02

    一、 仪式的解释

    关于“仪式”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出现的起源,我们可以追溯到19世纪。随着各个领域的学者对“仪式”的研究,“仪式”由一种简单意义的术语逐渐变得复杂化。仪式的意义多种多样,它可以被理解成为一种社会价值体系,亦可以理解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表演的行为方式。纵观人类学史上对仪式的研究,可以分为两大主要阶段:一是以弗雷泽的巫术仪式而兴起的神话——仪式学派,即对神话和仪式之间的一种比较性研究。二是以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功能学派,他们把仪式认定为一种社会行为,进而分析仪式对社会结构产生的功能。这两阶段使对仪式的研究逐渐进入了更广泛的领域。

    (一)神话——仪式

    最初,人类学领域对仪式的研究主要放在它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之上。对于这种“社会行为”,有些人类学学者认为它是不具有任何意义和目的的,它仅仅是人们生活最普遍最基本的行为之一,而有些人类学学者则认为仪式存在于一些重大的事项之中,并非日常的繁杂琐事,因此仪式并非是一种基本的行为方式,它是具有特殊意义和目的的一种具有宗教性意义的活动。之所以说它是一种具有宗教性意义的活动,是因为如果通过对不同的宗教进行比较,进而对“仪式”进行定义,那么就更加难定义出“仪式”,因为不同宗教的人们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不同。所以,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人类学领域对仪式最早的研究领域以“神话——仪式”为主,并且以“神话——仪式”作为一种范式研究模板。

    人类学学者对仪式的界定各不相同,但对于仪式和神话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的这种说法在观点上却是大体一致的。在最初“神话——仪式”学派坚决支持这样的看法:神话是构成宗教仪式的根据,或者说,它是以另一种形式与崇拜相联系。即先有神话,才出现了仪式,仪式是针对于神话的一种表演方式。但随着对仪式研究的不断深入,有些学者开始认为仪式要先于宗教又或者说仪式先于神话而存在。即神话是存在于仪式之中的。这些学者认为仪式是一种行为,而神话不是一种简单的对自然界现象的解释,它代表着一种存在于仪式之中的观念。可以把神话理解为一种叙事形式,也可以看做是证明仪式合理性的一种方式方法。仪式在不断的重复发生、变化以至最后的消失,但从仪式中衍生的神话并不会随着仪式的消失而不复存在,它会变成一种叙事体证明着仪式的存在,或真或假,众说纷纭。不考虑神话与仪式出现的先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这种关系有助于对仪式的研究。

    但这种观点并没有在人类学界获得长久的肯定,逐渐出现了一批批判“神话——仪式”学派的学者,他们认为神话是不可能起源于仪式的,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也荒谬之极。

    (二)仪式功能说

    主要是以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功能学派,他们脱离了以往把仪式视为一种宗教活动又或是一种社会实践的限制,从另一个角度把仪式看做一种具有特殊含义和目的的社会行为,并将仪式与以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功能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这一阶段对仪式的研究逐渐出现社会性、符号性、功能性。这个学说还有一个主要的代表人就是涂尔干,他在《宗教生活的基本生活》中便提及到了仪式和信仰这两个基本范畴。仪式之所以被认定为是一种社会行为,并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有着一定的影响,是因为仪式中所蕴含的价值与公众所认定的社会价值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可以将仪式的存在理解为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

    二、仪式与象征

    象征是对于仪式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领域。仪式的存在并不是无用的,它的存在必定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它的存在并具有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和作用,它所具有的是精神上的价值和非语言性的象征意义。象征主义看做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它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们在对物质基础的理解之上进一步扩展思考,也可以将其看成是一种交流的媒介。所谓的象征就是具有特定意义的符号表示,例如人们在特定的节日做特定的食物,这些是食物在其他的节日可能是可吃可不吃的,但在这个特定节日就有着特定的含义,如端午节的这一天食用粽子,粽子作为一个实物,具有着特定的象征符号性的作用,在它的背后人们可以联想到屈原的事迹。因此可以把仪式理解为是具体的行为,但这些行为在情境中被赋予了符号化的象征意义。象征不仅在人类学中具有正要的地位,同样在哲学、历史学及社会学等人文学科中也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

    仪式的象征具有象征符号性,因此也具有了符号的特性。符号的种类繁多,且普遍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是人们的认知普遍能够达到和理解的,并且是为了更加方便人们去理解,将一种复杂化的事物进而简单化。符号具有三个基本的特征:相似性、关联性和规约性。相似性即是复杂性的实物与简单的事物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联系,又或是某些相似之处,当人们看到简单的事物能轻易的想到它所代指的内容,不会出现不同的认知。关联性就是通过时间、空间等因素将简单事物与复杂事物相联系,存在着某种关系。规约性则是事物的本身并没有实质的关联,然而通过人为的特定规定及规范,在事物之上强加于关联。

    三、仪式的特点及功能功能

    (一)仪式的特点

    可以通过对仪式自身存在的特点进一步去分析仪式所具有的功能。仪式具有着一定的形式,这种形式又不局限于它自身,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和需要的变化而变化。它往往是通过一种表达性的方式阐述着自身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又不仅仅限于表达着一种方式。表演性是仪式独居特色的一大特点,它是用这种表演的手法使人们更易接受,这种表演往往是具有个性化的,却又完全的超越了个体,它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通过表演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仪式具有着凝聚的力量,在仪式的过程中可以看到社会的变迁,而且在其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这种对社会具有的记忆作用,并不是起着单纯的纪录本的作用。美国学者保罗·康纳顿曾对仪式的特点进行简要的概述,他认为“仪式不是日记,也不是备忘录。它的支配性话语并不仅仅是讲故事和加以回味,它是对崇拜对象的扮演。”

    仪式所具有的功能就证明了它的存在并不是毫无意义的表演,而是对社会和人们起着相应的作用的。

    (二)仪式的功能

    前文提及到在对仪式研究的第二阶段,人类学学者逐渐由原来对仪式的范式研究向更加宽阔的领域研究,很多人类学学者开始根据具体的仪式来研究仪式的功能。如探讨祖先崇拜对于控制政治继承的作用和占卜对于加强社会控制的作用等,这些也可以从另一角度说仪式对社会起着整合的作用,也可以说是思想上的控制整合,是一种政治上的手段。又如,祭祀庆典对于界定亲属义务的作用,这种祭祀庆典作为一种仪式,能够对人产生一种约束的作用,使人们被迫服从于它,从而指挥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活动。因为有着一样的控制因素即共同点,这也增强了人们之间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例如,当人们参加某种仪式时,看到许许多多与自己信仰相同的人按同样的姿势和程式参加仪式时,极易产生群体的归属感,依赖感和认同感。这又可以将仪式和道德相联系,仪式控制着人们的行为,就如同是社会道德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同时,人们参加特定的仪式,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以上,是把仪式当成一种有特殊意义的社会行为而研究的,也就是说仪式具有社会性。社会是离不开仪式的,因为仪式不仅可以维持现有的社会秩序,还可以通过仪式探究过去的社会秩序是什么样子的。

    仪式不仅起着社会化的作用,还对人们的心理有着调控作用。我们可以理解为仪式起源于危机,危机会引起人们内情的情感波动,为了应对这些危机,不得不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当人们对现状感到无能为力,不能采取客观的应对方法的时候,就不得不采取主观上的措施,这种主观的措施并没有再历史的长流中消失,反而被传承至今。这种独特的心理调节机制直接影响着行为,使人们在心理上找到了平衡。

    仪式除了自身具有着社会化及有着心理调控的作用以外,还对人们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和人们的生活相关联,就可以把仪式和信仰相联系。仪式对人们的精神和行为有着控制作用,由于这种控制力使人们对仪式产生依赖性,逐渐变成一种信仰。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受着仪式的影响,仪式教会了人们要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拥有正确积极的价值观。

    虽然对仪式的定义不相同,理解也不同,但是仪式之所以流传至今有着它自身的积极意义,影响着社会以及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弗雷泽.金枝[M].商务印书馆,2013.

    [2]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2000.

    [3]薛艺兵.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上)[J].广西民族 研究,2003,(2).

    [4]薛艺兵.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下)[J].广西民族 研究,2003,(2).

    [5]孟慧英.西方民俗学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06,(9).

    [责任编辑: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