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游戏化教学法的探究与实践

    吴靖 李岩

    音乐对人类的发展有着独特的作用,被称为心灵的语言。音乐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幼儿园现阶段的音乐活动主要包括韵律活动、歌唱活动和奏乐活动等三种形式。游戏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将游戏融入音乐教学中,既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叉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音乐游戏化教学的原因

    (一)科学化的政策导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均要求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年龄较小,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生动具体和参与性强的方式更能引发幼儿的参与兴趣,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发展水平,能够帮助幼儿丰富情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因此,科学的政策导向是实现音乐游戏化教学的重要因素。

    (二)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教、幼儿学”的痕迹较重,幼儿大多是单纯地模仿跟唱、进行律动或演奏乐器,他们在活动中并不快乐;而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情感的引导和学习品质的培养并不够。此外,单凭说教的方式开展音乐活动,形式较为单一,趣味性较低,幼儿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也不高。因此,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学会与时俱进,以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为依据,改进教学方式。

    (三)幼儿发展的需要

    幼儿音乐教育不是音乐技能的训练,不在于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为了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到音乐的感染力,从而全面健康、和谐快乐地成长。因此,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对乐曲风格和节奏快慢的感受以及自身的愉快体验才是最重要的。

    二、音乐游戏化教学法的组织实施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学法的掌握和使用非常重要,在开展活动之前、组织实施活动过程中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已有经验分析法

    幼儿的已有经验和生活中潜在的经验,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在音乐活动中,幼儿的已有经验不仅决定着活动氛围、师幼互动及课程结构,而且直接关系到音乐活动能否顺利开展。所以,教师必须将幼儿的已有经验融入音乐教学活动,掌握幼儿的发展动态,了解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幼儿快速发展,以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谈话或分享的方式了解幼儿对活动内容是否有前期经验,这对活动环节设计和师幼互动也大有裨益。

    例如,大班音乐活动“龟兔赛跑”的歌曲分为四个段落,幼儿在记忆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歌曲,表现音乐,教师可以利用经验分析法提前渗透。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先带领幼儿简单回顾龟兔赛跑的故事,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情感准备。紧接着,教师有节奏地引导幼儿学说儿歌,感受节奏的变化和停顿特点,为歌唱活动做铺垫。在开展歌唱教学活动时,由于幼儿已经熟知相关故事情节,掌握了节奏,对整首歌曲的演唱就比较容易。同时,经验情境的创设和贯穿更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表现欲望。在表演环节,幼儿将小乌龟的坚持不懈和小兔子的骄傲慵懒表现得非常生动形象。

    (二)情境主线贯穿法

    在传统的音乐活动中,幼儿愉悦感体验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幼儿的需要和情感体验。《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因此,积极参与和良好体验是音乐游戏化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游戏是一种体验,教师可以在音乐活动的导入环节创设一个故事情境,该故事可以来源于幼儿前期的已有经验,更能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然后,教师用—条富有趣味性和游戏化的情境主线贯穿整个音乐教学活动,并始终以情境为主线引导舌动开展,让幼儿能够真正理解音乐所要表达和传递的价值观和情感。

    例如,在大班韵律活动“快乐的小鼹鼠”中,教师在活动开始可以延续幼儿熟悉的“鼹鼠故事”系列绘本,采用小鼹鼠要去参加森林舞会的情境引出音乐活动,让幼儿化身小鼹鼠参加舞会游戏。幼儿有了很强的角色代入感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增强。然后,教师利用“小鼹鼠一路上都遇到了哪些事情”的问题引导幼儿一起听音乐,观看动作,感受不同乐段下动作的變化,了解动作和节奏的关系。

    (三)节奏动作匹配法

    无论是韵律活动、歌唱活动还是奏乐活动,幼儿园阶段音乐活动的节奏型是比较清晰明朗的,不同乐段的节奏变化也较为明显,这符合低幼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助于幼儿识别和区分。幼儿天性活泼好动,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参与活动,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我们可以根据节奏为幼儿匹配相应的肢体动作,用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音乐。此外,一些节奏性较强的音乐作品也有助于幼儿感受节奏的强弱和快慢变化,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例如,大班音乐活动“雷神”选用的是英国作曲家爱尔加的《威风凛凛进行曲》,乐曲雄壮有力,非常形象,有感染力,节奏感很强。全曲速度虽然过快,但曲调是大调式,节奏也是比较简单的二拍子和ABA结构型,有助于幼儿掌握。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节奏感知教学法,根据节奏内容匹配相应的声势动作,如摇手、拍腿、拍肩、拍手等,让幼儿感受节奏的强弱和快慢变化,掌握节奏特点。幼儿只有亲身参与了,才会有更加真实深刻的体会,也才能根据音乐的强弱快慢做出相应幅度的身体律动。这既是对音乐活动游戏化的体现,也是对幼儿音乐表现力和身体协调性的提升。

    (四)游戏互动挑战法

    在音乐游戏化教学中,游戏的加入使得原本单调的音乐活动更加有活力,更能吸引幼儿的兴趣,活动趣味性和互动性也大大增强。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活动的目标组织各种各样的游戏,让游戏服务于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实现教学目标。游戏不仅可以增强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还能有效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

    不同的游戏类型能够帮助幼儿实现不同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在律动活动中加入双角色游戏,让幼儿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做不同的动作,以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角色表现力及听辨音乐能力。

    又如,教师可以在歌唱活动中加入领头人游戏,让幼儿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通过自愿和游戏的形式选出一名领唱人,由领唱人带领大家演唱,再由领唱人根据大家的表现选择新的领唱人,并说一说选择新领唱人的理由。在这一环节中,幼儿的领头人意识、模仿示范能力、交流表达能力等良好品质都得到了发展。可见,游戏互动挑战环节也是音乐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支撑和践行部分。

    (五)整体感知呈现法

    音乐游戏化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幼儿大胆地表现和创造,教学法是实现该目标的形式之一,整体感知呈现法则是适用于音乐教学结束环节的教学方法。幼儿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整体合作的方式将习得的知识技能和情感呈现出来,在此过程中充分感知音乐节奏的变化、利用体态动作表演和熟练使用乐器进行演奏。

    整体感知呈现能够让幼儿对音乐有更为整体的把握和感受。例如,在韵律活动中,幼儿可以伴随动作或游戏完整律动;在歌唱活动中,幼儿可以借助游戏、动作或图谱完整演唱;在奏乐活动中,幼儿可以使用乐器分组跟随教师的指挥完整演奏。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完整呈现,都能在幼儿的心中根植有始有终的态度和价值观。

    三、音乐游戏化教学法的作用和影响

    (一)教师音乐素养和课程把握精细化

    音乐游戏化教学法的使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优化音乐游戏化教学的环节设计,从而在实践中发現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程把握有很大的帮助。从最初活动设计的已有经验分析法,到活动导入环节的情境主线贯穿法,再到活动过程中的节奏动作匹配法和游戏互动挑战法,直至活动结束环节的整体感知呈现法,这五种教学方法的顺延有利于教师理清教学思路,方便操作使用,尤其对新手教师的教学设计助力较大。

    (二)幼儿音乐游戏表现力和创造性丰富化

    在使用音乐游戏化教学法的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变化较为明显,尤其是在感知节奏基础上进行的体态互动和综合呈现,对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音乐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幼儿从前期的跟随模仿到现在的积极表演、大胆演奏,实现了新的自我成长和发现,契合了《指南》艺术领域中对幼儿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的发展要求。

    随着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发展与进步,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在不断提升,游戏化教学方式和教学精神会逐步渗透到日常音乐教学及其他领域教学活动中。学前阶段的音乐教育不是教会孩子唱歌,也不是教授幼儿有关唱歌的技能技巧,而是把幼儿原有的音乐潜能唤醒并诱发出来,让幼儿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和愉悦感,让音乐成为幼儿生活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