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日记 舞出风采

    李素针

    有人采访朱永新教授:“小学生的作文如何教?”朱教授指出:“无非三条,第一,不许看任何作文书,第二,不讲作文应该怎么写,第三:从小开始每天记日记!”不教之教,是谓“大教”。小教教技,大教教心。对于小学生来说,敢于写,乐于写,才是我们首先要培养的作文心理。低年级更要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原因,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的方面,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这就是大教教心。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没有写作基础,怎样让孩子们敢写、乐写、会写呢?从写流动日记开始!大家共写一本日记,来分小组轮流着写,一来可以提高学生写日记的兴趣,二来可以减轻老师批改的负担。于是,开启了我的“流动日记”之旅。

    一、合理建组 制定方案

    将班级的学生分成5人小组,优、中、差学生合理搭配。每个小组共同准备一个日记本,并且给日记本取个动听的名字,以“一周”为一轮,安排好组员写作的日期,每人轮写一天。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在自己写的日记上写上日期,题目下写上名字。每天开半节日记评讲课,老师把写的好的朗读给同学们听,让大家学习,也可挑选不太好的,大家给出建议,指出不足。择优贴到展示台上,让全班学生欣赏。

    轮流日记开始了,每个孩子都欢呼雀跃,卯足了劲把自己当天的日记写好。由于刚开始,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好,我便给他们提供习作素材,引导着孩子们观察生活,学生听了,恍然大悟,哦,原来这都可以写呀!慢慢地不用我提醒,学生们能自己找素材写了。很开心,把孩子们领上了一条爱写作的道路上。

    二、百花齐放 各展风采

    從此以后,每天早上,我的讲桌上便整整齐齐地摞着12本精美的日记本。每天最幸福的时候,就是欣赏孩子的佳作的那一刻,有时看着看着,我就忍不住笑出声来,禁不住地惊叹,孩子们的语言真是天真无邪,充满童真童趣。况且学生们渐渐地知道每段话都空两格写了,知道给自己的日记起个题目了,并且有的题目还比较有创意,比如刘雨欣写的《我上当了》,张一琼写的《我当小天使》,而且还恰当地用上了许多优美的词语。

    习作的篇幅更不用说了,那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学生写的一次比一次长,有的同学都可以写两页了,基础差的也能写半页了,我看着看着,就会产生一种幸福感、成就感。习作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有写老师同学的,有写课文感悟的,有写游戏活动的,有写课堂精彩的,有写家庭生活的,只要做有心人,生活处处皆可写。

    三、传阅欣赏 家校沟通

    流动日记也让孩子们有了“读者意识”,学生逐步从为完成作业而写,为老师而写,转变为写给父母看,写给同学看,写给全校的学生看,乃至更多的读者看。我们班的袁逸峰同学就最喜欢看同学们的日记,只要一下课,就趴在前面的桌子上翻看。有时候因为我有事,不能讲评的时候,孩子们的心里总感觉缺了一件大事似的,非要第二天重新品读,学习,这种学习的热情是学生自发地,心甘情愿的,这样长期下去,能说学生的日记能写不好吗?

    张彤的妈妈就特别关心孩子的学习,她经常辅导孩子的日记。有一天,张彤在上课的时候偷吃东西,被老师发现了,批评了张彤,张彤吓得哇哇大哭,保证不吃零食了。学生们就把这件事写到了日记里。张彤的妈妈看了日记,耐心地教育孩子不能在课堂上乱吃东西。可见,写日记对于家校教育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老师的批改,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我每天早上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批改学生的日记,从日记的格式,题目,错别字,字体,字数、内容等各方面评判,挑选有代表性的进行面批,争取每个学生一个月内面批一次,比起以往的天天写日记,老师不检查不批改,效果要好的多。时间久了,翻开“流动日记”,那一篇篇精彩的内容,一句句感人的话语,一条条温馨的提示,一点点暖心的鼓励,不仅仅带给孩子们习作上的进步,更是一颗颗心在交流、在碰撞。

    四、交流评价 硕果累累

    流动日记实施以来,我们及时组织讲评课,,评出最佳文采奖、最佳评论奖、最大进步奖,最优小组奖,不断为轮流日记提供激励机制。

    (一)每天在教室里朗读评价。当天的日记写得好的,就由老师在日记本上批个红旗,并且在教室里朗读。每天的日记欣赏都是同学们最爱上的课,大家都屏息静听,生怕漏掉一个字。

    (二)每星期在七色光上推广。每星期,我把优秀的习作通过学校的七色光文学社发布出去,这样影响的范围就大了,在班级微信群里,家长们不停地点赞,孩子们有了巨大的成就感。

    (三)每个月在展示台粘贴欣赏。月末,我就会挑选精彩的日记贴到班级展示台上,这是我们班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一下课全班同学都会围在那里,欣赏别人的佳作,更是希望自己的日记被粘贴在那里。被选上的同学心里更是美滋滋的,欣喜之情无以言表。有时展示台上贴不了那么多,我会认真挑选日记里的优美的句子,编成一个精彩语录,打印出来,让更多的同学欣赏。

    (四)每学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孩子们最得意的还是自己的习作被变成铅字发表在报刊、杂志上。我把孩子们的优秀习作通过邮箱发给报刊、杂志编辑部,2015年,我班学生的几篇文章都在许昌小记者报上发表,如:五三班赵素颖的《戴面具的老师》,描写的就是我们学校的美术课上李晓雷老师的精彩课堂;黄嘉欣的《挑战跳绳》描写的是上体育课的精彩故事;李蒙蒙的《难忘小学生活vip课》讲述的是黄理想老师给同学们上的一堂数字化教学课。其中李涵同学的《读书百态图》在《快乐语文》杂志上发表,描写的就是同学们爱读书的生活场景。

    每学期的“流动日记”我都把它们当作奖品奖给孩子们,孩子们个个争着要保存,一年下来,每个小组至少可以写四、五本,我便让每个孩子都能保存一本。我想,“流动日记”既是素材的积累,也是童年生活真实的记录,这更是一种对自己成果、同伴成果、集体成果的珍爱啊!等过个十年、二十年同学们再相聚的时候,大家看着见证彼此真诚友谊的流动日记的时候,一定会感慨万千,回味无穷。著名主持人董卿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不是算算过了多少日子,而是应该知道记住了哪些日子。”相信这一篇篇美好的日记一定会成为大家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