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对比的研究调查与传承

    翁兆宏

    

    【摘 要】顾名思义,客家山歌就是客家人唱的山歌,凡是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就会有客家山歌的流传,它是客家人专属的歌谣,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广东梅州的客家山歌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客家山歌之一,与之相邻的广西一些地方也同样流传着客家山歌,但由于两广地区地域、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两地客家山歌也存在着差异,文章通过对这两地客家山歌的研究,在对比中寻找异同,让更多的人了解客家山歌,推广地域民族文化。

    【关键词】客家山歌;广东;广西;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3-0044-02

    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演唱的地方性歌曲,具有直接、自由、即兴、质朴等特点,历来都是口耳相传,很少有谱子记载。客家山歌与客家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有表达劳动之余的闲适之情、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还有的表达对家庭以及对生活情感的寄托等,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山川草木,日月星辰,花鸟虫鱼等等,都可以被唱进歌里,因此客家山歌的内容十分丰富,多姿多彩。山歌随着客家人的迁徙,与各居住地的原住民产生了文化上的交融,从而产生不同的韵味和特色,广东和广西的客家山歌,就是在有着相同形式的同时,也存在着各自不同的风格和味道……

    一、广东梅州客家山歌

    客家文化在广东的发展是相当成熟的,客家山歌也同样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广东省梅州市是客家人的三大聚居地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江西赣州和福建汀州)。梅州客家山歌的歌词大多是七言四句体,也有五句体和少数的三句体、三句半体,山歌节奏比较自由,不同的节奏往往表达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情感。山歌的节拍也是多种多样的,用得最多的是2/4和4/4拍子,也有3/8、6/8等拍子,还有“叠字山歌”和“山歌快板”的节拍形式,“叠字山歌”的节拍自由,类似于说话,表达的内容也非常生动,例如:

    斜风斜雨落斜河

    斜竹斜篾织斜箩

    斜针斜线安斜纽

    斜妹斜眼割斜哥

    这短短的七言四句歌词包含了叠字、排比、谐音(最后一句“斜”与“邪”谐音)几种修辞手法,通过叠字的运用,突出歌词的主要成分,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这样的语言艺术不得不令人赞叹。

    客家每个地方的山歌,都有其特定的歌腔,广东梅州的客家山歌大多以羽调式为主,例如梅县松口客家山歌:

    其四句的落音分别是2、1、1、6,落音确定了,调式也能确定,羽调式。每段四个乐句,音域只有五度,旋律每节都有拖长音拉开唱腔。这是一首典型梅州客家山歌的代表。这些结构框架并不是一个人创作的,而是在历代人们的歌唱中,世代相传中渐渐形成的。无论歌者如何创作演唱,都不会偏离或者破坏这个框架。

    二、广西客家山歌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艺术遗产丰富。广西的客家人多是由广东、福建、江西迁徙而来,散居于桂东的贺县、藤县、钟山、昭平等;桂南的玉林、博白、北流、桂平、平南、宾阳、横县、钦州、灵山等;桂北的阳朔、平乐等;桂中的柳江、来宾等县的一些乡镇,由此可见,客家人遍布在广西的各个地方,客家话是广西汉语中第三大方言,客家山歌也因此在广西的各个地方流传。

    广西客家山歌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几行的短歌,甚至也有数千行的长篇唱本,如《韩云贞》《张四姐下凡》等,但无论长歌或是短歌,它的句式多以七言为主,也有三言、五言、十一言等。广西客家山歌中普遍运用的歌体是七言四句体和七言五句体,后来在这基础上,又产生了十一言四句体和十一言五句体,这种形体能包含较充实较丰富的内容,音韵起伏多变,感情也更加浓厚。在广西客家山歌中还有一种杂言体,这种体是在文化交流中吸取了其他民族“自由诗”的因素形成的,例如:

    脉介东西叫?

    蜘蚱(蝉)虫叫

    蜘蚱虫让般会叫?

    有腌

    田螺有腌又让般冇会叫?

    水中物

    蛤蚂(青蛙)水中物昛又会叫?

    嘴发(阔)……

    这是一首在广西贺县流行的童谣《脉介(什么)东西响》,歌中有二言、五言、七言、八言等等,不受字和句的限制,这样的杂言体形式自由,接地气,让人朗朗上口,妙趣横生。

    三、广东梅州客家山歌和广西客家山歌的对比

    “万变不离其宗”,广东梅州客家山歌和广西客家山歌同为客家山歌,都是客家劳动人民根据特定的歌体,将生活带入其中所口头创作出来的歌曲,是人民群众用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是客家人民重要的精神生活之一。广西的客家人大多是从广东迁移过来的,而广西是个多个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区,各族同胞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与众不同的文学艺术,因此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文化习俗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最终产生了不同风格的客家山歌。

    (一)相同点

    首先语言方面,毋庸置疑,两地的客家山歌都是用客家方言演唱的。其次客家山歌的山歌文学(即歌词),除了前面提到是客家人民根据生活口头创作的,还有特定的格律,例如歌词里一定都会用到丰富的修辞手法,从诗歌最基本使用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到使用双关、歇后、反复、对偶、排比、夸张、比拟、引用、借代等各种修辞手法,无所不用。最后,在音乐方面,它们之间也有共同的特征,客家山歌的音区普遍较高、音域较窄,旋律级进较多,节奏比较自由,节拍比较多样,常出现混合节拍,多三声、四声音阶,调式基本上是羽调式或徵调式,多用衬词、装饰音和拖腔。这些特征都是两广地区客家山歌的相同点,其实也都是构成客家山歌的重要元素。

    (二)不同点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要民族的地区,壮歌形式多样,广西瑶族占全国瑶族人口的61%,还有侗族、毛南族等少数民族,所以广西汉族的客家山歌就巧妙地融入了它专有的壮族和瑶族以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民歌的精华,加上客家语言的丰富表现力,使得这一文化拥有广东客家山歌没有的文化内涵和特色,这是广西客家山歌与广东客家山歌最大的不同点。

    客家山歌还吸收了壮歌和瑶歌歌体多样,韵律自由的特色。桂西田东有一首壮族歌曲是这样唱的:

    生不离来死不离,我两死了共堆泥;

    三月清明共铲草,七月十四共烧纸。

    而在桂东贺县,同样是这样的主题内容,客家山歌则是这样唱的:

    生同生来死同死,死厘同妹共碑石;

    三月清明共扫墓,七月十四共烧衣。

    这两首歌虽然同主题,韵脚也相同,但却有著不同的地方特色。

    韵律方面,广西客家山歌有着广东客家山歌没有的独特韵律——鸡歌调。封建社会,广西客家人多信仰佛教,鸡歌调就是在封建社会时办丧礼时唱的一种歌。唱鸡歌时,歌者用小锣作伴奏,每小段唱完,用小锣过门,再接着唱。曲谱旋律具有淳朴,明快的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鸡歌这种民间演唱形式被民间歌手继承下来,利用鸡歌曲调及其演唱方式进行演唱,这种歌体有唱有念,随意变化,句式参差,声韵统一,内容丰富,吸引听众,一直流传到现在。

    当然,两地的客家山歌还存在许多异同,还有待我们后人慢慢考察。

    四、客家山歌的传承

    客家山歌是我国民间文学中十分宝贵的财富,人们要掌握和运用好客家山歌,绝非易事。学习和了解客家山歌是基础,是前提,要掌握和运用好客家山歌,就要解决好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的问题。继承传统山歌,不仅要继承山歌的艺术技巧,还要继承许多可用的内容,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样的,“熟读山歌三百首,不会山歌也会哼”,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学习传统的好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社会的变革,有些传统的山歌可能跟不上形式了,客家山歌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发展,才能为当今的人们接受。今天的山歌,要适应新时代的思想观念,唱出新意。以情歌为例,在旧时代,男女青年婚姻不能自主,主题大都追求婚姻自由。而现在,男女平等,青年们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大大提高,因而新老情歌就有了质的区别。

    研究客家山歌这一文化的道路还很长很远。传承客家山歌,从生活小事做起,例如组织山歌活动、山歌节、音乐会、加强教育、让客家山歌艺术进校园、通过互联网传播等等,让更多的人聆听它,认识并了解它,将属于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不断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