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葡萄球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和防控措施

    蔡丰辉

    摘要:鸡葡萄球菌病主要是由于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导致的一种传染病,各个年齡的鸡甚至鸡胚都能够发病。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其中潮湿多雨季节比较容易发生,特别是每年8~11月达到发病高峰,且笼养鸡的发病率高于平养鸡。该病会给养鸡业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加之耐药菌株逐渐增多,明显增加治疗难度。近几年,随着养鸡业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该病的发生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鸡;葡萄球菌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9-0075-02

    1?流行特点

    各个年龄的禽类都易感,如鸡、野鸡、火鸡、鸭、鹅、鹌鹑、鸽等。一般来说,易感性最高的是40~80日龄的幼鸡,且感染后往往会出现并发症。鸡群出现发病后,往往会呈暴发性流行,还可与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鼻炎等并发。不同禽类感染后的病死率存在较大差异,通常为2%~5%,最高时能够达到80%。该病可经由伤口(如断喙、刮伤、刺种等)或者空气传播,或者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另外,鸡群饲喂单一饲料、饲养密度过大、舍内空气污浊以及应激因素等都能够引起发病,且病死率有所升高。

    2?临床症状

    2.1?急性败血型

    通常是40~60日龄的幼鸡易发。病鸡表现出精神萎靡,神情呆立,拒绝活动,缩颈,双翅下垂,眼睛半闭,呈嗜睡状。食欲不振或者废绝,羽毛粗乱、失去光泽。有些发生下痢,排出黄绿色或者灰白色的水样粪便。病鸡往往在发病2~5天内出现死亡,病死率为10%~50%不等。

    2.2?慢性关节炎型

    育成鸡感染后一般是呈现关节炎,病鸡多个关节发生肿大,特别是翅、足关节更加明显,呈黑紫色或者紫红色。如果脚垫被刺伤,会出现肿胀,运动时呈现跛行,无法站立,往往在食槽或者水槽附近伏卧,依旧能够饮水和采食,但由于采食困难使机体日渐消瘦,最终由于极度衰竭而死。部分病鸡的趾端持续坏疽,并逐渐干燥、脱落。该类型病程通常可持续10天左右。

    3?病理剖检

    3.1?急性败血型

    该型典型特征是肉眼可见胸部发生病变,即整个胸腹部皮下出现充血、溶血,呈弥漫性黑红色或者紫红色,积存黄红色或者粉红色的胶胨样水肿液,并可向后涉及两腿内侧以及后腹部,向前涉及嗉囊周围,但主要是胸部多见。腹部和腿内侧肌肉散布有出血斑或者条纹,尤其是胸骨柄处肌肉存在弥散出血斑或者条纹。肝脏呈淡紫红色,发生肿大,出现花纹样病变,病程持续较长时肝表面还存在不同数量的白色坏死点。脾脏呈紫红色,也发生肿大,存在白色坏死点。有时腹腔脂肪、肌胃浆膜等处发生紫红色水肿以及出血;心包积液,液体呈黄红色半透明。有时心外膜和心冠状沟脂肪会发生出血。部分还伴有肠炎变化,腔上囊没有明显变化。

    3.2?慢性关节炎型

    病鸡关节发生充血、肿大或者出血,滑膜变厚,关节囊内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浆液,或者存在浆液性纤维素渗出物。病程持续较长时,发病后期会出现干酪样性坏死,关节四周的结缔组织明显增生,并出现畸形。

    4?实验室检验

    4.1?镜检

    无菌条件下,在病死鸡胸腹部和肿大关节处取渗出物,直接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能够看到大量革兰氏阳性菌,菌体单个散在或者成串状排列。

    4.2?分离培养

    无菌条件下,取病死鸡的心血、肝脏分别在血液琼脂平板上接种,置于37℃下进行18~24 h培养,都会长出大量不透明的圆形菌落,光滑隆起,边缘整齐,具有光泽,存在溶血圈。挑取菌落进行涂片、染色、镜检,能够看到较多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挑取典型菌落在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中接种,置于37℃下进行18~24 h培养,可见肉汤变得混浊,管底出现少许沉淀物。

    4.3?生化鉴定

    取分离纯化的病菌进行生化试验,发现该菌能够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甘露醇产酸不产气,使明胶液化,吲哚试验呈阴性,凝固酶试验呈阳性,不会生成靛基质。

    4.4?动物试验

    取8只健康鸡,随机取6只作为试验组,2只作为对照组。其中试验组鸡的腹腔注射TSB培养物,每只注射0.5 mL;对照组鸡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进行观察接种。

    结果发现经过12 h,试验组鸡都表现出临床症状,皮肤呈深黄色,且在72 h内都发生死亡。而对照组鸡一切正常。取病死鸡的心血、肝脏在血液琼脂平板上接种,并取生长菌落进行染色、镜检,也能够看到较多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5?类症鉴别

    5.1?维生素E-硒缺乏症

    该病与关节炎型葡萄球菌病的相似之处是病鸡关节发生肿大,导致跛行,减少站立,但能够采食;区别是该病是由于摄取维生素E、硒不足引起,通常是在2~3周龄持续发病,6周龄时肿大症状消失,到12~16周龄会再次发生肿大,另外雏鸡腹部皮下发生水肿,针刺可见蓝绿色黏液。剖检发现骨骼肌、胸肌、心肌存在灰白色条纹,肌肉内肌酸数量减少,尿中含有较多的肌酸。

    5.2?维生素K缺乏症

    该病与败血症型葡萄球菌病的相似之处是病鸡的胸、腿皮肤呈紫色,发生腹泻;该病是由于摄取维生素K不足引起,且病鸡的翅膀皮下发生出血,存在紫斑,冠髯苍白,血液凝固不良,病变程度相对较轻。

    6?防控措施

    6.1?药物治疗

    只要鸡群出现发病,要立即使用敏感药物进行全群防治。例如,病鸡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5万IU青霉素或者5~7.5 mg庆大霉素,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采取大群鸡治疗时,可在饲料中添加0.02%~0.04%的磺胺类药物,混合均匀后饲喂,连续使用3天;也可按每千克饲料添加30 mg头孢菌素混饲,每天2次,连续使用1周,并配合在饮水中加入口服补液盐和电解多维。

    6.2?加强饲养管理

    鸡群要饲喂全价日粮,舍内坚持适当通风、光照充足,调控饲养密度合理,保持安静。对于形成外伤的鸡要立即采取处理,避免发生感染。舍内环境保持干净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鸡场可使用本场分离得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灭活处理后制成灭活苗,给鸡群进行免疫接种,避免出现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