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制度创业教育模式及运行机制探析

    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各行各业都逐渐进入改革转型阶段,转型期间就会出现旧制度与新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对旧制度的改革已经是新发展的迫切需求,由此,制度创业应用而生。在制度创业的背景下,高校的创业教育也与时俱进,出现高校制度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制度创业意识和培养制度创业型人才。

    关键词:制度创业 教育模式 运行机制

    一.制度创业概念及案例分析

    制度创业就是个人或组织发现新的发展机会后,利用各种机会、资源创造制度变革的基础,并以各种手段得到同行更多成员的支持,进行新的创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对旧制度的改革和在新的发展领域建立新的制度是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各行各业也随着制度变革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出现的制度创业案例有很多。例如,吉利汽车推动民营汽车制造,在传统的汽车制造行业,国家只支持国营汽车企业生产汽车,当时汽车行业缺乏竞争,也缺乏创新技术的研发与动力,同时汽车的价格很高,普通家庭都买不起汽车,许多的汽车制造民营企业得不到国家的支持,经济效益低下。吉利汽车发现汽车行业发展的问题,并与政府和民营企业联盟,游说政府制定新的汽车制造制度,最后吉利汽车顺利入围第七批车辆生产企业,开始自主创新,并降低汽车消费价格,生产全民都买得起的汽车,最终创业成功;阿里巴巴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在我国电子商务的起步阶段,阿里巴巴开展网上贸易活动,当时国家缺乏网上交易的法律制度与规则等。阿里巴巴为了企业的发展,在技术创新的支持下研发淘宝、支付宝等产品,并在不断的宣传和推广下迅速普及,并发展成中国电子行业的标准,推动了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相关法律制度的出台。在制度创业的过程中,阿里巴巴不断进行改革创新、积极研发、大力宣传,终于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企业,创业成功。

    根据以上制度创业的成功案例,都是创业者发现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前预知到制度改革所带来的利益,然后根据发展目标寻找结缔联盟组织,构建利益共同体,形成合力。并且通过自身的信心、技术的创新等来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最终通过制度改革的支持获得创业成功。在制度创业的过程中,就需要创业者掌握制度理论、对创业风险进行合理控制、对创业资源进行科学使用、对创业的舆论进行有效引导、并有效借助政策的权利和引领创业的价值来获取创业的成功,同时,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创业者具备各种能力如沟通交流能力、敏捷的洞察力、创新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利益利用能力、资源整合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只有这样,在创业的过程中才有可能改变原有制度的机会。

    二.高校制度创业教育模式构建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高校制度创业教育就是在我国社会经济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对当前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化、延伸,并根据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创业型人才。所以,构建高校制度创业教育模式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校教育改革需求。

    1.明确教学目标,正确定位高校制度创业教育

    面对深化改革时期的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我国高等教育也要认识到自身新的任务和挑战,明确教学目标,正确定位高校制度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首先,要紧随时代发展对当前的教育进行转型,培育出国家急需的制度创业人才;其次,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注重提升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再次,在创新创业的基础上,围绕“高等教育面向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管理能力、社会工作能力、创新变革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大学生勇于开拓进取、突破现有制度约束的精神。由此可见,高校制度创业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延伸,而且是高校教育转型升级的必要途径。

    2.优化课程设计,注重高校制度创业教育实践

    高校制度创业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不仅要重视对大学生制度理论方面的教育,还要注重高校制度创业教育实践教育。所以,在高校制度创业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对课程设计进行优化,根据制度创业的要求,高校制度创业的课程不仅要传授制度创业基本知识,提升大学生制度创业的能力,还要根据高校制度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相关制度创业理念、知识、能力提升的实践活动。所以在课程设计中高校制度创业教育课程包括校本课程和实践活动。

    校本课程包括提升大学生制度创业能力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等,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等相结合的课程。其中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制度创业价值理念、管理运作等方面的教学,选修课程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等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培养大学生制度创业的综合素养。实践活动是提升大学生制度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实践活动也是课程设计的主要部分,主要包括各种校园活动如各种知识讲座、课外研学、实践竞赛、社团活动、课外训练等,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把控和科学引导,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创新教学方法,突出高校制度创业教育的可行性

    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还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而采取的教学手段,并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法就是课堂讲授法,但是,简简单单的讲授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学校应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都是不错的教学方法。

    高校制度创业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制度创业意识、掌握制度创业的知识与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制度创业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长,但是成功案例非常多,教师可以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对成功的制度创业案例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结合案例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消化和理解,启发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思考,并且对案例中设计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衔接,促进学生对各类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同时,成功的案例具有其真实性,更具说服力,能够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启发、熏染效果。

    三.高校制度创业教育运行机制探析

    高校制度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有效的运行机制的支持,高校制度创业教育具有教育理念新颖、教育领域广泛、教育形式丰富等特点,以下分别从决策机制、动力机制、调控机制、保障机制这几方面探析了高校制度创业教育的运行机制。

    1.建立决策机制,统筹高校制度创业教育发展

    高校制度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在高校的教育过程中缺少成熟的实践,所以,在运行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课程形式、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决策,统筹高校制度创业教育的发展。高校制度教育的决策机制主体主要是高校教育的领导机构和制度创业教育委员会,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合理分工、共同推进的关系,领导机构主要对教育的方向、教育资源、教育经费等进行整体统筹规划,掌握学校教育的全局。而制度创业教育委员会则是对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把控。在决策机制运行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现行的制度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社会发展与教育情况制定教育目标,然后策划出决策方案,并推动方案的实施,根据实践的效果可以看出决策的可行性,并对决策进行有效的评估,通过评估对决策进行调整,并将教育的整体规划贯彻到教学管理中。

    2.协调调控机制,化解高校制度创业教育矛盾

    在高校制度创业教育的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比如决策主体之间的矛盾、实施过程中矛盾、教学经费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等,对于各种各样的问题的出现,学校应协调调控机制,用来化解高校制度创业教育矛盾。比如,教育经费问题中,对于教育场所的建设、管理人员的配备、师资的管理、实训基地的建设都需要统筹管理,统计出实际需要的经费,并对经费进行有效分配与管理;在课程设置方面,对于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践活动需要的教师资源的分配与管理,可以通过了解教师、學生对制度创业的主观态度和意见等,并对课程运行情况进行监控,来对课程设置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调节与管控。

    3.完善保障机制,提升高校制度创业教育质量

    高校制度创业教育的保障机制是保障高校制度创业教育顺利运行的机制,对提升高校制度创业教育质量,促进高校制度创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保障机制包括教育师资保障、教育质量保障和教育环境保障这三个方面。所有的制度创业教育活动都是在师资的带领和引导下进行,良好的师资保障是教育运行的关键。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和进修平台、建立区域制度创业教师共享平台、建立合理的聘用机制等对学校的师资队伍进行有效的培养与聘用,增强师资力量。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可以通过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有效的监督与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整,提升教师的教育质量。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学生具有隐性教育的功能,所以,高校的环境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的发展需要等进行构建和优化,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共同推进构建,保障制度创业教育的发展。

    本文系2019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延伸视角的高校制度创业教育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9SJA1668)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介绍:杨春林,淮阴工学院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人事科(档案室)科长,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高等学校管理,人事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