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阈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

    李楠 闫韶华

    [摘要]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群体自身的政治诉求、思想理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研究,总结新经验、提出新对策、检验新成效。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不仅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还要讲究工作方式,着力通过增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引领,提高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凝聚共识,发挥他们在科技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政治引导

    [中图分类号]D6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0)01—0053—05

    [作者简介]李楠,女,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传播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闫韶华,女,兵团党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

    2018年7月26日,中央统战部召开党外知识分子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主持座谈会并指出,希望广大党外知识分子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四个自信”,把個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1]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战工作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2],放任不管不行,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当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在政策制定、基础研究、平台建设、物力投入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3]但是,有关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相关问题研究存在“事务化”“碎片化”“套路化”和“老旧化”等问题,研究视野有待拓展,研究议题有待更新,研究理论有待深化。

    一、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政治引导成功经验

    党外知识分子是目前我国知识分子队伍最为庞大的群体,已经占到知识分子总人数的75%左右,也是我国中高级人才队伍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各省委教育工委和各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合力,按照《统战工作条例》的要求,加强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注重加强思想政治引导和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支持和鼓励党外知识分子开展民主协商、调查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在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组织社会服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参与脱贫攻坚、创新创业,参与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更大贡献。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十九大召开后高校党委统战部门积极发挥各民主党派支委、知联会的组织平台作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恰逢2018年是“五一口号”70周年,各高校以座谈会和征文评选等多种活动形式掀起了宣传学习“五一口号”的浪潮。此外,注重挖掘宣传党外知识分子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激发党外知识分子干事创业的热情。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弘扬优良传统,涵养人文精神,增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认同感。

    (二)培养党外优秀干部

    校党委统战部在深入各单位调研走访的基础上,按照群众公认高、素质好、条件优的标准选拔党外人士作为后备干部人选。同时强化培养,注重培训提升能力。高校党委统战部积极联系和推荐优秀党外人士参加上级部门组织举办的各类学习,强化锻炼,注重实践岗位做贡献。在省级层面,省委组织部、统战部形成联动,统筹协调做好包括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内的党外人士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例如为本科高校配备党外副校长(副院长)和机关业务处室的处级干部。

    (三)支持参政议政

    高校统战部结合各地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和校党委的要求,多措并举,凝聚智慧和力量,结合在校党外知识分子专业优势,完善制度建设,引导他们围绕本单位建设发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发挥智力优势,开展调查研究和民主协商,鼓励和支持党外代表人士积极参与各级党委政府、政协相关的咨询会、协商会,深化调查研究,提出真知灼见,为所在院所和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二、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中政治引导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部分高校对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缺乏认同

    高校统战工作人员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两个层面,对强化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价值和工作方法缺乏正确认知。思想认识层面,对必须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引导和其他统战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抵触心理。受单位业务考核的影响,一些院系主管业务的负责人认为,一旦强化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会让党外知识分子“分心”,就会冲击单位的主业工作。事实上,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不会冲击单位的主业工作,而且有利于单位各项工作的持续推进。工作内容层面,对努力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缺乏认同、政治引领缺乏实效,特别是理工科专业背景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高大上”的道理,而非“接地气”的真理,无法真切感受真理的甜味,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不能深入到心坎上。传播方式层面,对应当创新党外知识分子现代化沟通渠道重视不够、沟通方式老套乏味、工作成效显弱。调研座谈中,超过半数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建议多深入研究如何拓展有效的建言献策渠道。同时在传播媒介方面,微博、微信和知乎是党外知识分子尤其是年轻党外知识分子群体最愿意接受使用的新媒体传播方式。网上公开课等新应用的出现,出于好奇和从众心理的驱动,不论是“青椒”和学生年轻群体都愿意通过慕课(MOOC)接触各种教育资源。[4]此外,学校的“两微”也为各级党委统战部门做好思想政治理论宣传提供了有效的传播渠道,特别是教师和学生记者队,他们善于把握高校知识分子群体跳动的脉搏,善用网络流行语和表情包进行网上用户原创内容生产(UGC),传播的内容直达高校受众的内心深处。因此,高校党委统战部也应重视这一群体日常的思想政治引导工作,引导他们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引导工作“红色代言人”。但目前对于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方式方法仍然主要局限于传统的座谈会、报告会、阅读文件、参观考察等,工作方式和载体创新不够;这也说明我们统战工作干部对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研究不足,存在“本领恐慌”,统战工作信息平台尚未建立完善,工作开展抓不住要点和痛点,无法及时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引导。[5]

    (二)部分高校对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不够精准

    缺乏精准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是对象识别不精准。一部分高校党委统战工作人员没有对党外知识分子精准识别和精准分类,相关工作没有把党外知识分子区分为已加入民主党派的知识分子和无党派知识分子。在参政的内容、方式和影响完全不同的两个范围和对象中,相关思想政治工作没有针对无党派知识分子缺乏组织平台,将重心予以更多向倾斜。尤其是非各级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参政渠道十分有限。二是需求定位不精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相关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两张皮”现象。相关工作不能把党外知识分子真正需求、真心关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模块输送给党外知识分子,强制灌输和“拉郎配”的教育方式反而适得其反。此外,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党外知识分子的主业工作结合起来,让一些重视主业工作的党外知识分子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反感心理。

    (三)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不够有效

    高校党委统战部没有建立针对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追踪机制和动态反馈机制,统战工作的有效性缺失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是任何工作都应有一个由计划、执行、评估以及改进四个阶段组成的有效闭环,针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引导也不例外。就目前来看,高校党委统战部门对这四个环节的薄弱点缺乏全面梳理。二是相关部门对思想政治引导的工作成效缺少相应的有效评估机制。缺乏对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置和回应,缺少对好的做法和失败教训必要的深刻总结和反思。

    三、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可行性路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建设的各个层面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党外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形成了新时期统一战线新局面。[6]但是,西方多元文化思想等并未停止对我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渗透,特点是变本加厉的加大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影响,通过隐蔽性极强的、喜闻乐见的各种媒介形式进行信息推送,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穿上学术的隐身衣并利用互联网炮制歪理的现象[7]在学术界时有发生。新形势下多元文化的对冲、外部环境的影响和敌对势力的渗透,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诉求、思想理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一要着力提升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认同度。“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提高校党委和统战工作人员对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于切实提升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特别要将加强高校统战工作人员关心思想政治工作、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爱护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识,渗透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方方面面。每一位高校统战工作人员都要具备两方面素质,一方面是对高校统战工作的深厚感情,所谓“不忘初心”;另一方面是对高校统战工作方法的科学使用,方法论上要不断尝新修正,所谓“砥砺前行”。沉默的螺旋理论基本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为避免单方面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被孤立,因此人们在意见表达时往往会产生从众心理。越是广泛赞同、受到欢迎的观点表达越是积极参与,信息扩散也更加迅速;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8]因此,要采用科学的宣传方法,努力宣传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营造认同此项工作的舆论氛围。

    二要着力提升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执行力。首先,高校统战干部队伍薄弱、统战干部能力不足,专职人员少,对于统战对象的十二个方面普遍存在界限不清、對象模糊,拿不准、把不稳、干不实的情况,高校党委统战干部的能力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因此,高校统战工作要有科学的组织架构、合理的人员构成以及明确的权责划分,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的“有事没人管”“有事多头管”“有事不愿管”的尴尬境地。其次,高校党委统战部门的工作力度不够。高校统战工作合力尚未形成,党委统战部门与各院系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院系领导特别是分管教学副院长、主任重教学科研主业务、轻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高校统战工作在院系层面作用发挥不明显,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缺乏凝聚力、执行力和理解支持。此外,针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年轻化的特点,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引导,需要建立共同共通的话语体系,因此为吸引更多的年轻高校行政干部投身到高校统战事业中来,高校党委统战部门须进一步关心统战干部个人的事业成长。

    三要着力提升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的传播力。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的哈罗德·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了传播过程及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谁(who)、说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in?which?channel)、对谁(to?whom)说、取得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即“5W模式”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大基本内容:即“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以及“效果分析”。相关部门和统战工作人员可以此模型为理论依据,建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认知体系,切实运用好新媒介新手段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第一,丰富载体形式。除了采用名家讲坛、网上公开课等讲授式思想政治引导教育方式外,穿插文艺比赛、摄影活动、研学旅游等体验式教学方式,促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活动中学习,在现实中感悟,在体验中思考。第二,宣传平台多样。网络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运用催生了众多互动平台。统战工作人员在重视线下活动方式之外,还应拥抱互联网技术,利用好聊天平台、视频平台(例如抖音、斗鱼)、教育平台等,采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的效果,此举对于维护意识形态视域下的国家安全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第三,工作平台多元。通过构建“大统战”模式,从高校机关办公室、工会、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遴选专业人才,众人拾柴火焰高,共同培育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合力完成工作。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能力素质较其他党外知识分子更高、独立性较强、具有“使命情怀”,但是政治觉悟有待提高,要引导他们树立全局观,从大局出发思考问题。统战部门要与更多部门开展合作,关注党外知识分子的诉求,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回应他们的利益关切,正面加强思想引导。

    四要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对象精准识别分类施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首先,要精准区分民主党派知识分子和无党派知识子,充分发挥优势,加强民主监督。对民主党派知识分子来说,其思想政治工作要抓牢定位,要教育其发挥民主党派成员的作用,积极参政议政,加强对身边中共党员的监督。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有党外知识分子反映: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三大职能中,民主监督稍显薄弱,党外知识分子也希望能参与到民主监督之中。对无党派知识分子来说,其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在于加强政治学习,要引导其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拥护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其次,区分普通的党外知识分子以及拥有更多参政渠道的党外知识分子,重大决策部署事先征询问计。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可能是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教工代表,相对其他高校教师而言,他们拥有更多的表达利益诉求和参政议政的渠道。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体制内的单位人,对所在部门的决策和发展十分关注,也愿意而且能够为学科建设和部门发展决策出力,因此,高校在做重大决策部署之前,应当通过统战部门广泛征询党外知识分子的意见建议,通过他们理性的眼光和专业的思考,完善决策部署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政治参与渠道较少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群体接受思想政治学习的途径较少、方式单一。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应更有针对性地加强普通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学习,在统战教育培训中,要分专题、分领域展开,根据党外知识分子的不同工作需求、心理需求加以灵活调整。

    五要着力建设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载体平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尤其是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工作业务上能够得到校院系各级领导的重视。但除此之外,他们渴望能通过组织渠道了解国家大事,扩大知识面,也希望通过政治参与,发挥建言献策、民主监督的作用。因此,高校党委部门应当配合统战工作特点,顺应要求,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积极接触,多方搭建平台,组织社会考察,为知识分子锻炼成长提供重要途径。这也有利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相契合,实现教学科研成果的实际转化运用,更好地为全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还能增强统战部门的感染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六要着力建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评估机制。按照PDCA闭环体系理论,除了做好计划工作(Plan)、执行工作(Do)、检查工作(Check)外,最后一个环节处理工作(Act)包括两个环节,也就是前期检查和后期评估。后期成果的科学评估是衡量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提升精准度的重要一环。这要求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一是要建立工作成效跟踪机制。一方面在于上级统战部门对下级统战部门PDCA闭环体系整个过程的成效(计划的成效、执行的成效、检查的成效和处理的成效)要做到全跟踪、可追溯;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的量化指标和非量化指标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进行综合评估判断。二是要建立工作成效反馈机制。下级统战部门要定期将自身统战工作的成效反馈给上级统战部门,以便上级统战部门根据实际成效对统战工作加以动态调整。三是要建立培训考核制度。在和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本职工作不相冲突的基础上,加强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尤其是年轻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学习,要从制度层面改变以往对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不甚重视的情况。

    一言以蔽之,伴随着构成日趋复杂化、思想观念“极化”“简化”、价值趋向多元化的“三化”特征日趋明显,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研究,总结新经验、提出新对策、检验新成效。在当今风云变化的国际环境中,了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生活、思想的实际情况,通过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建设工作运行机制、领导干部联谊交友制度和评估考核机制体系的设计和建立,应用积极有效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政治引导,这对于引导他们有效的政治参与,推动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中央统战部召开党外知识分子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尤权出席并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7/26/c_1123182205.htm2018-07-26.

    [2]徐行,陳永国.党外知识分子参与协商民主的现实挑战及克服路径[J].江西社会科学,2016(8):189-195.

    [3]熊维娜.“党外知识分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2016)综述[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1):61-64.

    [4]E·卡茨.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74.

    [5]李小宁.解决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面临的新问题[J].中国统一战线,2017.

    [6]曹雪梅.统战工作视域下陕西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作用发挥机制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7]李后强.树立互联网思维?增强智库服务功能[N].企业家日报,2015-3-19.

    [8]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杨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