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教育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耿庆霞

    摘要:教育福利是社会福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教育福利制度的发展应遵循公平的原则,保障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我国所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是最具福利性和公平性的教育福利项目,体现了我国政府在教育福利方面所做的努力。然而,我国的教育福利体系仍然存在如失学儿童、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等诸多问题,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对此,我们必须要从多个方面寻找解决措施,保证教育福利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教育福利;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1-0068-02

    教育福利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以公平性为原则,为社会成员提供免费或低价的教育服务,目的是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教育环境。教育福利作为福利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个人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方面发挥巨大作用。阿玛蒂亚·森曾提出“教育和医疗不仅能直接改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提高获取收入并能够提高摆脱贫困的能力”可见,教育福利不仅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也应该在制度层面上加强对教育福利的支持。然而,在现阶段福利制度体系建设中,教育福利的地位往往被忽视甚至被遗忘。这不仅体现了我国教育福利的落后,也反映了教育福利制度的缺失和不足。

    一、我国教育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义务教育制度

    为了让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够接受到基本的教育、保障国民基本素质,我国的教育法规定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在此期间学校不得征收任何学费、杂费。在贫困地区,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即为贫困学生免除学费和书本费并提供生活补助。义务教育的费用主要由国家财政负责。这大大减轻了许多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让所有的适龄儿童都有机会、有能力接受教育。

    (二)奖助学金制度

    为鼓励大学生努力学习、提高科研能力,国家为其提供了包含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等奖励制度。这些奖励制度不仅解决了学生的经济压力,也为他们提高职业技能、全面发展提供了激励。除此之外,高校对于贫困学生还开通“绿色通道”,为贫困学生提供助学贷款,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也可以安心的上大学,免除其后顾之忧。

    (三)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福利制度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上学难、上学贵等问题都困扰着这个低收入群体。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国通过建立农民工子弟学校、扩大城市公办学校的招生规模等措施积极应对,力图为农民子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同城市儿童一样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四)特殊人群的教育福利

    我国的教育福利制度除学生教育外,还包含针对残疾人、妇女、老人等特殊人群的福利项目。这类人群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无法充分的保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迫切需要国家的帮助和社会的关爱。为残疾人建立专门学校、兴办老年大学、实施春蕾计划等措施都是国家积极解决特殊群体问题的体现,通过这些措施努力的保障所有公民的教育权。

    二、我国教育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教育资源差距较大

    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近年来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不断加大的趋势。以学前教育为例,城市幼儿园人均图书量为5.39本,而农村仅为2.00本。城市幼儿园每一百名学生的平均活动室面积为农村的2.66倍,显示出了巨大的教育资源差异。除物质差距之外,城乡学校在师资方面也存在巨大差异。城市的教师多为大学毕业的专业教师,而农村的教师多为低学历、非正规的老师,其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教师。在这教育环境下,农村的学生在知识储备、文化素养、综合素质等方面都落后于城市学生,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而且限制了农村人口的未来的收入能力。

    (二) 教育福利壁垒依然存在

    教育福利的不公平不仅存在于城乡之间,在城市内部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择校”的观念近年来主导着我国城市教育的发展,为了让孩子上一所好学校,一些家长不惜支付巨额的择校费或举家迁移购买昂贵的学区房。2015年北京地区甚至出现10万每平米的天价学区房并且供不应求。这种对学区房的狂热体现出我国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问题: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往往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而条件较差的学生只能享受到一般水平的教育。并且,如今的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学生成绩的竞争,更是家长人力、物力、财力的竞争。拥有较强经济实力和社会关系的家长往往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这对教育的公平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三)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困境

    农民工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却迟迟不能解决。一方面,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由于没有户口只能进入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都较低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农民的孩子无法像正常城市的孩子一样享受优质的教学服务。并且,随父母进城的孩子还易受到歧视和排挤,极大的伤害了儿童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那些没有随父母进城的孩子只能留在农村由亲戚照顾,成为留守儿童。而近年来留守儿童不仅存在教育缺失的问题,在心理、安全、卫生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隐患,时刻威胁着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福利发展的最大的障碍。

    (四)教育福利投资结构不合理

    为保证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够接受基本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期间所产生的费用都是由国家财政承担,而高等教育的费用则是多由家庭和个人承担。然而根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发布的2014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2014年全国普通小学生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为7 681.02元,普通高中为9 024.96元,普通高等教育为16 102.72元。这反映了最应该得到财政支持的基础教育所获得的经费反而远远落后于应由个人负责的高等教育,体现了我国教育投资结构于制度设计初衷的偏离,大大的影响了教育福利的有效性。并且,地区间的教育福利投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如北京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为23 441.78元,安徽为6 658.15元,河南为4 447.63元。发达地区教育经费往往较高,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经费常常捉襟见肘,这意味着教育经费投资在省份、地区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合理。除此之外,教育经费投资在城乡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差异。[1]

    三、 完善我国教育福利体制的建议

    (一)明确教育福利制度的理念与原则

    我们在构建福利教育体系时,首先应明确的一点是接受教育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是国家责任。福利教育作为社会福利的一部分,它必须遵循社会福利的公平性和福利性的原则,应以国家为主导且不以盈利为目的。任何“教育产业化”和“教育市场化”的观点都有悖于教育福利性的特点,都会威胁到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儿童普遍缺乏选择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其教育权利易受到他人侵害。这时需要国家以强制性手段、以低价或免费的形式为适龄儿童提供基础教育,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2]因此,在我国教育福利体质设计时,我们要把公平性和福利性作为首要原则,以受教育者的真正需求为政策出发点,保障制度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二)保护弱势群体的教育福利

    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一直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因此我们必须要给以高度的关注。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对外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其的财政支持,提供办学水平,努力让农民子弟的孩子也能够享受到同城市学生一样的教育机会和教学环境。另一方面,对于留守儿童问题我们也应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国家不仅要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还应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和安全问题,保证留守儿童也能享受到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残疾人由于自身生理缺陷而无法像正常儿童一样参与教育活动,若国家放任不管则会加剧残疾人的弱势地位,残疾人将无法维持其基本的生活。因此,在未来的教育福利体系建设中,国家应加大对残疾人教育的关注程度。在全国范围内兴办更多专业的残疾人学校,培养针对残疾人教育的专业老师,力图让残疾人能够像普通人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除此之外,妇女、儿童在社会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其受教育权易受侵害,应当得到国家更多的关注。

    (三)加大对教育福利事业的投入

    据统计,2014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15%,比上年降低了0.01个百分点。这不仅意味着我国公共教育经费远远低于国际水平,也代表在教育在制度层面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国家财政支持的不到位不仅会使许多贫困学子失去上学的机会,还会使衍生学校乱收费的现象,不利于基础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尤其是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受教育程度决定我国教育福利有效性的广度和深度,因此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应当得到大规模的财政补助以维持其教育体质的正常运行。因此在今后的财政预算中,要加大对教育福利事业的政策倾斜力度,为教育福利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并且,还应不断优化我国教育福利的投资结构。我国义务教育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国家必须也承担义务教育的财政的责任。将义务教育置于教育福利财政支出的中心地位,其他教育福利项目给予相应的扶助。[3]

    (四)充分发挥市场在教育福利中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单一形式的政府办学已无法满足社会成员多层次和多类型的教育需求。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教育福利体系中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和民间资本的作用,为我国的福利教育提供多元发展的可能性。政府不仅应给民间教育机构各种税收优惠以提高其办学的积极性,还应在制度层面上给予支持,简化办学审批手续并在制度层面上保证民间办学的合法权益。并且我们还应鼓励对教育福利的捐赠行为将民间的慈善力量引入到教育福利领域。以闻名中国的“逸夫教学楼”为例,截止2014年1月,邵逸夫先生捐助内地科教文卫事业的资金达25亿元,捐助项目超过3 000个,其中80%以上为教育项目,受益学子遍及中国。我国的教育福利事业要想不断壮大、不断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民间、市场和社会的作用,走官民相结合发展的福利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郑功成.从福利教育走向混合型的多元教育体系[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 5).

    [2]尚晓援.“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再认识[J].中国社 会科学,2001,(3).

    [3]张维平.维护教育的公益性[J].求实,2005,(14).

    [责任编辑: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