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代优秀班主任的治班心理

     王妙娜

    

    

    

    〔摘要〕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以2015年至2019年上半年间某刊“治班锦囊”栏目所发表的177篇文章为样本,从优秀班主任应持有的治班方法出发,对我国当代优秀班主任的治班心理进行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1)在人际交往心理、实现个人影响力心理和班级管理心理三种治班心理的把握中,实现个人影响力的心理更被我国当代优秀班主任重视和应用。(2)在人际交往心理的把握上,“注重与家长的关系”和“耐心”频数更高,显得更受重视。(3)在实现个人影响力的心理的把握上,“亲和力”和“重视丰富知识经验的获取”的频数更高,显得更被重视。(4)在班级管理心理的把握上,“重视从学生角度的思考”的频数比“重视从自身角度的思考”要多,其中“注重经常性地鼓励学生”的心理较为常用。

    〔关键词〕优秀班主任;治班心理;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0-0012-05

    一、引言

    心理学新词典指出,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1]。

    管理心理思想在我国出现得很早。先秦时期的儒家对作为主体的人作了三种划分,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思想,强调通过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通过学习达到目标的重要性[2]。儒家后期的代表人物荀子提出了“人之性恶”的假设,他特别强调在管理上建立严明的组织秩序[3]。我国的《孙子兵法》蕴含着浓厚的管理心理思想,主要包括人性假设的管理心理思想、群体心理思想、战略性管理心理思想、战术性管理心理思想、领導心理思想和激励心理思想。20世纪60年代,西方行为主义后期代表人物班杜拉、罗推尔倡导了一场强调社会学习的行为革命,将问题的核心转移到社会环境对人性的影响和人从环境中学习的主动性上来[4]。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认为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导致行为[5]。1964年,美国心理学家布莱克和莫顿则提出了“管理方格理论”。

    而在教育管理中,20世纪西方教育管理中的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理论则是一个热点。人本主义起源于古希腊文化,形成于文艺复兴,发展于启蒙运动。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理论中的“人际关系理论”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发展于40和50年代,60年代以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梅奥(Mayo E)认为,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气氛,满足组织成员的社会需要[6]。梅奥的这一理论和杜威的民主教育理论结合在一起,成为40年代以后流行的教育管理思想。

    在教育管理中,人们十分重视组织与个人的互动,以及个人在教育或学习中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人本主义管理思想把学校的目标与学生发展的目标统一起来,更切合于教育实践[6]。近年来,在我国,教育管理心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多数学者认为开展教育管理心理研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构建独具特色的教育管理心理体系[7]。

    在学校教育中,一切教育和教学都是通过最基本的活动单位——班级进行的,班级是学生管理的基层单位。良好的班风对于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良好的班风需要学校,特别是班主任的精心营造和建设[8]。有人说“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的集体”,可见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在班级建设以及学校的整个教育和管理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21世纪的今天,面对着各具特点的学生,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作更显得引人注目。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提出疑问,此情此景下,我国当代优秀班主任的治班心理是怎样的?他们都侧重于从哪些方面去实现良好的班级管理工作?于是,笔者决定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试图从心理学的视角揭示我国当代优秀班主任治班心理的结构、特点和机制。希望得出一个比较系统的结论,从而更好地指导学校班主任工作。

    二、方法

    (一)研究对象

    目前,教育管理类杂志很多,分类也比较细。在众多指导教师工作的刊物中,我们根据自己的选题方向、研究目的和方法进行了大量筛选、比较,最终确定选用专注于班主任工作研究的某刊。该刊创办时间较早,在业内影响力较大,受众群体针对性很强,是面向中小学教育管理者、班主任教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该刊开设的“治班锦囊”栏目,刊登了来自全国各地优秀班主任总结的治班妙计,为广大同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也得到了同行的广泛认同。其中刊登的文章,时间跨度较大,作者地域广泛,各人管理经验有别,学生年龄涵盖不同学段,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该刊很适合我们的研究。于是我们抽取了2015年到2019年上半年这段时间内“治班锦囊”栏目的所有文章,共177篇。

    (二)研究工具

    统计工具主要是SPSS 13.0。

    (三)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再结合管理心理的内容和本研究的实际情况,把当代优秀班主任治班心理的调查材料分为人际交往心理、实现个人影响力的心理和班级管理心理三个类目[9]。让两个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分别对样本期刊“治班锦囊”栏目中治班手段所反映出来的治班心理做记录,以词汇或短语作为记录单位,频数作为计算体系进行统计。

    三、结果

    (一)班主任治班手段所反映出来的治班心理内容分析

    A、B两个研究者对177篇“治班锦囊”栏目的文章进行内容分析, 评定的特征词频分别为20项和19项(见附录)。

    对两个研究者的上述内容分析与词频,进行评分者信度检验,结果如下:

    相互同意度:研究者A和研究者B所作内容评定的相互同意数目为16项,其评定的特征词数分别为20项、19项,根据A=2M/(N1+N2)求得A=0.82。并根据评分者信度n×A/[1+(n-1)×A],可求得信度为0.90。(A:相互同意系数;M:相互同意项目;N1:研究者A评定的频词数;N2:研究者B评定的频词数;n:评分者人数)

    将以上两个研究者相互同意的特征形容词的频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知,两个研究者内容评定的相关系数为0.912,说明两个研究者的评定有很高的一致性。

    (二)当代优秀班主任治班心理的内容分析

    表2给出了我国当代优秀班主任治班心理的内容分析结果,从结果中可以看出,频数由高到低的前十项依次是重视丰富知识经验的获取、亲和力、注重和家长的关系、耐心、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重视经常性地鼓励学生、细心、注重和学生的关系、留心后进生和真诚。从总体上看, 实现个人影响力的频数最多,班级管理的频数最少。而在人际交往心理的把握上,“注重和家长的关系”和“耐心”这两个词频数较高。在实现个人影响力的心理的把握上,“亲和力”和“争取丰富的知识经验”词频较高。在班级管理心理的把握中,“重视从学生的角度思考”的频数比“重视从自身的角度思考”要多,“激励学生”的词频数较多。

    四、分析和讨论

    1.从内容分析的总体结果来看,在当代优秀班主任的治班心理中,实现个人影响力的心理频数较多,显得较为重要,人际交往心理次之,班级管理心理排在最后。现代管理心理学表明,领导者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领导的自然影响力,而在自然影响力中,专业知识与技术是领导树立威信,赢得下属信服和拥戴的主要因素[10]。教育心理专家也曾提到,教育者个人威信和教育效果呈现出明显的一致性[11]。可见,我国当代优秀班主任的治班心理和前人的理论存在契合点,在治班过程中,两者得到了结合。事实表明,这样的治班心理引发的治班行动也很好地發挥了它的实际功效。

    2.在人际交往心理的把握中,“注重和家长的关系”和“耐心”这两项频数较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于传统的教育,现代的教育格外注重家长的参与,班主任要在跟家长的人际关系上多花心思。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取得家长的信赖以及对工作的认同,另一方面也容易让家长在班主任的工作中发挥功效。班主任要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号召力,一定要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培养学生[12]。

    此外,我国当代优秀班主任在治班的过程中也付出了耐心。近年来,“教师近视症”是导致基础教育改革“行路难”的重要原因所在。教师不要期待付出努力后能够立竿见影产生效果,因为学生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一定要有耐心,用自己的耐心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良好的人格特质[13]。优秀班主任有意识地培养这种心理,才能为治班的长久过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3.在实现个人影响力的心理的把握上,“争取丰富的知识经验” 和 “亲和力”频数较高,显得更被重视。这说明,在这个文明发达的社会里,每一位老师都应不断地学习,获取新的知识,充实和丰富自我。知识的储备越丰厚,可供调用的知识信息越多,运用起来越灵活,产生新思想的可能性就越大[14]。此外,优秀的班主任从人格上表现出来的亲和力也极受重视。课堂上教师要有严明的科学态度,同时也要做到友好和善,以真诚、信任和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敬。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做到无所不言,言无不尽。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也才可以更顺利更有效地进行。

    4.在班级管理心理的把握中,“重视从学生的角度思考”的频数与“重视从自身的角度思考”差距明显,其中“激励学生”的心理较为常用。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记录的词汇或短语上我们看出,在班级管理心理的把握上主要反映出了一种有教无类的博爱心理。教师要做到博爱,首先要具有对学生一视同仁的心理,用平等同样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承认学生在认知,理解和各种能力上的差异,并针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的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实施教育[14]。班主任要有意识地细心呵护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自尊心,为后进生创造各种锻炼机会,适时给予肯定,使他们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找到信心,从而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获得成功。

    《孙子兵法》中提出了“正合奇胜”的原则,提示人们在管理活动中,善于出奇才能制胜。优秀班主任拥有对待后进生的博爱心理,引发出来的行动不同于一般班主任置之不理的消极做法。大量事实证明,很多后进生都从中受益,实现质的飞跃并永久性地心存感激。

    但是,笔者也发现了一个有意义的方向,班主任出于对学生考虑的心理比出于对自身反思要多。一方面我们看到,优秀班主任在治班过程中把握了自我反思的心理,这在以前的教育中是很少看到的,应该也是他们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班主任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它也从侧面反映出这种心理在教育界被关注的程度还不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在以后的治班工作中,要有意识地从这一点发现问题、考虑问题、处理问题。

    现代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激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15]。归属和爱的需要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处于第三层次,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表现出强烈的交往和归属的需要,希望被团体接受,被他人爱和爱他人。这时候班主任不仅要做到爱和呵护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激励学生。班主任可以从思想、学习和生活三个方面入手激励学生。在思想上,班主任可常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理想、抱负、困难和苦闷等,从而加以鼓励和引导。在学习上,每次考试后,及时找学生聊天,帮助学生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让成功者感到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鼓励其下次继续努力;让失败者认识到失败是自己不努力的结果,使他建立自信。生活上,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学生当中,让他们感觉到来自老师的温暖,从而积极努力地学习和进步。

    5.采用内容分析法来进行此项研究,研究者对分析材料的影响较小,因为大多数内容分析的材料都是现成的,它们在研究前和研究后均无变化,易于进行重复研究。而采用实验、观察和访谈法的时候,研究者则可能对资料的获得过程产生某些影响。这是本研究的一个科学之处。

    6.内容分析对评分者的素质要求较高。本研究的两个评分者都具有本科教育学历,而且两个研究者内容评定的相关系数为0.912,有很高的一致性,所以本研究的可信度较高。

    7.因为本研究所选择的样本仅仅是一种较具代表性的杂志,相对于研究目的来说,样本的选取范围可能不够广,会造成样本代表性不足 。另外,样本的数量仅为177篇,不是太充分,这些都有可能影响整个研究的结果。

    8.由于分析的大类目已固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固定了评分者的思维,对许多新事物、新情况、突发事件等难以灵活处理[16]。因此容易忽视部分内容,也可能定式地认定一些内容。

    9.两个评分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分别在对样本期刊“治班锦囊”栏目中治班手段所反映出来的治班心理做记录时,主观性过强,会影响研究结果。

    10.本研究仅仅研究了我国当代优秀班主任的治班心理,未能更深入研究男女性别在治班心理上的差异,这是一个遗憾之处。

    11.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当代优秀班主任治班心理的分析,从心理学的视角探究班主任治班心理的心理结构、特点和机制,从而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借鉴现代优秀班主任的心理特征及其规律,选择现代科学的方法去实施教育,对于实现完美的教学管理目标、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結论

    1.在人际交往心理、实现个人影响力心理和班级管理心理三种治班心理的把握上,实现个人影响力的心理更被我国当代优秀班主任在治班过程中所重视和应用。

    2.在人际交往心理的把握中,“注重与家长的关系”和“耐心”两项频数更高,显得更受重视。

    3.在实现个人影响力的心理的把握上,“亲和力”和“重视丰富知识经验的获取”的频数更高,显得更被重视。

    4.在班级管理心理的把握上,“重视从学生的角度思考”的频数比“重视从自身的角度思考”要高,其中“重视经常性地鼓励学生”普遍受优秀班主任的认可。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心理学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2]陈公水,李建伟.先秦儒家管理心理思想探微[J].管子学刊,2003(3):42-45.

    [3]张国琼,陈果.古代儒、法家思想与西方管理心理思想的比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96-98+116.

    [4]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和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5]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6]黄崴.20世纪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及其模式的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19-28.

    [7]陈景普.教育管理心理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应用管理科学新领域[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1):47-49.

    [8]段洪斌.班主任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管理班级[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25(2):82-84.

    [9]揭水平,马红宇,周宗奎,陈继文.小学优秀班主任素质结构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2):139-142.

    [10]朱永新.管理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1]朱水华.重视班级管理的心理干预作用[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4(4):49-50.

    [12]谢芳.班主任管理班级工作模式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8(16):54-55.

    [13]王虎.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3(5):39-40.

    [14]高云.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J].山东教育科研,2002(8):62.

    [15]孟小红,彭子菊.试析《孙子兵法》中的管理心理思想[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5):35-36.

    [16]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第一中学,湛江,52440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