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用户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研究

    王萌 李福君

    摘 要:本文以档案用户的网络信息搜寻行为作为研究内容,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与半结构化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档案用户网络信息搜寻的信息类型、搜寻的途径、搜寻行为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丰富专业领域内基于用户的档案信息行为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档案用户;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

    1 引言

    信息搜寻行为与日常的信息搜索行为不完全相同,信息搜寻行为被认为是基于用户导向型的一种用户的信息行为方式。信息的搜寻行为不仅要关注基于网络和信息系统的一种用户与互联网的交互,还需重点考虑用户的需求和主观因素,关注用户个体的信息需求、意愿、体验等因素对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

    档案用户在本文中特指对档案这一专业领域内的信息进行搜寻的信息用户,包括档案专业学生、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者、档案科研人员等群体。笔者作为档案用户,经常会发生档案信息的搜寻行为,这里的搜寻泛指线上和线下,但是本课题主要研究基于网络平台的档案用户的信息搜寻行为。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法。笔者面向档案用户(包括档案专业学生、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者、档案科研人员等群体)进行了问卷发放,最终回收有效问卷62份,笔者对其进行了基本的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1)档案用户类型:经统计表示参与此调查的档案用户有45%为档案专业本硕博学生、37%为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者、18%为档案科研人员(专业教授)。(2)用户信息搜寻频率:23%的档案用户表示经常进行信息搜寻行为,77%的用户表示偶尔会进行信息搜寻。(3)用户的信息搜寻行为动因:90%的档案用户表示在有特定需求时会进行搜寻行为,10%的用户则表示没有特定需求时也会经常性地浏览档案信息。(4)信息可获取性:28%的档案用户表示信息的可获取度较高,68%的用户表示偶尔可以获取,而4%的用户则表示经常无法获取到需要的信息。(5)信息偶遇的发生:37%的用户表示在信息搜寻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信息偶遇行为,63%的用户表示偶尔会有信息偶遇行为的发生。(6)信息搜寻行为模式:18%的用户表示在有特定需求时才会进行信息搜寻,46%的用户表示在达到特定信息需求时会继续浏览相关信息;18%的用户则表示在搜寻过程中会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以期丰富知识;18%的用户表示比较注重互动与搜寻策略的使用。(7)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几乎所有用户都表示自己的个人意愿会影响到信息搜寻结果,80%的用户则表示网站和数据库的建设情况同时也会影响到信息搜寻结果。(8)大部分档案用户对目前的信息搜寻状况和结果并不太满意,他们表示目前网络上关于档案的信息完整性和专业性都较低;搜寻的有用渠道还需扩展;偶尔在有专业的信息需求时需向档案馆发邮件求助,回复的及时性却相对较低;信息更新效率较差;档案信息的搜寻和利用流程都需要优化。

    2.2 深度访谈法

    2.2.1 访谈对象。笔者作为档案学专业学生,在选取访谈对象时主要针对本专业师生这一部分群体进行选择。最终征集到了15位受访者,在 2018年6月至2018年7 月完成本次访谈。这15位受访者的基本情况如下:有3位档案学专业的老师,2位档案从业人员(档案学专业毕业生),10位档案学专业学生。他们作为不同类型的档案用户,可以较为全面地提供本课题研究所需的信息,因此,笔者本着研究客观性、完整性的态度,对这15位档案用户进行了访谈。

    2.2.2 访谈内容。访谈提纲主要包括以下主体内容:被访者的基本信息、档案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频率、搜寻的内容类型、搜寻的途径方式、搜寻模式、信息的可获取性、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等。

    2.2.3 访谈结果分析。笔者于2018年7月底完成了对15位受访者的正式访谈,大致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下表仅列举部分理论范畴形成的初始概念。

    (1)所有的受访者都表示在自己专业学习工作和科研过程中经常性地会产生网络信息搜寻行为,这不仅源于目前互联网科技的发达及搜索引擎的改进,也是目前信息获取的一个主流方式。尽管搜寻行为发生的频率并不完全一致,但是有8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基本在一周内会发生3次以上的信息搜寻行为。搜寻的档案信息的主要类型根据自身工作性质的不同也有所不同。

    (2)档案用户的搜索途径和方式主要是通过搜索引擎进行信息的搜寻。科研人员较多会使用中外文数据库来搜寻专业的信息,根据自身的需求,用户会选择最适合自身的搜寻方式。

    (3)关于信息的可获取性,每位受访者都有不同的反馈。受访者P3表示,根据所搜寻信息内容的差异,可获取程度也不同。身份为档案学专业的大学生受访者表明,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有特定的信息需求时,通过中国知网和谷歌学术进行搜索,基本都能完成特定的信息需求。信息的可获取程度较高。并且偶尔在搜寻特定信息时,还会发生信息偶遇行为,意外获取更有用或更感兴趣的档案信息。

    (4)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可以被分为两个方面,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谈到影响信息搜寻行为的因素时,受访者P5指出,他认为自身对信息的特定需求及意愿对主观搜寻行为的影响较大,若没有搜寻需求时,他可能不会上网去随意浏览档案信息。而另一位作为档案学教授的受访者P1则表示,在进行科研工作时,可能很多时候并不会针对一个特定的主题去进行信息的狭隘搜寻,他渴望了解更多的最新的档案前沿信息,而影响到这一行为的因素便是数据库能否及时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更新。

    3 档案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基本要素

    3.1 档案用户搜寻信息的类型

    (1)档案馆馆藏信息。目前,档案馆馆藏信息已不再需要实地去档案馆线下进行查询。而是通过档案网站和大多數省市级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便可以查询。对这一类型信息的搜寻行为主要是基于特定的信息需求发生的。如,档案学者需要了解某馆的馆藏信息;档案用户基于工作原因需要查档。

    (2)档案文献和档案专业理论。档案文献包括档案学专业的书籍、学术论文等。主要是基于档案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形成的。这一类型信息搜寻行为的主体主要是档案学专业的学生和教授,他们在进行理论学习和教研的过程中对这类信息的需求量较大。

    (3)档案工作技能介绍和工作标准。这一种信息类型主要是基于档案实践形成的信息,同时也是档案工作实践中所需的必要信息。这一信息的搜寻行为主体主要是档案馆工作者和企事业单位的档案专业从业人员。

    3.2 档案用户网上搜寻信息的途径

    (1)搜索引擎。主要指百度、谷歌、必应等信息覆盖全面的网络搜索引擎。这些网络平台上可获取的信息较为丰富全面,使用起来较为快捷便利,能满足档案用户的基本信息需求,但是一些专业性较高并且较为抽象严谨的理论可能难以通过此类搜索引擎获得。

    (2)中外文数据信息资源库。中外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等。这些数据库集合了大规模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内容存贮量大,检索途径多,查找速度快。利用数据库查找资料,可保证较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大大节省时间和精力。通俗地来讲,档案用户在找到专业性的知识和档案理论时经常使用这种途径,获取的检索结果与一般的网络搜索引擎相比,更为严谨科学。

    (3)档案馆官方网络平台。这里的档案馆官方网络平台包括了档案网站和官方微信公众号。档案用户在查阅各公共档案馆馆藏信息及了解机构相关工作时经常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信息搜寻,这也是一种由特定用户需求而引导的信息搜寻途径。档案馆官网和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可以查询到基本的机构概况、馆藏信息、机构活动、查档须知和查档方式等,可以满足有查档需要的档案用户的日常信息需求。

    3.3 信息搜寻行为的类型

    (1)信息搜索型。这种信息搜寻的行为一般被认为是用户有特定的信息需求时进行的一种对特定主题或类型的信息的查找行為。档案用户有了档案信息的需求,根据特定的需求采取网上浏览、检索的方式获取相关主题或类型的档案信息,以满足特定的信息需求的一种搜寻行为。这一行为主要是以需求驱动为主导的,这属于一种全过程的主动型的搜寻模式。

    通过访谈笔者发现,档案用户对档案信息的搜寻与对其他信息的搜寻并不相同,这一行为发生的频率与其他类型信息搜寻行为的频率也不相同。例如,许多信息用户会每天关注时政新闻、财政新闻、新鲜事等,了解并关注每日最新信息动态。但是大多数用户并不会每天去查询和了解档案信息,他们往往是在遇到问题或有信息需求时,才会进行搜寻行为。所以这一类型是档案用户进行信息搜寻行为的主体方式。

    (2)信息浏览型。信息浏览型主要是指档案用户有着对档案信息相对长期稳定的需求,并经常性地在网络上浏览和查阅档案信息的行为。这种行为也是基于一定的需求驱动的,但是这可能不是一种特定的档案信息需求,是基于档案用户这一身份而产生的长期稳定的需求。档案用户在日常的工作和科研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在网络平台上对档案信息进行查阅浏览,这是一种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信息搜寻方式,也是一种并无明确需求时可能会采取的一种信息搜寻方式。基于档案用户这一身份,档案用户多多少少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这种行为。

    (3)信息偶遇型。是指档案用户并没有对信息的直接需求,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偶然发现和浏览到自己感兴趣或需求感更加强烈的档案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查阅浏览或进一步的检索,从而获得更多的档案信息的一种搜寻行为。与上述两种类型不同,这一行为的产生大多属被动型。在这一行为发生过程中,档案用户虽然没有主动的信息需求,但他们对档案信息始终存在着一种潜在的需求。在如今的网络大环境下,信息冗余繁杂,遇到多种类型的信息很正常,但并不是用户偶遇到的所有档案信息都一定能吸引用户的眼球引起用户的兴趣,更别说进一步的关注和检索行为了。在这时,笔者认为还是潜在的需求决定了用户去获取和关注偶遇的信息,所以从这点上可以认为,用户需求影响用户行为是必然的。

    4 影响信息搜寻行为的因素

    4.1 主观因素

    4.1.1 搜寻动机。搜寻动机是在用户对信息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指导用户行为的直接动力。动机能引起维持用户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的需求。搜寻动机是搜寻行为产生的直接决定因素。通俗地讲,就是档案用户的信息需求产生信息搜寻的动机,从而导致信息搜寻行为的产生。动机不同,档案用户在搜寻时选择的搜寻类型和模式也不同,如动机强烈,用户较多会选用上文中最初提到的信息搜索型模式,若动机并不明显,则用户可能会选择信息浏览型和信息偶遇型。由此可见,用户个体的特征和行为对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颇深。

    4.1.2 搜寻意愿。档案用户信息搜寻的意愿,源于档案用户对搜寻的信息的主观需求和意向。研究用户的信息搜寻意愿对于了解信息搜寻过程有着重要作用。Sheppard & Hartwick将用户搜寻的意向界定为个人从事特定行为的可能性,或者为对未来实施特定行为的计划。Fishbein将意愿定义为个人从事特定行为的主观概率。笔者在本研究中认为,档案用户信息搜寻的意愿是指档案用户进行信息搜寻的可能性及主观意向。比如在搜寻时用户想要选择什么类型的档案信息,用户自己想要选择哪种搜寻途径,用户在浏览到所需的档案信息和可以解答问题的答案时,是选择采取此信息或是继续搜寻浏览,这些都是由用户的搜寻意愿决定的,它不是一个固定的行为,而是一种主观上可能会随时改变的因素。

    4.2 客观因素

    4.2.1 网站建设的健全性。档案用户进行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网站作为这个行为发生的基本平台,其自身的建设程度对搜寻行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档案用户在选择通过搜索引擎、数据库网站或档案网站进行检索信息时,网站建设的健全性直接影响了信息搜寻行为能否正常进行,用户若在搜寻时遇到网站瘫痪或超链接失败等情况,他们可能会选择等待或放弃搜寻,影响了用户信息搜寻的及时性,降低了用户的认知度、满意度和体验感。

    4.2.2 搜索引擎的完善性和易用性。档案用户在进行档案信息的搜寻时,尤其是有特定需求时,普遍意愿是在短时间内能够快速获得大量信息,这是对查全率的一种要求。而搜索引擎作为搜寻的工具自然会影响搜寻行为的进行。目前网络搜索引擎具有易用性和便捷性的特点,用户在使用百度、谷歌、必应这些搜索引擎时并不需要掌握太多专业的信息检索知识。因而保证搜索引擎的易用性和信息的完善性便显得尤为重要。

    4.2.3 数据库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数据库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对搜寻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搜寻结果的影响上,同时也会导致搜寻方式的改变,从而影响信息搜寻的行为。若档案用户在某一个数据库中并未搜寻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他们便会选择采取另一个途径或方式进行搜寻,所以数据库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可用性不仅影响了搜寻结果,可能也会对用户的搜寻行为过程产生影响。

    4.2.4 信息更新的及时性。信息更新的及时性直接影响到了档案用户在搜寻过程中能否浏览和获取到最新的档案信息。信息世界是繁杂的,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很快,用户在搜寻信息时,最后的选择一定是最新的信息,这种行为方式不仅是基于对一个专业领域内的学术前沿思想的追求,也是信息时代的一种正常现象。因此,网络信息资源更新的及时性是关系到档案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邱蕾.社会化媒体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

    [2]杨乐乐.基于用户行为分析下档案公共服务研究[D].南昌大学,2017.

    [3]贾晓青.基于用户行为关联规则的档案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4.

    [4]张笑宇.以用戶需求为导向的档案信息服务研究[D].河北大学,2012.

    [5]查先进,张晋朝,严亚兰,李晶.网络信息行为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述评[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40(04):100-115.

    [6]邓胜利,杨丽娜.用户个性特征对信息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37(05):119-123.

    [7]袁红.社会化媒体环境下消费者信息搜寻行为研究[D].武汉大学,2013.

    [8]李月琳,胡玲玲,刘济群.个体投资者网络信息搜寻行为:模式与特征[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0):45-50+57.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来稿日期:2019-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