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为帆 乘风破浪

    高芸芸 邵拥涛

    假期里埋头苦读学校下发的《“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以下简称《新》)。“苦读”一说绝不是耸人听闻,实在是这么多年来读理论的书籍甚少,常读的是简单实用的案例集,犹如吃快餐一般,痛快且实用,这道理论型大餐,我觊觎良久,竟无从下嘴,鼓起勇气硬嚼起来,也非得嚼个三五回才能品出其中两三分的味道(除了在书上圈画,我还做了笔记),但只这品出的几分味道,也在我的教育观世界里掀起了狂风巨浪,让我不得不低下头来静静地思考。

    《劝学》云:“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在没细读《新》之前,我常自诩为是一位已经拥有近20年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常常因自己取得的一点小成绩而沾沾自喜。在细读了《新》之后,我才明白了“高山仰止”的含义。

    《新》唤醒了我内心自我成长的热情,点燃了重新复盘的勇气,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修炼”自己。

    一、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我们清楚地知道,在“开放”课堂中引领学生发展,教师即使有“长流水”也还不够,因为面对“放下去”的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推进,不仅在于知识“量”上呈现的多寡,更在于思维品质状态的高低不同。因此,我们更需要“生水法”“点金术”,随着课堂上一拨接一拨的生成之潮的涌动,我们还要有“冲浪”的勇气和能力。当我们还“时间”、还“空间”、还“工具”、还“提问权”、还“评议权”给学生之后,我们即将获得更多的资源,我们能否“收上来”,能否“交互反馈”,能否“放、收自如”,能否“积聚生成”,这都是对我们极大的挑战。所以我们要努力“修炼”,敏锐地感受学生的课堂生活质量,作出及时调整,准确地判断不同信息,及时地捕捉资源,有机地编织课堂进程,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创造出课堂教学之美。

    二、努力做到“重心下移”

    它的基本理念“以每一个个体生命的主动、健康发展为本”,“赋予每个生命充分的参与权、主动权”,都体现了“新基础教育”坚定的儿童立场。一堂好课一定是重心下移的,全体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其中,教师不再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也不再是“明星学生”,多数学生也不再是“群众演员”“观众”“听众”,学生有时间,有空间,有学习的工具(长程两段),有提问的权利,有评价的权利,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得孩子们主动、健康地发展。再者,在学生工作中,也要重心下降,以“学生立场”开展学生工作。“把班级还给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为班级服务的机会,从中锻炼、养成会合作、善组织的社会能力和健康人格。开展的活动要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达到丰富、有序、多元。

    我相信:只有在自己的日常实践、持续学习中,不断蕴蓄、锤炼,才能养成教育智慧,教学相长,和学生一起成长。“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澗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我愿以“新”为帆,在教育的海洋中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