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运动员慕课教育平台的构建与启示

    王润斌 肖丽斌

    摘 要:对国际奥委会构建的运动员慕课教育平台进行探析。研究表明:平台的建立践行了“以运动员为中心”的价值理念,顺应了“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改革潮流。平台具有推动主体的协同性、模块架构的整体性、课程体系的专业性和教学模式的优化性等特点。在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运动员慕课教育平台时,应树立“以运动员为本”的指导思想、搭建“以专业化为基”的教育平台、利用运动员慕课教育的国际资源。

    关 键 词:运动员教育;互联网+;慕课;运动员学习之门;国际奥委会

    中图分类号:G81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8)06-0031-06

    Abstract: The authors explored the Athlete Learning Gateway (ALG) built by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the building of the Gateway practices the value conception of “Athletes at the heart of the Olympic Movement”, complies with the reform trend in the era of “Internet+Education”; the Gateway is provided with such characteristics as subjects coordinated, module structures integrated, curriculum systems professionalized, and teaching modes optimized. When building an athlete MOOC education platform with Chinese features, China should establish the “athlete oriented” guiding ideology, build a “professionalization based” education platform, and utilize “ALG dominated” international resources.

    Key words: athlete education;Internet+;MOOC;athlete learning gateway;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2017年11月11—13日,国际奥委会第8届运动员论坛在瑞士洛桑召开,会议紧紧围绕“运动员为中心(Athletes at the heart of the Olympic Movement)”的主导思想,就推动运动员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和支持运动员发展等议题展开充分讨论。托马斯·巴赫主席认为本届论坛“是一次伟大的经历,为奥运会和国际奥委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许多新思路”[1]。期间,论坛还充分肯定了国际奥委会运动员慕课教育平台(Athlete Learning Gateway,ALG,运动员学习之门)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这也标志着国际奥委会对运动员实施线上教育的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功。目前,国际奥委会在运动员慕课平台的建设实践上取得了突破,但国内外学界尚缺少针对该实践的理论解释和学术探究。本文作者在平台注册、学习课程之后,力图率先从理论层面论证运动员慕课教育平台的逻辑基础,从实践层面总结运动员慕课教育平台的经验和不足,进而推动国际奥委会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普及该在线教育模式,最终为实现中国运动员在线教育模式的更新提供内容借鉴和方法参考。

    1 ALG慕课教育平台简介

    随着运动员职业化程度的加快和比赛竞争激烈度的提高,国际奥委会逐渐认识到,许多運动员在专注于体育事业的同时也面临着教育缺失的挑战。在旗下多个委员会如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和运动员伙伴关系委员会合作的基础上,国际奥委会创立了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平台“运动员学习之门(Athlete Learning Gateway,ALG)”。ALG慕课教育平台首先经过了2014年4月—2015年4月的测试期,期间有4 0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官员、大学体育教授等注册课程、参与平台的调试完善。2015年4月17日,国际奥委会正式发布了平台。截至2016年12月,ALG慕课教育平台共吸引了来自194个国家的13 000名用户注册学习。围绕着这个平台,一个通过(移动)互联网方式进行知识传递、经验分享、人生启迪的“全球运动员教育社区”逐步形成壮大。

    ALG慕课教育平台向全世界优秀的运动员提供免费的、生动的、精彩的学习内容,形式上包括学术讲座、视频课程、在线直播活动、讨论论坛和各种学习资源,内容上涉及运动营养学、运动心理学、运动队领导力和运动伤害预防等。在慕课平台(http://onlinecourse.olympic.org/)注册后,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地方访问这个平台,而且所有的课程都是免费的。国际奥委会构建慕课教育平台的目的在于:向运动员特别是参加奥运会级别的精英运动员提供训练和比赛时的学习机会,激励运动员获得赛场上的成功,教育运动员获得退役后的职业技能,实现运动员人生的真正成功。

    2 ALG慕课教育平台构建的背景

    2.1 教育:“以运动员为中心”理念的基点

    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永恒的主题与真谛。顾拜旦指出:“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绝大多数重大问题,归根结底都要归结为教育问题。”[2]如果说奥运会是“人类青春4年一度的绽放”,那么真正的奥林匹克运动员正是各个时代青年人的象征。通过定期的聚会和仪式教育来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青年人是复兴奥运会在个体和群体上的重要目标。顾拜旦更宏大的设想是不同国度、种族、阶级的运动员相聚在奥运赛场,可以为世界和平起到根本的推动力。将教育渗透和贯穿全领域的观念还被写入《奥林匹克宪章》,成为指导奥林匹克运动的圭臬:“奥林匹克主义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谋求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的发展。”[3]

    然而,随着奥运会的商业化、政治化、职业化、功利化等一系列问题愈演愈烈,运动员逐渐沦为民族国家博弈、商业集团剥削、大众传媒压制的工具,而培养运动员“身体、意志、精神”三者和谐发展的初衷面临着遭受遗弃的危险,运动员所承载的教育理想逐渐被稀释和剥离。近期发生的俄罗斯运动员被政府控制集体服用兴奋剂丑闻就昭示天下:当运动员的工具化倾向违逆了顾拜旦初创奥运会的宗旨,运动员群体的自我觉醒和国际奥委会的启蒙教育就不得不提上日程。早在2014年底,国际奥委会就通过了里程碑式的改革路线图计划《奥林匹克2020议程》,将“可持续性、以运动员为中心、教育青少年”确立为改革方案的三大核心理念,其中“以运动员为中心和教育青少年”的理念为奥林匹克理想的回归和奥林匹克价值观念的强化提供了指导思想。《奥林匹克2020议程》还就此给出了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国际奥委会)将同重要利益相关者(国家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单项协会和商业伙伴)共同开发针对运动员赛场内外的学习、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给予指导和帮助的项目。”[4]

    在诸多的改革举措和项目计划中,ALG慕课教育平台的建立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较为倚重的一个创新举措,也是首批落实《议程》实体项目中的一个。这个平台加强和改善了对运动员的教育支持,充当了运动员与世界顶尖学者和学习工具之间的桥梁。巴赫主席强调了慕课平台对运动员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运动员的长期利益是国际奥委会的优先事项。通过《奥林匹克2020议程》,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学习之门将允许运动员在继续追求体育事业的同时,塑造他们的未来。”[5]

    2.2 慕课:“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学习革命

    过去几年,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即慕课,像一场全球性的数字海啸,给世界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引发了一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学习革命。慕课最早于2008年通过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的一门名为“联通主义与关联性知识”的课程被采用。同年,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的戴夫·科米尔(Dave Cormier)提出了慕课(MOOC)这一术语。2011年,斯坦福大学塞巴斯蒂安·特隆(Sebastian Thrun)的课程“人工智能导论”以慕课形式开设,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在被称为慕课元年的2012年,以最著名的3家慕课提供商(Udacity、Courseras、Edx)为龙头,各国政府、教育机构和社会团体都重视并加大了对慕课的支持和建设,全球范围内也掀起了慕课学习的风潮。以Courseras为例,截至2015年底共推出了1 553门课程,共有1 672万多人注册学习。哈佛大学的乔纳森·哈珀(Jonathan Haber)教授[6]指出:“慕课毫无疑问地成为教育领域和媒体眼中的宠儿——以成熟的互联网技术为平台,慕课利用教育创新手段牢牢吸引了公众的眼球。”

    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教学模式,慕课基于交互式Web2.0工具、高速接入互联网服务等平台,颠覆了学生依赖于教师的传统的、封闭性的群组,将高度结构化的课程转向以自学为主的学习者开放式网络,并基于已经大众化的社会性交互工具平台,促进不同思维类型和学习方式的学习者在人机交互、人人交互模式下切磋学习,引发知识迁移和知识创造,产生“深度学习”的场域与模式。慕课还对更加广泛意义的高等教育活动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从教育资源的生产方式到教育资源的供应组织,从教育资源的消费模式到教育权利的分配,都将推动高等教育体制和治理模式的变革”[7]。

    慕课教育模式的浪潮无疑也席卷到了奥林匹克运动领域,运动员分布的全球广泛性、运动员职业训练竞赛的高密度性、运动员职业生涯成功转换的迫切性等因素使得运动员的教育需求程度与慕课的教育供给方式不谋而合。国际奥委会运动员伙伴关系委员会主席谢尔盖·布勃卡(Sergey Bubka)说:“运动员的生活非常忙碌,他们经常在路上、他们花很多时间训练,所以很难找到时间去学习并为运动后的生活做好准备。”因此,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克劳迪娅·博克尔(Claudia Bokel)认为国际奥委会的慕课教育平台为忙碌的运动员提供了成功将体育和教育结合在一起的手段。“无论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在运动生涯的任何阶段,运动员都将通过这个鼓舞人心的免费在线平台,享受由顶尖学者和运动员制作的教育资源”[8]。

    3 ALG慕课教育平台构建的内容与特征

    3.1 推动主体的协同性

    就发展的实践来看,传统慕课平台的建设往往需要教育机构、商业机构、传媒机构等多方联动,形成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种模式。其中大学和慕课公司合作进行商业化操作成为了一种主导,特别是“互聯网公司巨头及传统精英高校均主动融入已有的在线教育资源”[9]。在国际奥委会构建ALG慕课平台的过程中,推动的主体更加多样化,也更强调主体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平台的“非营利性”。

    在ALG慕课教育平台的协同建设主体(见图1)中,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与运动员伙伴关系委员会扮演着主导地位,负责教育平台构建的资金、人力和政策支持,负责组织专业团队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考核、网站维护、社区互动等核心工作,负责推动全球范围内教育平台的推广实施以及同其他教育平台的对接融合。签署合作关系的大学等教育机构按照运动员委员会和运动员伙伴关系委员会的要求,负责提供师资力量、进行视频课程的录制和讲授,并负责提供课程配套的文本资料、参与解答社区互动中的各种问题。国家奥委会负责在本区域内宣传推广ALG慕课教育平台,负责向国际奥委会推荐本国优秀的学习课程与师资力量。而蜂巢学习公司作为平台的技术支持单位,负责平台的搭建、运营与后台管理,负责学习大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并及时向运动员委员会、运动员伙伴关系委员会、大学教育机构和国家奥委会反馈课程学习数据。从分工可知,五方建设主体并非孤立的任务单元,而是存在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职能之间的密切联系,强调建设ALG慕课教育平台的合力。

    3.2 模块架构的整体性

    “MOOC以定制的平台技术为基础、严格的课程制度为保障,以教师、学习者、平台三要素之间无处不在的交互为经络,以交互产生的各种课程材料为骨肉,由此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10]。就慕课平台而言,提供良好的网络条件,保证大规模在线教育网络质量,搭建完整的生态系统,实现平台模块在客户体验和育人质量上的整体效益,是最基本的要求和保障。传统的慕课平台往往在物理架构上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完整与统一,在逻辑架构上实现了学习访问界面和后台数据库管理的反馈协调。

    国际奥委会搭建的ALG慕课教育平台具备传统慕课平台的物理模块和逻辑模块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更加强调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平台网络实现教育平台的整体结构契合与功能互补统一。ALG慕课教育平台共有四大功能模块,即用户注册管理模块、视频课程学习模块、课程拓展资料模块、社区互动交流模块。用户注册管理模块用于新用户的注册、登录和个人信息维护;视频课程学习模块是平台的核心架构,用于视频课程资源的上传、整合、学习与评价;课程拓展资料模块用于教师发布辅助课程文本和拓展链接;社区互动交流模块用于学习者、管理者、教师之家的课业探讨与互动交流。上述模块均可通过平台网站得以访问,并与移动客户端的平台模块保持同步和统一。

    有研究者指出:“慕课平台的总体目标是为用户提供一个开放注册的教学平台,能够支持大量学生进入平台在线学习,可以发布不同的课程。”[11]ALG慕课教育平台通过对注册用户的管理,依托英特网的远程视频课程系统,配合海量的课外学习读物和权威参考资料,并搭建了联通教师、学习者和平台技术方的社交网络,完全满足了从课程发布到大规模运动员在线学习参与互动的要求,也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平台功能的合理性。

    3.3 课程体系的专业性

    无论是传统教学模式抑或慕课教学模式,课程是当仁不让的核心。为学生提供开放、普遍、优质、海量的课程资源是慕课模式的特征和优势。然而,就课程体系的范畴而言,慕课平台往往开发具有通识教育性质的课程,比如科学普及类、人文社科类和信息教育类等。甚至有学者认为:“慕课大规模性很适合大学的知识传承类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对于某些专业课特别是试验实践性的课程则不宜采用。”[12]然而,国际奥委会开发的ALG慕课教育平台并没有陷入公共基础课课程体系的窠臼,而是牢牢把握运动员,尤其是高水平运动员的专业性,为其竞技水平的提升和职业生涯的转换提供针对性帮助。

    截至2017年12月,ALG慕课教育平台共推出了4大类共27门视频课程,其中“运动科学类”有10门课程,内容涉及运动员训练竞赛过程的诸多领域,如伤病防护、运动营养、心理调节、体能康复、运动技术创新等;“教練科学类”有3门课程,内容涉及运动员如何成为成功的教练、教练科学与艺术等;“体育商学类”共有8门课程,内容涉及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规划、运动项目管理、运动员个人品牌开发、运动员领导力等;“体育社会学类”共有6门课程,涉及反对比赛操纵、应对人身伤害、运动员伦理等。所有的课程均提供英语教学视频,并配有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的学习文本。国际奥委会除了遴选内部的专家授课外,还与世界知名大学和部分企业广泛开展合作、共同开发课程。

    从课程体系来看,ALG慕课教育平台紧扣高水平运动员在训练、比赛、职业生涯转换、社会角色融入等领域的关键问题,实施高水平、针对性、专业化的教育。这种契合运动实践、贴近运动需求的做法得到了诸多课程学习者的认可,法国冬季两项奥运冠军文森特·德弗拉纳(Vincent Defrasne)在参与课程测试之后称赞道:“该课程平台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职业规划项目的重要支柱,让你从奥运选手那里获得第一手的经验,并帮助你提升教育质量、生活技能和就业水准。作为一名优秀运动员,这些课程一定会让你大受裨益。”[13]

    3.4 教学模式的优化性

    “慕课无疑将会改变教师,而这种改变是从网络技术改变教学方法开始的”[14]。网络技术和数字革命拉近了优质教育资源与普通学习者的距离,降低了学习成本,丰富了教学资源,增强了学习者的主动性,这种颠覆性的创新都在慕课教学中得以体现。ALG慕课教育平台的出现,就是加强、拓展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结果。国际奥委会运用视频课程、模拟表演、在线案例和其他可以获取的数字化资源来加强课程教学,增长运动员的学习经验,通过协作技术、社交网络软件和虚拟世界来拓展学习。

    首先,ALG平台实施以短视频+交互式练习为基本教学单元的知识体组织模式和学习模式,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著名慕课平台edX的总裁阿南特说过:与其让学生进入课堂听课,不如用更吸引人的视频和互动活动相结合来取代它。ALG平台的课程多为30~45分钟的微课程,以适应学习者(运动员)碎片化的时间分配特征,并且在视频播放过程中每隔3~5分钟就会设计答题等互动环节,在课程结束后设计课后测验题目,只有完成了这些交互式练习,才能进入下一课程模块。该设计方式得到了卡尔·斯帕纳(Karl Szpunar)等[15]的支持:“频繁互动可以避免注意力分散,这是确保学习者持续专注的一种有效手段。”其次,ALG平台的视频课程和课后测试都可以反复进行,从而增强学习的精熟性。精熟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教学观,认为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学习内容。ALG课程的嵌入式测验和在线练习的设计理念为学习者提供了多重知识内容的练习,平台课程设置了错题自动纠正机制,促使学习者完成并做对全部题目方可进入下一单元,使学习者反复熟悉内容,实现知识的习得和迁移。再次,ALG平台设计了基于移动多媒体的网络学习社区,从而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在实践社群中ALG平台在网络社区设置了多个讨论话题,由教师、奥运冠军发布讨论帖,引起大家的争鸣和讨论。此外,平台还设置了学习者相互之间交流提问的板块,促进学习者之间进行头脑交流、彼此启迪智慧,这实际上已经形成了新型的合作学习模式——“同倚互助学习(Peer Learning)”。最后,ALG平台设计了及时的教学反馈,从而增强学习的有效性。教育学家布鲁诺的研究表明:“一对一辅导的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高。”[16]ALG平台会自动记录学习者的全部学习行为,会对学习者的互动进行及时反馈,这些在线学习的相关数据汇集成“学习大数据”,通过系统的数据挖掘,平台可以随时掌握学习者的状况并及时地反馈指导,最终持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

    诚然,ALG慕课教育平台也有着自身的劣势,比如缺少面对面的师生交流、课程学习状态的碎片化、学习效果缺少监督和评价等。但ALG平台至少为全世界渴望接受免费、高水平、专业化教育的运动员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赛艇世界冠军斯托姆·尤鲁(Storm Uru)在学习课程后的体悟最具代表性:“把学习和职业体育生涯结合起来非常困难,这一点无法改变……尽管有时很难,但回报总是令人感到惊喜。”[17]

    4 对构建中国运动员慕课教育平台的启示

    4.1 树立“以运动员为本”的指导思想

    ALG慕课教育平台的推出,是国际奥委会“以运动员为中心”理念的延续和拓展。此外,国际奥委会对运动员慕课教育平台的定位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奥林匹克宪章》和《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指引下,将其融入到运动员发展的整体工作框架之中。国际奥委会于2015年推出了“运动员职业规划项目(Athlete Career Programme,ACP)”,该项目旨在帮助运动员由训练竞赛向新职业实现顺利转换,同时专注于提升运动员的三大资源——教育、生活技能和就业。2017年,国际奥委会将ACP项目重新整合为“全在战略(All In Strategy,AIS)”,将提升运动员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决策能力、发展运动员体育职业技能与非体育技能作为两大战略目标。在这两个战略中,ALG慕课教育平台作为提升教育资源、增强运动员技能的重要载体均得以强化。

    目前,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的现實问题依然存在,不仅成为运动员退役安排、职业生涯转换的障碍,也是影响运动员享有公民教育权利的不利因素。此外,针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思想也存在着诸多误区:“在体育系统的教育体系里,由于金牌战略的导向,普遍存在‘重夺标、轻育人的现象,甚者有人认为让文化教师给运动员上几节文化课,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就解决了。”[18]因此,加强对运动员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具体工作中改进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对运动员实施远程教育的方式由来已久,但在教学方式上难以与时俱进,无法充分利用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优势做好因材施教,也没能在教学中实施“以运动员为本”、按照运动员的训练精神规律组织教学。此外,即便是实施了网络教育,“大多课程软件仅将课堂的一言堂,简单套搬到计算机屏幕上,其教学方式僵化、教学内容有限,难以满足运动员多层次的学习需求”[19]。而慕课教育平台的搭建就是当前形势下中国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式,也必须树立“以运动员为本”的指导思想。

    4.2 搭建“以专业化为基”的教育平台

    ALG慕课教育平台有别于西方主流的Udacity、Courseras和Edx慕课平台,其区别在于将学习对象限定为运动员特别是优秀的奥运选手,将学习内容限定为体育自然科学和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从而走出了一条专业化道路。目前,我国已经充分认识到了通过网络远程方式来改进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重要性。2010年,由国家体育总局等四部门联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充分利用现有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运动员网络远程教育系统,实现运动员文化教育资源共享。国家体育总局在《2017年运动员保障工作要点》中也指出:要办好中国运动员网络学习课堂……加强对慕课平台课程建设与使用管理,推动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相结合。

    目前,国内有代表性的针对运动员的慕课平台有依托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的“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该平台的“运动员文化注册系统”主要针对各级国家队、省市运动队和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开展通识文化知识和体育专业知识教育;依托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的“运动员职业发展大讲堂”,该平台主要针对各级运动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退役后的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的“中国运动员远程教育网”,该平台主要针对在役的国家队运动员,开展文化课教学和专业技能教学;依托南京体育学院的“国家队文化教育一站式学习平台”,该平台主要针对学院管理的业余体校学生,开展文化课教学。然而,上述慕课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尚处于探索阶段,甚至“就目前运动员文化教育MOOC平台中远程教育系统来看,MOOC资源的设置还是一片空白”[20]。即便个别平台已经启动了建设,但在平台架构、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仍与ALG慕课教育平台的水准有较大差距,仍需要参考和借鉴后者的建设经验,加以优化和完善。

    4.3 利用“以ALG为主”的国际资源

    在国际奥委会全球化视野的主导下,ALG慕课教育平台从构建之初就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多元性和权威性。国际奥委会同22个世界知名大学和商业公司广泛合作,共同开发了平台现有的27门课程,并通过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向世界传播。然而,很遗憾的是,这些课程并没有来自中国的大学和企业参与开发,也没有中文版的课程资料。

    中国的运动员慕课教育平台在现有国内资源不足、建设路径不畅、发展理念不熟的前提下,必须努力克服语言困难,向ALG这样的国际权威慕课平台汲取建设经验。可喜的是,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的“运动员职业发展大讲堂”已经开始着手引进ALG的课程资源。目前,在“大讲堂”平台上共有32门慕课,其中两门课程“通过媒体塑造个人品牌”和“运动员职业生涯转换”直接来自于ALG的原版课程。由于平台尚未取得国际奥委会ALG课程制作方授予的版权,无法为视频课程源文件添加中文字幕,目前“大讲堂”平台上只能看到课程脚本的中文版材料,而英文原版课程必须登录国际奥委会网站方可观看。除了中文慕课平台的国际化经验借鉴外,中国运动员也可以通过ALG平台学习课程内容、提高外语语言听说能力,更好地实现专业技能提升和职业生涯转换。而这正是ALG慕课教育平台创建的初衷:“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动态式的空间和创新式的方式,为世界上所有需要知识习得、技能提升和着眼职业未来的运动员提供服务。”[21]

    国际奥委会的ALG慕课教育平台是面向全球运动员的大型、公开、网络在线教育平台,这种全球化的视野是国际奥委会应对教育治理全球化和体育治理全球化的双重定位。如巴赫主席所言:“ALG慕课教育平台的上线,是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重要一步,它向全世界的运动员开放。上线至今,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并将使更多的运动员参与慕课学习。”[22]与“全球性(Globality)”相对应的、强调“在地性(Locality)”的中国运动员文化教育事业,也可以参与ALG慕课教育平台建设、享有ALG慕课教育平台资源、汲取ALG慕课教育平台经验,最终推动中国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Athletes break new ground at IOC International Athletes Forum [EB/OL]. (2017-11-15) [2018-01-10]. https://hub.olympic.org/.

    [2] 国际皮埃尔·德·顾拜旦委员会.奥林匹克主义——顾拜旦文选[M]. 刘汉全,邹丽,译.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3] Olympic Charter[S]. Lausanne: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2015:13.

    [4] Olympic Agenda 2020:Context and Background[S]. Lausanne: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2014:55.

    [5] Liam Morgan. IOC Athlete Learning Gateway to go live on May 28,President Bach reveals[EB/OL]. (2015-04-20) [2018-01-10]. https://www. insidethegames.biz/.

    [6] 喬纳森·哈珀. 慕课:人人可以上大学[M]. 刘春园,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2.

    [7] 江波,王奕俊. “慕课”透视及应对[J]. 中国高等教育,2014(7):18-22.

    [8] IOC President Announces Ground-breaking Educational Service for Elite Athletes[EB/OL]. (2015-04-17)[2018-01-10]. https://www.olympic.org/news/.

    [9] 白宇飞. MOOC:宏观研究与微观探索[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5:25.

    [10] 黄超. MOOC如何吸引学习者持续参与[EB/OL]. (2014-08-20) [2018-01-10]. http://www.edu.cn/zxz_6542.

    [11] 柳喆. 慕课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6.

    [12] 张鸷远. 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2):116-121.

    [13] IOC launches a new online educational platform for athletes[EB/OL]. (2014-03-31) [2018-01-10]. https://www. olympic.org/news/.

    [14] 郭英剑. 慕课在全球的现状、困境与未来[J]. 高校教育管理,2014,8(4):41-48.

    [15] KARL S. Directing the wandering mind[J].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7,26(1):40-44.

    [16] 黄明,梁旭,谷晓琳.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概论[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17] Olympic medallist storm uru successful transition to a career after sport[EB/OL]. (2014-10-15) [2018-01-10]. https://www.olympic.org/news/.

    [18] 虞重干,郭修金. 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理念的重构[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2):55-59.

    [19] 张议,邹秀春. 国家队运动员网络课程实施方式探析[J]. 运动,2014(10):15.

    [20] 刘炼. 运动员文化教育MOOC平台的研究[D]. 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6:26.

    [21] IOCs online education service helps retiring athletes transition into new careers[EB/OL]. (2016-11-17) [2018-01-10]. https://www.olympic.org/news/.

    [22] IOC President Thomas Bach Tests New IOC Online Education Platform for Elite Athletes [EB/OL]. (2015-04-19) [2018-01-10]. https://www.olympic.org/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