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江苏省小学体育大课间现实困境与矫正路径

    陆永明

    摘 要:为了贯彻新课程标准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了实现“健康中国2030”中“全民健康”的目标,体育大课间作为学校体育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学生每天锻炼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传统的小学体育大课间内容主要以耐久跑、广播操和武术操这三个项目为主。从内容上来看,过于枯燥和单调;从锻炼效果上来看,未必能切合实际地满足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因此,矫正小学体育大课间存在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 现状; 体育大课间

    中图分类号:G626.5?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7-047-001

    2016年10月25日,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等五大任务和完善未来15年的健康工作进行部署,“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两个关键词。据报道,全球每年都有超过500万人,因为缺乏体育运动而过早死亡,在中国,由于体育运动不足的占12%-19%。近几年的学生体质测试数据中不难看出以下问题,第一,我国小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持续增加;第二,视力不良有所上升;第三,肺活量继续下降;第四,速度、爆发力和耐力等身体素质进一步下降。因此,为了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学校体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大课间成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的重要途径之一。

    1.江苏省小学体育大课间的现实困境

    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上课时思维中枢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能加强心脏的跳动能力,增加呼吸深度,促进学生全身血液循环,加速学生体内新陈代谢的速度,此外,还可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以宣泄,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使学生在前两节课中积累的疲劳更快消除[1]。《江苏省学生体育活动推进行动方案实施意见》中指出:大课间目前的基本要求是有效活动时间15分钟,活动的密度不少于50%[2]。据调查,江苏省大部分小学的体育大课间安排在上午两节课之后,共30分钟。在确保落实上午第一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基础之上,部分学校的分管部门,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下午增加一次大课间体育活动,小学平均15分钟[3]。

    但是,部分学校并没有认识到体育大课间的重要性,有关研究表明,绝大部分小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仍然以原有的课间操为主,不能做到生动有趣而且符合学生特色。张艳萍[4]将影响大课间开展的主要困境归结为以下六点:第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第二,学校场地、经费和器材不足;第三,部分学校受阴雨天气影响,无法顺利开展室外大课间;第四,大课间组织注重形式华而不实,无法长期激发学生锻炼积极性;第五,学校领导重视度不高等。

    2.江苏省小学体育大课间的矫正路径

    2.1注重练习效果,避免形式主义

    《“健康中国”2030规劃纲要》明确指出,加强体育医疗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发挥科学健身在促进健康、慢性病预防和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作用。学校体育在“健康中国”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行为塑造的萌芽时期,学校应切实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健康素养的形成。由此会存在“这样的运动频率与运动量是否能够满足小学生运动需求?”这样的问题。事实上,复杂且运动量大的运动,对于小学生来说,存在难以坚持和锻炼效果微乎其微两个方面的问题,小学体育大课间的形式应该能够有效地调动小学生各主要大肌肉群活动,使全身得到锻炼,消除长时间伏案学习对肩颈造成的压迫和脊柱疲劳。

    2.2传承传统文化,实现时代价值

    21世纪初,国家体育总局为满足国民强身健体的需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严格按照科研课题的检验程序和实施办法,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在挖掘整理中国传统功法精华的基础上创编了健身气功。孙耀志作为人大代表,在2017年两会期间提出:“传统中医药文化,可以从校园教育着手,用口语化、大众化的方式,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那么,具有我国传统医学与古老体育背景的传统项目融入到小学体育大课间中,学生在得到锻炼效果的同时,通过老师对功法动作语言的引导,潜移默化地将传统文化灌输于学生,这也正是这些民族传统运动的时代价值。

    2.3树立体育意识,培养锻炼方式

    学生是参与学校体育大课间的主体,体育大课间锻炼的方式与内容,决定了学生参与运动的动机与积极性。合理有效地锻炼方式与内容,为树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方式起到根本性作用。1999年教育部把学校课间操改为体育大课间后,我国不少专家学者对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与分析,发现大部分小学生都参与了体育大课间,但是由于组织过于形式化、内容的华而不实、陈旧和不稳定,学生的积极性逐渐下降,至使学生在6年毕业后,未能掌握一项特色的运动技能。

    我国的教育纲领性文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2016年9月正式发布,体育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一部分与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健康生活”的内容是不谋而合的[5]。据调查了解,苏州工业园区第三实验小学每年开展冬季长跑活动,每天慢跑3000米,维持4个月,全校师生相当于完成两个全程马拉松的路程,充分实现了小学体育大课间存在的意义,在提高师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树立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方式的有效手段。

    3.结论

    在我国庞大的体育事业中,学校体育是体育强国的根基,通过体育大课间增强学生体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终身体育意识,教会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方法,能够真正实现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红,李亭翠.让本土少数民族舞蹈走进大课间[J]素质教育版,2014

    [2]姚瑞刚.江苏省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案例分析研究[D]扬州大学,2013

    [3]王秀成.济南市历城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6

    [4]张艳萍.中小学大课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6(24):281-281

    [5]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J]上海教育科研,2016(10):85-85

    1陈红,李亭翠.让本土少数民族舞蹈走进大课间[J]飞:素质教育版,2014

    2姚瑞刚.江苏省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案例分析研究[D]扬州大学,2013

    3王秀成.济南市历城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6

    4张艳萍.中小学大课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6(24):281-281

    5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J]上海教育科研,2016(10):8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