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探究

    李凌云

    摘要:对于小学音乐课程来说,开展音乐教学不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专业人才,而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当前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综合发展的现代社会,培养学生具备最基础的音乐审美与感受力是当前小学教育中音乐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教学;审美能力;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

    引言

    对于当前的小学生而言,如果能够有效地培养他们自己的审美能力,也能够十分有效地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顺利实行,同时对于音乐课堂教学而言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比较困难的问题,学生在培养自身审美能力的过程中也可以在不断地提升中,能够有效地建构自身的音乐学科素养,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体会到不同种类的音乐带来的情感和节奏,同时学生也可以逐渐地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

    一、创设情境气氛,引导小学音乐审美

    教学环境设计可以有效地形成比较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并且能够充分地给予学生美的感染。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播放一段与当前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内容;教师和学生共同来进行律动;设置一个和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教学环境或是通过教室当中的多媒体课件来制作一个教学氛围;通过让学生变换多种队形进入教室;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制作一个和当前上课内容相互关联的一个简单的头饰,学生可以带着这个头饰进入教室;教师也可以和学生共同击打乐器来实现节奏感等多种方式,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让学生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体会到教学氛围的与众不同,并且能够营造出一种美的课堂氛围。

    例如,教师在教学生《过新年》这首歌曲的过程中,可以先适当地布置一下教室,可以适当地挂几个大红灯笼或是中国结,在窗户上适当地贴上几个窗花,在教室的门上贴上“福”字,并且在音响上再播放着《春节序曲》,这样学生在进入教室的时候,就能够充分地感受到过年的喜庆感以及过年的“美”,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比较迅速地进入自己的角色,这样他们就会对学习音乐产生比较丰富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如果可以創设一个恰当的音乐环境,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学习产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歌曲之前就产生了对“美”的体验。

    二、关注感知能力,提升小学音乐审美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审美能力,否则我们在发现我们生活当中周围的“美”的时候更加困难,而且也不能够充分地享受生活。感知能力具体是指我们对于一件事务所产生的比较感性的理解能力,审美感知能力主要是初步感性理解审美的过程,因此,审美的感知能力作为培养审美能力的一个主要的前提条件,也应该得到当前教学者的高度重视。

    例如,学生在学习《浏阳河》这首歌曲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提前去搜集一些有关浏阳河的视频或是图片资源,之后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下关于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主要的背景信息就是:这首歌曲属于一首让人感觉脍炙人口而且比较经典的民歌,在这首歌曲诞生的时候,它只是一个比较普通的湖南花鼓戏当中的唱段,这个故事起源于1950年的湖南初步进行土地改革的时候,这首歌曲的创作者徐淑华在突然听到车轮碾压泥土的时候所发出的咿呀声,之后就突然联想到一片丰收的景象,然后就产生了较多的灵感写下了这首《浏阳河》。教师在给学生介绍完这些背景信息之后可以尽量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或是图片,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并且能够充分地让学生形成审美感知。

    三、培养学生听音乐、说音乐的习惯

    乐理知识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之中应当将认知性培养相互结合,可以把抽象的乐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音乐感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进行表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动态因素,生动形象地结合生活因素就进行音乐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督促学生养成听音乐、懂音乐的习惯。从而能够突破教学瓶颈,达到更高水平的教学效果。音乐艺术教育可以将平时的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相互衔接,借助多媒体等设备为学生营造和谐美好的音乐氛围。

    四、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传统的先识谱、后唱歌的教学方式对于具备一定音乐基础的学生来说效果良好。而对于某些农村同学来说却非常困难,由于环境影响,许多农村学生从小不了解音乐,先天音乐素养较低,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对培养其音乐素养来说效果较差。笔者更赞同在教学前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跟着音乐做简单的规律性动作,通过这一方式培养学生的听觉印象,进而推动下一步教学内容开展,还能充分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对于一些具备基本音乐素质的城市学生,我们可以通过让这些学生带头教大家识谱等方式,发挥带头作用,缩小不同学生之间的差距。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课堂前15分钟,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课前5分钟的师生问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音乐的方式唱出来。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基本音乐感受

    音乐教育不应该视为一种传统的封闭教育,这是一种能够调和生活的情操陶冶课程。音乐艺术教育是一种感知教育,能够更好地实现德育与美育的相结合。在音乐教学之中,应该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不要仅仅局限于课本、课堂里,要助推学生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音乐教学向真实生活进行转化。在教育之中融合美感教育,创新地更改校园活动的举办方式、方法,在实践中完善校园文化的建设。例如,可以组织学生音乐会、设计并制作一本学生喜爱的歌曲集、收集有关音乐方面的资料、出版音乐小报等等。还可以以音乐为依托,组建各种形式的社团、乐队,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开辟出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全体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品位。

    结语

    总之,在小学时期的音乐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方方面面理论与能力的综合培养。加强对音乐素养、乐理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形成相应的审美感受力。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欣赏音乐,释放情绪与压力。

    参考文献

    [1]周芹.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亚太教育,2019(12):104.

    [2]孙亚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华辞赋,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