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混合式教学”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是将传统教学(Face to Face)与网络教学(E-Learning)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既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旧模式,又避免了网络教学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实施过程难以监控等弊端。文章针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浅析国外混合式教学的基本理论对高职高专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网络教学;高职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杨晓青,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2019年度甘肃省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编号 [4],甘教职成 [2019] 19号。

    一、引言

    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是将传统教学(Face to Face)与网络教学(E-Learning)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指出:混合式教学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本文以国外混合式教学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浅析对高职高专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启示。

    二、什么是混合式教学

    1.什么是混合式教学?从广义来说,混合式教学就是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技术巧妙地结合起来。混合式教学是传统教学与网络化教学优势互补的一种教学模式。

    2. 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混合式教学融合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其核心便是给学习者提供了参与度高、自由度高、灵活性强、主动性强的学习体验。一方面,混合式教学强调学习者获取学习资源的灵活性(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另一方面,极大地节省了有限的课堂时间,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参与教学过程的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

    三、国外混合式教学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的启示

    针对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英语基础较差、水平参差不齐、学习主动性不强等现状,本文认为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有诸多优势。

    1. 对公外英语教师的启示。(1)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面临的挑战。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出现为公共英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提出了新要求。我们需要的是既具备语言知识又精通网络技术手段的教师(Hubbard, 2008:177)。Hampel 和Sticker两位学者于2005年提出了“技能金字塔”的设想,并于2015年进行了改进,其构想详细描述分析了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具备的各种技能。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三种基本能力:

    ①熟练操作电脑和网络的技术技能。熟悉网络教学模式,熟练掌握各种软件的使用。

    ②掌握适用于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教学法。除了具备传统教学能力外,还需掌握开展网络教学的方法,如何创建网络学习环境和社区、如何运用语言学理论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等。

    ③灵活有效的评估和评价系统。如何使用软件监控、评估和评价学习过程和结果。

    (2)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面对的挑战不仅限于上述技能储备,还在于接受新的角色。那么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下,教师又扮演着什么角色呢?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现有的教学技能需要转换以便创建一个学习者可以进行探索、信息交换、沟通、练习以及提高其语言能力的学习环境(Murphy,2015)。

    Mason(1991)曾提出,在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师至少要扮演以下三种角色:

    ①社会角色。创建高效互助社会化的学习社区。教师需运用技能运营这类学习社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学生要有社区主人翁意识,能够自由交流观点、交换意见、参与讨论。针对不同学习类型和进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策略,给予相应的帮助。

    ②组织者。创建学习平台,主要用于发布通知、上传教学材料、给出清晰的操作指令、学生学习过程记录及后期系统维护等。

    ③知识的传授者。注重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活动的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答疑解惑等。

    2.对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启示。(1)设计和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原则。对于网络语言课程的设计者来说,要想创造出完美的网络课程,需要寻找合适的工具、恰当的教学法原则和最有效的界面。结合我国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要想成功设计和实施混合式教学,教师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内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因此应侧重难度适中且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教学内容。鉴于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课程内容应多涵蓋生活真实场景,将学生需要掌握的语言技能与现实生活场景、职场情景结合起来,这样学生便可以更有效地掌握使用所学习的语言技能。

    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混合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导向的学习模式,让学习者最大限度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创建个性化的学习通道,满足不同学习类型和学习进度的学生。运用先进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和灵活互动的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习动机个性化、动态化。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来说,激发学习动机尤为重要,而学习动机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可视化、互动与交流的平台以及是否满足学生的需求。

    自由共享的互动交流平台:互动交流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尤为重要。教师应创建互动交流的平台。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分享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展示成果,分享英语学习的经验或困惑。另一方面,及时反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的形式多样化,诸如书面、语音或者视频。反馈的对象是多向的,学生可以给教师反馈,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反馈。

    (2)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设计。Conole G. (2013) 提出了“7Cs的课程设计”模式(图4)。该模式分为四个层级,分别是:Vision(构思)→ Activities(活动)→ Synthesis(合成)→ Implementation(应用)。

    第一阶段:Conceptualize,指的是课程设计前的构思。包括三个方面:①设计该课程的目的、对象以及内容;②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③学情分析。构建混合式教学体系,必须开发和设计科学的课程内容,以此规划适合教学对象需求的教学目标以及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二阶段:Activities(活动),包括四个方面:Capture(捕捉)、Communication(交流)、Collaborate(合作)、Consider(评价)。Capture(捕捉)主要指的是教学资源和内容新颖有趣;利用互动性强的音频、视频、播客等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创建个人学习平台,用来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经验交流等。Communication(交流)主要指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在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同时,教师提供学生所需的在线辅导。Collaborate(合作)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具有团队精神,在相互协作中互相学习。Consider(评价)主要包括反馈、评估和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来全面评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观看视频的频率时长、课堂提问的频率和数量、课堂讨论合作的积极性、课后任务完成情况、阶段性测评成绩等。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如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点评等。

    第三阶段:Synthesis(整合),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收集并整合文件和数据等,也就是Combine。

    第四阶段:Implementation(应用),就是将整个课程设计融入教学实践的过程。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结合的形式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结束后,评估教学设计是否有效,在教师自我反馈和学生反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最后归档并通过社交媒体与同伴共享。

    四、结语

    混合式教学打破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混合式教学融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活动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可重复使用的教学资源,主动学习模式使学习过程转变为师生协作模式,从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Conole G The 7Cs of Learning Design. In Daziel J (Ed), Learning? design: conceptualising a framework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online[J]. Routledge: NY. 2016:141-145.

    [2]Hampel, R. and Stickler, U. Developing Online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based pedagogies and reflective practices[J]. Palgrave Macmillan, 2015.

    [3]Hubbard, P. CALL and the future of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J]. CALICO Journal, 2008(25)(2):175-188.

    [4]Mason R. Methodologies for evaluating applications of computer conferencing. In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hrough computer conferencing, (ed. A. R. Kaye)[J]. Springer-Verlag, Heidelberg, 1991.

    [5]何克抗.从Blended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4(3)(4):1-6.

    [6]Hampel, R. and Stickler, U(eds) Developing Online Language Teaching[J]. Palgrave Macmillan,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