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自然材料开展区域活动

     朱永梅

    大自然中的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幼儿园宝贵的活动资源,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在认识和操作自然材料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不同于课本中的自然知识,有利于发展自身心智能力。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运用不同的自然材料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学会营造自然生态的区域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他们的操作能力,帮助其领略到大自然的奇妙,进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自然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一)材料繁多杂乱

    通常情况下,幼儿园活动区域中的自然材料种类都十分丰富,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并非所有的自然材料都适合给幼儿使用。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对材料进行筛选以及合理的分类与整理,那么就会造成材料的杂乱无章,不利于幼儿操作与使用,甚至会出现许多危险事故。此外,如果区域中的材料种类过于繁多杂乱,就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导致幼儿在使用某一材料时看着另一种材料,并对另一种材料产生兴趣,从而不能专心地操作手中的材料。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幼儿可能操作了所有的材料,但都只是走马观花的形式,没有深入地探索、多样化地使用任何一种材料,进而对材料失去兴趣,使材料沦为摆设。

    (二)材料利用率不高

    有的幼儿园设置了绿化带,在绿化带的草丛中会布置一些枯树枝或小花,角落里还有小木桩或大石头,旁边的土壤中还有几条小虫子,这些都属于自然材料。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将这些自然材料带进教室,以增加幼儿对自然材料的认识与思考。但是,教师并没有更多地考虑自然材料的应用性与适应性,只是对幼儿说这些材料都是“宝”,让幼儿自行探究,更没有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与帮助,使得自然材料的利用率不高。

    (三)材料使用情况单一

    对于多数幼儿园来说,虽然自然材料的种类丰富多样,但每种材料在区域中只发挥了—种作用,使得材料的使用情况非常单一。例如,树叶只用来做粘贴画,鹅卯石只用来放在自然角作装饰,等等。教师没有引导幼儿多方面探索自然材料的特征,导致幼儿不能灵活、多样化地去操作材料,也不会迁移所学知识,从而限制了幼儿的思维,阻碍了幼儿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应如何巧用自然材料开展区域活动,满足幼儿的需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二、利用自然材料开展区域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既然幼儿对自然材料产生了一定的兴趣,那么教师就应该利用这一特点加以引导,切忌将自然材料放在区域中任由其“自生自灭”。对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与条件,根据收集到的自然材料的性质,分类使用材料,以提升幼儿的各方面能力。

    例如,秋天到了,马路上的枫叶漫天飞舞,非常美丽。如果教师对该现象视而不见,那么就会使幼儿错过一次良好的教育契机。可是,教师将枫叶收集回来后,不能放任不管,任由其慢慢枯黄直至“死去”,该如何引导幼儿使用呢?这时就需要幼儿开动脑筋:如何将美丽的枫叶留存下来呢?在教师引导下,幼儿知道了可以将枫叶做成标本。

    首先,教师让幼儿利用和爸爸妈妈出去散步、游戏的时间寻找一些自己喜欢的枫叶,将枫叶洗净擦干,然后夹进厚厚的故事书中,过几天再将压干的枫叶拿出来。在等待过程中,教师—定要正确引导幼儿。例如:让幼儿猜一猜枫叶夹在书中会有怎样的变化,取出之后又会是什么样子;然后,教师鼓励幼儿互相讨论自己的猜想,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过了几天,待幼儿取出枫叶后,教师再让幼儿对比之前的猜想,看看有什么差别。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耐心与想象力,还锻炼了幼儿的创新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枫叶上作画,做上属于自己的标记,给枫叶上台纸,用透明胶固定好枫叶,完成枫叶标本制作。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操作能力不强,很难成功制作标本,这时就需要教师的细心引导。教师应教导幼儿一定要小心翼翼,枫叶很脆弱,容易损坏,要保护好枫叶的完整性。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成功地完成了枫叶标本制作,也收获到了成功的喜悦,提升了对自然材料的操作兴趣。

    (二)明确材料的使用目的

    在投放自然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智力水平与认知能力,有意识地进行投放,以达成教师的教育目标,提升幼儿各方面能力。对此,教师需要对本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能够根据幼儿的差异性投放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从而满足不同阶段幼儿的能力发展需要。

    例如,在美工区活动中,有的幼儿对颜色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有的幼儿则对颜色有着良好的认知。这时,教师就可以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布置不同的“拼凑”任务。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利用枯树枝或树叶拼凑好看的画面;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在形状拼凑的基础上,再根据树叶颜色及枯树枝颜色的不同,拼凑出色彩丰富的画面。如此,既可以提升能力较弱幼儿的操作能力与想象能力,也可以提升能力较强幼儿对色彩的敏感程度与创新能力。

    又如,在生活区活动中,为了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发展水平及特点的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和工具,明确材料的使用目的。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以为其提供体积稍大一些的松果和鹅卯石,让幼儿用勺子进行物体分类;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可以为其提供体积较小的黄豆和红豆,让幼儿用筷子进行物体分类。如此,既能提升能力较弱幼儿的信心,叉能让能力较强的幼儿得到进一步发展,达到每一位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三)变化性地使用材料

    教师不能将某一种材料限制在某一作用范围之内,可以变化性地使用自然材料,实现材料的一物多用,使幼儿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亲身操作与体验得到发展,有效提高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提升多角度思维能力,体会自然材料的不同运用,从而培养热爱环境、保護环境的意识。

    例如,对于生活中最常见的枯树枝,教师可以将其投放到建构区域中,再提供彩泥、扭扭棒等辅助材料,引导幼儿将物品相结合,采用搭积木的方式去搭建枯树枝,变换出房子、小汽车等各种造型,让幼儿知道大自然中看似废弃的物品同样可以搭出这些造型。教师可以将枯树枝投放到数学区域中,让幼儿比较树枝的长短粗细,或用树枝测量手臂长度、画册长度等。教师可以将枯树枝投放到美工区中,讓幼儿用树枝装饰画,如在绘画作品房子的屋顶贴上树枝,创建一座“树屋”;将枯树枝当作橡皮泥小人的手臂或大腿;利用各种颜料将枯树枝涂上不同的颜色,给树枝“穿上”好看的衣服,让原本颜色单—的枯树枝焕然一新。教师可以将枯树枝投放到娃娃家,将枯树枝变成宝宝吃饭的筷子。教师还可以将枯树枝投放到自然角,让幼儿用树枝做栅栏;或将树枝标上标记,插入植物旁边的土壤中,每隔一段时间观察植物长到哪个标记了,以此来感知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高度变化。

    三、实地探索,用心发现

    大自然的魅力是无穷的,大自然的教育是无声的。区域材料的收集来源于幼儿、家长和教师,幼儿则是收集材料的主体。让孩子走进大自然,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孩子眼中宝贵的创作材料。只有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多样化的自然材料,才能更好地激发起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我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有神秘的小山坡、菜品繁多的小菜地,以及各种各样的花、草、树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让幼儿回归大自然的怀抱。例如,数一数幼儿园的花有多少种颜色,哪个季节的花颜色最多、最好看;秋天到了,数一数草地上掉落了哪些树的树叶;站到向日葵的旁边,和向日葵比一比高矮;果实丰富的季节,数一数枝头上柿子和枇杷的数量;夕阳西下,在草坪上快乐地奔跑,累了就躺在大树下休息,也可以和大树说说悄悄话;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是大自然送给幼儿最好的礼物,不仅能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还能有效锻炼幼儿的想象力、合作性和创造性。

    材料在区域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了材料,区域游戏将无法进行。大自然是一本天然的教科书,将自然材料融入区域游戏中,可以让幼儿真正感受到自然材料的魅力。所以,教师要带领幼儿深入自然,用心寻找,在区域活动中用心观察,有选择地加以应用,注重自然材料投放的有效性,让材料能真正发挥作用,使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发展与提升。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提升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体会到自然赋予人类无穷的资源。只有合理利用自然材料,发挥其巧妙之处,才能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自然,进而培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