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几点措施

    吴雪丹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更多要求。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是重要的教学任务。文章从几个经典案例入手,谈一谈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公共参与;主题分析;社会调查;参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07-0045-02

    中学阶段是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公共参与素养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和能力。培养高中生的公共参与素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建设社会公共事业的重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认同感。

    一、精选案例,主题分析

    高中政治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生活案例,让学生进行主题分析。主题分析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公共参与和政治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意见,从而潜移默化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征税和纳税》这节课中税收这项政策时,学生需要认识到社会中的每位公民都必须合法纳税,还需要了解到征税的对象、主体以及方式。下面以某服装厂的纳税行为为例:

    小明和父亲投资办了一间服装厂,服装厂的生意越做越大,随着收入的提高,小明和父亲针对交税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小明父亲认为:我们赚到的钱就是我们的,交啥税啊,不交!小明则认为:交税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只有交税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公共事业,这是在为服装厂以后的发展考虑。学生普遍认为小明的说法是正确的,但也有少量学生对父亲的话表示支持。这个案例就涉及了征税具有强制性、无偿性等基本特征的问题。纳税行为作为公共参与的一项内容,深入理解它有助于学生体会公共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课堂上对上述案例进行主题分析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待公共参与。在分析案例的时候,学生会获得极大的参与感。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小我”的角度思考案例主人公的行为和思想,帮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从而使学生将政治原理自然地运用到“大我”的社会公共事业中。

    二、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教师应在课堂上将政治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公共参与素养的内涵。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发学生对于时事政治的共鸣,帮助学生思考公共参与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从而逐步认识到公共参与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学《政治生活自觉参与》这节课时,学生需要了解到我国公民的政治生活主要包括履行政治义务和行使政治权利。在讲解公共参与的案例时,教师可以通過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体会公共参与的内涵。“一位李姓顾客在餐馆就餐时,从火锅中捞出一只死老鼠,可在他与店家协商的过程中,店家一直持推诿态度。你认为此事李姓顾客该如何处理?其他消费者对于此事能不能参与管理?应该求助哪些部门才能更好地管理此事呢?”这个案例是网上一则点击率比较高的新闻,很多学生都看过,但是没有与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顾客的角度思考可以从什么渠道进行维权,应该留下哪些证据作为维权的工具,其他消费者该如何行使管理权。

    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打破学生对于政治学习死记硬背的印象,还可以帮助学生将客观的政治理论转化成感性的情景体验,从而在情景体验中,获得对政治生活的理性认识,同时加深对公共参与的认识。

    三、社会调查,分析数据

    社会调查是一种鼓励学生公共参与的很好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脱离课堂环境,走进社会,针对一些社会现象或者社会事件进行调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针对某些社会公共事件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社会调查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用数据来深化学生对公共参与的体验。

    例如在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节课的综合探究“正确地对待金钱”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生活消费和文明消费设计一个合理的调查问卷。学生在设计调查问卷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有些小组的问卷设计从消费观念开始,罗列了日常消费和奢侈消费的金额;有些小组从人均收入水平开始,逐层分析每个人的消费状况与其收入能力之间的联系。由于调查范围不限,学生获得的数据庞大,经过综合分析和讨论,学生决定从年龄、收入水平、存款金额等方面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

    社会调查的数据分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对政治生活的理性认知。由于社会调查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学生在分析数据的时候可以将客观的数据结果与具体的社会公共参与行为联系起来,这有助于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公共事务和践行社会公德。

    四、参与实践,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仍需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

    例如在教学《传统文化的继承》这节课时,考虑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属于公共事业的一种,并且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于是教师要求学生针对当地文化遗产的种类和保护情况进行一次社会实践。学生对于文化遗产的想法有很多,有学生认为剪纸文化可以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保护起来,有学生认为当地的戏曲文化也是一种文化遗产,也应当被保护起来。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采访的方式了解了这些文化遗产的现状以及文化传承人的意愿之后,将调查结果进行了归纳整理,然后向文物保护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事业的建设中。

    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尽早接触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认识公共事业,更深入地了解公共参与对于社会生活的作用。

    总之,培养中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动手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建设社会公共事业的责任感和决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走出学校,真切地感受社会公共参与在生活中的重火作用。

    [参考文献]

    [1]武慧婧.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途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82.

    [2]秦小萍.高中政治教学中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J].江苏教育研究,2018(26):54-56.

    (责任编辑 柳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