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 力推乡村建设

    施雨晴

    

    2019年,中央政府的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已进入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做好“三农”工作,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已实施乡村战略为总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到2020年完成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

    本文以浙江省宁波市光明村为例,通过查阅现有文献以及实地调研的方式,对光明村的乡村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针对性地给出相应的对策。

    一、实现乡村振兴的意义

    (一)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坚实乡村建设的基础是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主要依靠手工作业的形式,农民早出晚归,对农作物进行耕种、灌溉和施肥,不仅如此,还需要堤防动物的破坏,农民负担较重,生产效率也不高。近年来,以建设智慧农业为目标,大力发展物联网,加强物联网与农业的融合,从农作物生长环境调控,生产过程管理等方面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管控,大大减轻了农民的生产劳动负担,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生态宜居

    为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这几年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涌现了一批示范村、特色村。这些村往往会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旅游观光业,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也保证了村庄生态环境的良好、适宜村民居住。

    (三)推进康居工程建设,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全力推进康居工程建设,在村庄的生态环境变好的同时注重各类配套设施的完善,充分考虑农民的生活习惯和现实状况的基础上对村庄的建设进行规划,居住点充分体现农村特色,符合农民的需求。进而从根本上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

    (四)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农村社会结构和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均发生了深刻变革。与此同时,村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精神文明领域的丰富。传统的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的问题还时有发生,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等优秀传统美德逐渐有所淡化。

    二、光明村乡村建设的现状

    (一)传统农业提档升级

    实现蔬菜产业智慧化,引進国内外前沿的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装备。结合大棚“两改”,应用到了自动卷帘机、自动鼓风机、自动打药机、水肥一体化设备等新设施。光明村新开发的智能化大棚应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安装在传感器内的物联网卡实时上传大棚内的湿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农民通过手机便能实现通风、喷药等工作的实施,大大减轻了农业生产负担,提升了工作效率。

    (二)美丽乡村智慧监管系统不断完善

    光明村将党员、村民代表和部分热心群众纳入网格志愿者队伍,形成“三支队伍”网格管理服务格局,示范带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假如村民发现垃圾,可以打开手机在“e宁波”系统内进行反映,网格员会立刻联系保洁员进行处理,并第一时间内将处理结果进行回复,就这样,问题在家门口就得到了解决,这是目前光明村社会治理的缩影。

    (三)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光明村在原有的城区厨余垃圾运至市厨余垃圾处理厂处理、其他垃圾运至宁波中科发电厂焚烧的基础上,进行试点有机垃圾厌氧发酵成肥。通过第三方公司自主研发的餐厨垃圾处理机,加入自主研发的多种枯草芽孢菌种,做到把低价值、高油脂的有机废弃物转化为高价值的有机肥料,而这些有机肥料可以应用于生态农林业。取得了治污、能源、有机肥一举三得的成效。

    (四)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高

    作为全国文明村,光明村重视身边典型的挖掘。2011年起,以文明家庭为基础,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三和四美”文明评选活动。至今,全村有区级以上文明家庭651户,表彰“三和四美”各类先进22个,涌现了一批较有影响的道德典型,村党委书记郑绍琪、村民董亚娟荣获镇海区“十大爱心感动人物”。

    每年“光明梨花节”期间,光明村都会举办以“弘扬善文化、传承好家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品善”美食节、“观善”微电影、“积善”全家福等活动,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志愿者们还会结对陪同空巢老人游园赏花,传递社会正能量。

    三、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互联网意识不高

    如今互联网涉及的地区越来越广,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在光明村将互联网应用于社会治理属于新兴概念,农民普遍意识不高。目前留守在村里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妇女,老人和妇女受地理和历史因素的限制,文化程度不高,并不了解互联网,主动融入互联网,并将其融入到社会治理的意识也较为淡薄。

    (二)缺乏复合型专业人才

    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少不了专业人才的支援,农村现代农业的开展需要大量人才,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农村的年轻人口流失严重,尤其是那些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农村青年,他们往往选择去城市工作。这在农村地区造成了严重的问题,即专业型人才断层严重,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三)村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乡村建设的顺利开展,需要村干部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村民主动参与到其中。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方面村干部没有良好的组织和带动能力,不能有效地调动村民主动参与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部分村民缺乏主动意识,存在干部干得一身汗,村民还说风凉话的现象,“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

    (四)建设特色不显著

    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由于规划时间、周期较短,无法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与特色,导致主体特色不显著,也未能充分发挥连片成片的聚集效应。光明村虽然种植了大片梨花地,每年的“梨花节”也会吸引周边的部分游客前来观赏,但是梨花的花期主要在春季,花期较短,过了季节便没有了观赏价值。

    (五)后劲不足

    农村建设资金来源渠道主要靠政府投入和村民自行解决,但是政府的投入毕竟有限,不可能全包全揽、面面俱到,村民大部分又不富裕,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农村还是比较落后和发展缓慢。有限的资金投入在初次建设投入后变所剩无几,缺少增强乡村建设的新动力。

    四、对策与建议

    (一)提升互联网意识

    网格长和农民是“互联网+社会治理”的主体,也是实施“互联网+社会治理”政策的关键。当务之急是加强基层干部的互联网知识的培训。通过他们对农民进行引导,定期培训,掌握、使用实操技术,调动他们运用互联网参与村庄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提升“互联网+社会治理”的意识。

    (二)培养“互联网+农业”复合型人才

    充分利用周边高校的资源优势,尤其是对于有互联网、农业生产经营专业的高校,应当有意识地对人才进行引导,鼓励他们到基层就业。并且对于这部分人才也可以适当地给予奖励。

    营造良好的村民返乡创业的氛围,吸引外出的村民返回家乡,让他们体会到回家乡投身于“互联网+农业”事业也是不错的就业机会。并且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鼓励制度,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三)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

    村干部应当培养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一是要广泛宣传乡村建设的意义和政策,增强村民通过乡村建设来改变生态环境、居住环境,增加收入,并且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二是要充分考虑到村民的需求与建议,让村民参与到乡村建设内容的制定中來,乡村建设过程的监督也让村民参与。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乡村建设带来的变化,从而提升主人翁意识,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四)制定独具特色的建设规划

    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需要切实可行和突出特色的方案,在进行规划的时候应当对村庄进行深入,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充分考虑到农民意见的情况下,编制详细的规划。光明村除了春季的梨花节,还可以在其他季节开发相应的具有特色的产业。发展农旅结合的特色产业。

    (五)增添乡村建设新动力

    除了政府资金的投入,还可以引入社会资本的投入,加大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积极探索融资新渠道,以巧力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为乡村建设增添新动力。

    五、国有企业应当担负的责任

    移动、电信集团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担负着广泛宣传互联网知识,增强互联网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以及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重任。

    中国电信通信集团与甘肃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5年内之内,中国电信在甘肃投入80亿元,用于甘肃省政府在信息化基础设施上的建设。而此项战略协议的重中之重则是推进3G网络,将光纤拉进偏远的山村,为各家各户覆盖宽带,让农村村民的上网成为可能。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是通信行业的领头企业,整体基站在全国的覆盖量是电信和联通之和的2倍,4G基站数量是电信的4倍,这也意味着移动信号较为稳定,覆盖面较广。在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的增加农村宽带数量上,中国移动则通过地毯式的“扫村”(主要集中在每年的2,3月份,以挨家挨户向村民询问、定点设立咨询摊位的方式),向村民宣传网络,以提升农村的宽带覆盖率,促进互联网的发展。除了“扫村”之外,中国移动还会定期轮流委派员工去村里宣传互联网知识,在老年大学开设手机使用课程。网络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知识的推广使得农村互联网的发展成为可能。

    中移物联网作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出资成立的子公司,专业研发、设计物联网,生产物联网芯片,运用到智慧大棚,省时省力地完成农作物灌溉、施肥,并且做到出现问题及时反馈到后台,为智慧农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作者单位:武汉轻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