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翼翼”的教育

    王芳

    作为大人,当孩子向我们请教问题时,我们的回答不管是深思熟虑还是信口应答,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有时候影响之大甚至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老师,我有很深的死亡恐惧感,因为身体不好,我每天下午两点左右恐惧感会突然由0变成100,然后再回归0。”这个女孩子来找我的时候我感觉她有微微的玩世不恭,我想她应该不是第一次向大人诉说自己的困惑,也听过了无数次大人的回答——要么分析她的恐惧属于“杞人忧天”,要么断定她定时的恐惧发作属于学业逃避,或者把她的问题理解为天方夜谭……总之,大人给她明示或暗示了否定、评判和不解。而她,也都懂。她详细讲述了每次恐惧来临时的经过,我则认真地倾听。我问她,恐惧到达什么级别她无法忍受,会采用什么方法化解,她说心跳会给她信号,无法忍受时她会申请去走廊喘口气,然后情绪就会极速降至零。我笑着对她说,我感觉你不需要我的帮助哦。你对自己情绪的认知、识别和应对方法都了如指掌,虽然它可能像一个你不太喜欢的朋友,但它每次到访时,你处理得都很好! 她看着我笑了,说老师我明白了,我回去上课了。走出咨询室的门,她又回过头说:“老师,谢谢你!真心地。”我知道,相比其他大人,我做的唯一不同的一件事就是轻轻地“肯定”了她,“小心翼翼”地肯定了她!

    大人的教育,最危險的莫过于“想当然”——出于大众评审标准的评价、否定、甚至轻微讽刺。然而,太多时候,这种适合大众的“想当然”并不适合眼前这个孩子,否则他就不会来找我们。

    我经常在想,教育是什么?是当孩子站在舞台中央的时候为他欢呼鼓掌?还是当他在台下时,我们“小心翼翼”地对他说“没事的,你ok!”?我在无意中看到小学一年级对学生的英语作业要求是准确唱出课本某页的英文歌曲(课堂抽查)。不由想到,若是无法准确唱出,是否会有惩罚?对于一首英文歌,“准确”二字到底有多重要?而对于一个孩子,“不能准确唱出”会有多糟糕?大人的教育,真的“小心翼翼”了吗?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沙湾中学,深圳,518114)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