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企业工会如何通过劳动竞赛助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伍婵娟

    [摘 要] 当前建筑业已从高速增长步入中高速增长期,经济增长的放缓倒逼建筑业转型,对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文章拟从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现状及原因分析着手,探讨工会如何通过劳动竞赛助推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关键词]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劳动竞赛 工会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新常态下,中国建筑业的增长已从高速轨道转入中高速轨道,经济增长的放缓倒逼建筑业不断调整和转型,为此“人口红利”亟须向“人才红利”转变。如何促进建筑工人职业素养、技能素质及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成为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要求工会切实做好推动协调等工作。笔者拟从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现状及原因入手,探讨企业工会如何通过劳动竞赛来助推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1]。

    一、当前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行业准入门槛低,存在一定的社会认知偏差。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建筑行业逐步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建筑劳务市场长期存在刚性需求,使得行业准入门槛低,建筑产业工人队伍总体素质水平不均衡。虽然在大生产建设期中,产业工人队伍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识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涌现出了一批深受尊敬、广为人知的杰出代表。自20世纪90年代“文凭热”“唯学历论”的兴起,整个社会对人才的判断走进片面化的认知误区。准入门槛低、纯劳动力输出、居无定所等印象根深蒂固,加上建筑行业自身存在施工流动性强、室外高空作业多、危险性大等特点,社会认同度普遍较低[2]。

    (二)施工企业管控缺位,工人队伍储备不稳定。劳务分包制度在建筑业发展前期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打造出一支庞大的务工大军,提供充足劳动力资源。但用工体制上的管理与劳务两层分离也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对建筑总承包方而言,施工受制于劳务公司,丧失自主施工能力,无法直接管控施工队和班组;对劳务公司而言,因行业资质标准偏低及审查监管的不足,无力承担维权和队伍建设的职责;对务工人员而言,由原来相对稳定的建筑公司的产业工人身份改变为流动性频繁的短工劳动者,收入不稳定、社会保障措施滞后、自身法律意识淡薄,他们对所在企业、本行业缺乏归属感,促使他们只关注工资收入等短期现实利益的兑现,忽视自身素质提升、合法权益等長期利益,最终都影响了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和稳定。

    (三)现代企业技能培训缺失,高技能人才结构出现断层。随着国有企业现代制度的改革,企业大多愿意保留管理型技术人员,偏向于高学历的人才选择,逐渐忽略对技术工人的培训,忽视对职工技能方面的培养。长期的用工和用人职能分离,使得一线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减少[3]。一方面是参与项目建设施工的建筑从业人员,因自身不具备相应素质、不适应生产要求、工作效率低下等原因被优胜劣汰,造成大量劳动力不断地在市场内频繁流动;但建筑业所急需的具备一定技能和素质的劳动力又严重缺乏,特别是随着一批技术优良、经验丰富的老员工退休和离职,企业内部开始出现技能人才结构的严重断层。

    二、劳动竞赛助推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意义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注重提升建筑工人的劳动技能、生产技术等硬实力,也要注重提升其创新意识、维护自身权益等软实力;既要注重保障其物质基础,也要保障其被广泛认可的主人翁地位和各项社会保障。这些职能与工会自身基本职能高度重合,特别是在国企工会中能够发挥作用的余地很大,而劳动竞赛作为工会组织在基层一线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在调动积极性、提高生产率、促进企业管理等方面一直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一)有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企业通过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劳务队伍、班组或和个人进行奖励,吸纳专业性强的技术工人队伍进入企业,为工人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特别是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有更多保障,形成一支稳定的、素质较高且能够满足实际所需的骨干队伍,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二)有助于产业工人的意识觉醒

    随着一大批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新阶段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领军人物,在追求市民化和生活保障的同时,他们逐渐开始有工作、事业的归属需求,对稳定的就业和医疗保障有更高需求,对职业规划、学习培训的愿望和民主参与的意识也不断增强。通过开展竞赛活动,不仅能充分调动和激发产业工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还能发挥典型引领的群体效应,培养出一批技艺精湛的“匠人”,实现畅通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提升全员素质的目标。

    (三)有助于工会工作的协同发展

    劳动竞赛是在基层发挥工会大学校、大舞台、大家庭作用的最佳切入点,工会组织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群众性技术创新等活动,把企业中心任务化为产业工人自觉行动,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发展利益,在做好引导、支持、管理、服务工作的同时,同时还能促进工会工作协同推进、管理日渐规范,让基层一线职工有更强烈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各级党委充分体会到工会对中心工作的促进,真切感受到工会工作的价值与影响。

    三、如何通过创新劳动竞赛助推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随着多元经济的发展,劳动竞赛组织过程不严谨、形式内容无创新,职工群众参与热情降低,导致企业对劳动竞赛的重视程度逐渐下降,很多企业领导包括工会干部逐渐认为劳动竞赛已不再适应现代企业。但笔者所在企业在近年来多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实践证明,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形式和方法,劳动竞赛仍是加强工会组织号召力、激励职工群众创造力、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的有力抓手[4]。

    (一)科学制定竞赛目标,规范竞赛措施

    开展劳动竞赛要在促进安全生产、提高生产经营效益的过程中突出人的主体地位,通过量化指标、签订责任状、阶段性评比、日常检查督促等方式,确保竞赛从计划实施、工作部署到总结評比、考核奖罚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考核评分标准联系实际结合“达标”和“夺冠”的形式制定,既要在保障可操作性的同时又保证相对的先进性,分工到班组、到个人,责任到位、奖罚分明,使每位建设者明确目标、统一思想,形成最大合力。

    (二)充分激发产业工人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通过动员大会、阶段性总结表彰等方式,将奖励放在施工一线现场,及时公布竞赛团队和个人业绩,充分利用竞赛快讯、现场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网站等渠道全力造势、宣扬正能量,把思想和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竞赛的始终,不仅能营造良好的竞赛氛围,又能充分发挥激励的群体效应,引导广大一线工人弘扬劳模精神,逐步建立起产业工人应有的成就感与荣誉感。

    (三)积极响应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提升需求

    积极发挥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名师带高徒”、传帮带等优良传统,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对产业工人的教育与培训,包括文化、技术、安全及职业道德等方面,全面提高他们的职业操守和专业技术水平。同时通过创新工作室建设,让产业工人,特别是一线年轻有为的专业技术工人在先进引领示范下迅速成长,扩大其自身生存空间的同时,也使行业发展后继有人。

    (四)以企业文化激发产业工人主观能动性

    通过竞赛建立良好的队伍“生态”,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员积极性。以短期攻坚的主题劳动竞赛为例,为尽快实现施工目标,施工一线职工及工友身心已处于极度疲惫的阶段,企业工会应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鼓舞士气,可结合“送文艺下基层”“义务劳动奉献日”“青年突击队”、现场慰问等活动,并积极改善生产作业和生活环境,建设健康食堂、职工小家,维护其合法权益,营造以相互依赖和信任为基础的良好氛围,从而产生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结语

    随着建筑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的进一步规范,建设一支成熟稳定、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已经成为建筑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城市化建设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必然要求。作为工会组织,更应以《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为行动指南,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把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为推进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契机,积极发挥劳动竞赛等载体的优势,立足职能定位,结合工作实际,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游.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议[J].建筑,2015(5):35-36.

    [2]陈志远,等.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问题与应对策略[J].四川建材,2019(5):254-255.

    [3]黎劲.建筑施工企业基层工会工作开展难题及对策[J].企业文化,2018(5):98.

    [4]李淑玲.智能化背景下工匠精神的新结构体系构建——基于杰出技工的质性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9,36(8):11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