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及其保障体系的构建

    [摘要]大学生党员是党员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能否保持先进性关系到他们将来能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本文从把好“入口”,疏通“出口”,规范中间管理三方面着手,探索建立一个立体的动态循环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先进性;保障体系

    胡锦涛同志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指出:“各级党委(党组)要努力探索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大学生党员是党员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能否保持先进性,不仅关系到他们能否在大学生群体中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更关系到他们将来能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如何保障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已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党员先进性的内涵

    党员先进性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党员在思想、态度、心理、行为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符合党的先进性质要求的属性或特性,是党员标准和党员作用在社会实践中的现实表现[1]。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十分重视党的先进性问题,在执政条件下,党的先进性更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然而,党的先进性又不同于党员的先进性,但二者又是密不可分的,党的先进性首先来自于党员的先进性,同时,党的先进性决定并要求共产党员也必须保持先进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关键是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现状分析

    从文献报道的情况看,当前大学生党员总体上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立志献身党的事业,且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好的群众基础,是经过学校党组织严格考察、积极培养而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中的优秀代表[2]。但是,在肯定总体情况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大学生党员队伍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些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入党动机不纯,存在着一定的投机性,希望通过入党来加大就业的砝码;个别学生虎头蛇尾,入党前表现得积极进取,入党后逐渐松懈,放松了对自我的要求,优越感、功利心等现象浮现[3];一些学生党员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纪律松懈,迟到、早退、旷课习以为常,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多门课程不及格,在学生中造成恶劣影响;更有少数学生党员为了考试过关或取得好成绩,不惜冒险作弊,受到学校处分;甚至还有一些党员在入党后理想信念动摇,丧失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党员的形象以及在学生群体中的威信,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先进性更是无从谈起。

    三、构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保障体系

    1、把好“入口关”,提升党员质量

    学生党员的质量是党员发展工作的核心,是党组织先进性的重要保障,更是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保障。因此,在高校学生党员组织发展工作中,必须把好“入口关”,提升党员质量。

    (1)、扎实做好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工作

    入党启蒙教育是激发学生认知信仰、培养道德的前摄启发;有效的入党启蒙教育,可以调动学生潜意识中对信仰的认识,将其内在自发的对党的认知转化为外在的自觉的坚定追求,从而党的理论就可以更加深刻地对学生起到指导作用[4]。因此,高校党建工作者要高度重视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在实际工作中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式,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关心”,变“顺其自然”为“积极培养”;利用好新生入学教育的契机,安排新生入党启蒙教育的专场讲座,向广大新生介绍大学生入党的相关知识和条件,启发新生的入党意识,激励他们在政治上有所追求,鼓励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2)、加大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力度

    学生提交入党申请书后,尽快为他们安排入党联系人,帮助其端正入党动机,提高对党的正确认识。同时,以党章学习小组为载体,通过开设党课、举办专题讨论会、参观革命纪念馆等形式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治主张;充分利用学校电台、报刊、网络、宣传栏等宣传阵地,阐述明晰大学生入党的重要意义;广泛开展先锋示范教育,宣传学生党员及学生党员群体的先进事迹,不断激励和启迪学生把“做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作为大学生活的目标之一。同时,健全入党前“三级”培训考核机制,即班级党章学习考核、院级党课学习考核和校级党校培训考核;明确规定,党章学习小组学习考核合格方可参加团员“推优”,学院党课考核合格作为进入学校党校学习的条件之一,参加学校党校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是党员发展的必要条件。

    (3)、充分考量发展对象

    严格把握党员组织发展工作程序,坚持“三提名一答辩三结合”,充分考量发展对象,切实把好党员发展入口。首先是“三提名”,即在团组织推优时,坚持团支部提名、班主任提名、班级党支部提名;然后是“一答辩”,每个入党推优分子必须接受由正式党员组成的考核小组的质询,由正式党员通过答辩的形式再次考核推优对象的入党动机以及对党组织的认识程度。最后是“三结合”,结合党组织、团委学生会、入党联系人的平时考察情况,确定发展对象。

    (4)、严把预备党员转正考察关

    “四考一看”严把预备党员转正考察关。一是“考德”,采取走访班级同学、宿舍舍友、社团同事等办法,考察其道德品行与思想品质。二是“考学”,以理论测试、答辩会等方式考察预备党员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党的方针政策及中央精神的学习情况。三是“考勤”,考察预备党员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查其纪律观念和大局意识。四是“考绩”,通过预备党员述职和入党介绍人、支部委员、周围群众综合评议,考察其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五是“回头看”,由预备党员对预备期内的思想历程和学习工作情况回顾总结,撰写认识体会和综合汇报。通过支部严格审查、认真考察,上级党委谈话、集体研究,思想上进、表现优秀的按期转正;对违法违纪、缺勤失责、影响不良的,予以批评教育,延期转正;错误严重、屡教不改的,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2、加强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切实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

    在党员后续教育管理上,坚持开好学生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与学生党员的“述责答辩会”,切实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长期以来,学生党支部一直将民主生活会制度作为锻造和提高党员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素质的平台。通过定期的开展组织生活,能够时刻提醒学生党员牢记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并通过不断的学习交流,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提高个人的思想素质与党性修养。学生党员“述责答辩会”是学生党支部对学生党员进行年度考核的重要环节之一,以答辩会的形式帮助学生党员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明确自身职责。实践证明,“述责答辩”有利于学生党员严格要求自己,也有利于加强广大群众对学生党员的监督,更有利于支部对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提高党员素质,把好党内教育的“培养关”,更好的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同时,通过对十佳优秀毕业生党员,十佳学风建设优秀学生党员,十佳学风建设优秀学生党支部,示范党员和示范党支部等标杆的评选和表彰,加强先锋示范工程建设,增强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切实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5]

    3、健全不合格党员处理机制,疏通不合格学生党员“出口关”

    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是坚持从严治党、纯洁党员队伍、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建立大学生党员先进性保障体系,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健全不合格党员处理机制,疏通不合格学生党员出口关。

    (1)、坚持标准,严肃处理违法违纪学生党员

    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有严格的纪律规定,所谓“铁的纪律”就是对共产党执行纪律之严格的形象描述。对于盗窃、斗殴、考试作弊等违法违纪的学生党员,给予开除出党处理。

    (2)、立足教育,注重问题学生党员的教育转化

    对于多门课程考试不合格,学习成绩较差,业务能力不强但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的学生党员,主要采取教育转化的方式,安排素质较高的党员作为联系人,帮助他们制定整改措施,促使他们努力成为合格党员。

    (3)、加强过程管理,探索建立大学生党员预警教育机制

    大学生党员预警教育机制是加强对大学生党员过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机制。首先是围绕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要求,制定一套适合大学生党员的评价标准,让党员先进性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和量化考核指标上。在此基础上,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党员及时亮蓝、黄、红牌警示,并给予对应帮扶教育。它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了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指导性和预见性,让党组织能够更加及时准确的发现问题学生党员及其存在的问题,更加及时有效的进行提醒、教育、诫勉谈话,从而转化其思想行为,促进学生党员健康成长。在此过程中,也让所有学生党员在这种警示预警教育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从而对保障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发挥重要作用。

    四、结语

    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大学生党员先进性要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大学生党员先进性保障体系的构建也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我们必须把它作为高校党建的一项长期性任务,及时把党在自身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与创新成果提炼、升华为科学的制度规范,不断健全完善党员先进性的保障体系,使其能够始终发挥长期有效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盛根.党员先进性及其保障机制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5

    [2] 朱新力.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29(4)

    [3] 蔡炜炜.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问题探讨 [J].科技信息,2013.19.

    [4] 吴婷,殷凤,罗晓晋.论大学新生的入党启蒙教育[J].传承,2013,7

    [5] 胡俊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探讨[J].新西部,2014,9■

    [作者简介]胡俊祺,(1986-),男,广东英德人,硕士,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