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育扶贫的现状及展望

    赵宇虹

    

    在我国减贫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过程中,教育扶贫已经成为我国摆脱贫困,走向未来的治本之策。也是我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良方。国家在教育扶贫政策提出后,不同人群都得到帮扶,且成效显著。但新问题、新困难逐渐显露,教育扶贫工作也将面临着重重难关。教育扶贫工作必须在精准扶贫的前提下,以贫困学生和家长为主,兼顾物质和精神的全面发展,注重教师的发展性需求,对自然灾害的发生,采取积极的应对之策,保持教育扶贫的可持续发展。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调研扶贫攻坚,强调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教育扶贫是在精准扶贫提出之后,国家重点出台的政策,作为彻底稳定脱贫的重要推手着重解决贫困特别是农村的贫困问题。2015年4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就是用自己既有的知识和物质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样还不如将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获得物质的方法传授给那些需要的人。这样就算是离开了传授知识的人,接受知识的人也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生存和生活下去。教育扶贫,就是指在贫困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通过为贫困人口提供教育投入和教育资助使其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进而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最終摆脱贫困的一种扶贫方式。

    一、教育扶贫的意义与优势

    教育扶贫关乎个人成长,关乎民族和国家的长远发展。教育扶贫旨在扶智,利国、利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12年1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就强调“治贫先治愚”。知识改变命运,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做到位,要让下一代带领家人和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就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贫困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家庭来说并不是真正的可怕,可怕的是人民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缺失,是比物质缺乏更严重的贫困。如果一味的在物质上帮助老百姓,不能使他们掌握真正的生存、生活本领,那么这种帮扶一旦停止,老百姓又会回到自己之前的生活状态。可能还会有人因为得到过政府的帮助,一味追求不劳而获,而变得更加懒惰,生活状况又会回到之前的状态,从而无法真正的、彻底的摆脱贫困,还会被贫困再一次囚禁。那么,要在这些贫困地区实现脱贫和同步小康,仅靠输血是不够的,更需要培养造血功能,教育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再生作用。同时教育扶贫也是用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良方。中国有句古话“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在现实生活中,富贵和贫困都可以通过代际传递,但这种传递不是遗传因素,不是与生而来,后代的先天资质和成长,是决定这种代际传递是否可以继续下去的重要因素。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脱贫关乎物质,更关乎意识,而教育正是意识脱贫的重要途径。事实证明,教育扶贫既是减贫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防止返贫问题产生的途径。

    二、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扶贫出台的主要政策

    国家一直很重视教育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特别是十八大之后出的教育扶贫政策,精准的聚焦到具体地区,具体学校,具体家庭,具体老师和学生,坚决做到不让一人掉队。在如此精准的工作下,教育扶贫政策覆盖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民族教育等诸多领域:

    (一)学前教育:2011年开始实行三年行动计划,支持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并且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原则进行资助;2017年还实行了“一免一补”政策,即注册电子学籍的学前幼儿且按年龄界定为学前一年幼儿可享受学前一年免保教费,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可享受学前一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

    (二)义务教育:2001年实行“两免一补”政策;2011年国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在农村和城乡公办寄宿制学校就读的学生按照每位学生每天3元标准实行改善教育阶段学生的营养计划;同时,对城乡公办寄宿制学校中的寄宿生按小学阶段每位学生每年1000元,初中阶段每位学生每年1250元的标准补助生活费;2013年开始对教学条件较差的地区进行改善。

    (三)普通高中教育:2010年开始国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孩子实行免除学杂费(不含住宿费)并且按照每位学生每年3000元助学金进行资助的政策。

    (四)中等职业教育:2012年实行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可享受贫困家庭中职学生扶贫资助政策,并且也拥有免除学费和助学金支持的权利。此外,国家还建立职业教育团队进行对口支援,打造高端技术技能的人才队伍。

    (五)高等教育:2007年建立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等一系列资助体系,其中建档立刻贫困户家庭的学生可以优先享受新生入学资助、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政策;2012年还建立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机制。

    (六)民族教育:2003年实行教育援藏、援疆政策;2006年展开少数民族预科班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2009年展开四川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2010年对新疆、西藏高校开展团队式对口支援;2015年开展了新疆与内地省市中小学“千校手拉手”活动。除此之外,国家通过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让每一位孩子不论身处何地都可以享受公平教育和高质量教育;还有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等等一系列政策。

    过去的教育扶贫工作主要是针对农村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的适龄儿童展开的,其实际上呼忽视了很大一部分人群和地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急速发展的要求,在被帮扶群体方面,现在的教育扶贫政策开始将办学主体,师资队伍和受教群体三个方面统筹兼顾,共同发展,尽量补齐所有存在的短板。在实际工作当中,国家具体要求各个地区的扶贫干部精准建立教育扶贫台账;稳步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避免出现因贫失学辍学;在少数民族地区还开展普通话培训教育等等来提升帮扶地区的教育水平。在教育帮扶资金的来源上,扶贫资金的渠道也开始变得多元化,不仅仅是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按一定比例共同分担,现在还出现了许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来为国家的教育扶贫出一份力,让更多孩子获得读书机会。

    三、当前教育扶贫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

    近年来,国家投入在教育扶贫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强,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面临新形势,教育扶贫工作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一)一部分农村家长对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家长仍信奉“读书无用,不如打工”的观念。在国家加大力度进行农村教育扶贫观念、教育重要意义等等一系列宣传的今天,仍然还有一部分家长依然认为即使不接受教育只要有蛮力也是可以养活自己的,并且是没有风险的。这主要因为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使得他们更加觉得教育投资是只有支出没有收益的,因此不愿意支持子女读书,这就可能会增加贫困代际传递的风险。

    (二)偏远地区教师流失严重,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被迫去城镇读书。虽然政府加大教育资源建设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幅改善。但是,仍然无法阻止偏远地区教师流失現象的发生。一部分留在这些偏远地区的教师,特别是年轻的教师开始转向资源和条件更丰富的城市发展,这些年轻教师的流失导致教师老龄化严重,创新教育严重不足,导致了教学质量下降,教学质量下降导致了学生的流失,学生的流失就会导致学校的合并甚至是撤销。在农村没有了学校,一部分困难家长因没有经济条件支持子女读书,导致子女被迫选择放弃读书;另一部分贫困家庭为了让子女更好的接受教育,只能被迫去城镇租房,额外增加了家庭支出,使原本不富裕的生活更加的艰难。

    (三)新冠疫情给教育扶贫工作提出新的挑战。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网课成为主要授课方式。学生在家里要使用手机、电脑等智能工具进行学习、答疑、做作业、考试等。

    四、深化教育扶贫工作的对策

    (一)教育扶贫以贫困学生为中心,物质帮扶与心理扶持相结合。教育扶贫不止要针对学生进行物质方面的帮扶,更要关注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心理,面对学生和家长对接受教育所表现出来的消极态度和片面观点,要积极的去引导他们。可以专门开展讲座,使学生和家长从心底里接受这样摆脱贫困的方式,不要让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要让他们明白接受教育之后是终生受益匪浅的。还可以系统地有针对性性地对家长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教育问题咨询,对他们担心的问题给予正面的回答,排除他们的顾虑。这样,学生家长心理存在的疑惑得到了解决,学生就可以安安心心的接受良好的教育,为整个家庭未来的命运争取到改变的机会。

    (二)多举措保障艰苦地区任课教师来得了、留得下、待得住。近年来,我国加大力度引进特岗教师,但如何使这些教师留下来却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国家对偏远地区的资助,改善了学校的食宿状况以及教师授课所需要的设施条件,但是这些都是在物质方面使教师得到了满足。在物质方面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教师更注重的其实是发展性的需求。

    (三)针对新冠疫情,教育扶贫工作必须做出积极应对。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各级教育部门为落实“停课不停教、不停学”采取了线上授课的模式,让广大同学在家里就可以接受教育。但大部分贫困地区网络信号不好,购买智能工具有困难,这些问题不可忽视,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疫情当前,对于经济确实有困难的学生要进一步加大经济扶持力度,或者变通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不可一刀切。对于需要心理支持的学生,调动社会力量给予科学、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加强对贫困学生的监管。通过加强与贫困学生及家长的联系,及时准确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一人一策。

    五、结语

    现阶段面临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完成,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也要正视很多问题是有待发现并解决的。政府在发挥主导作用,制定政策的同时,社会全体都要自发主动参与,大力推动教育扶贫政策实施,促进教育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要在2020年“脱贫不脱策”的情况下,更加发展好教育扶贫。

    (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