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优秀学科及人才梯队建设策略的探讨

    摘要:学科建设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强势的学科团队,完善的学科体系,特色的学科方向是医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增强科研实力的基础与关键。多年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凝练学科方向、培养优秀人才、全面提升医院的医教研水平。本文结合医院实际,探讨以疾病为中心的学科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管理与创新。

    关键词:学科;体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1-0108-02

    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始建于1972年,是黑龙江省唯一集肿瘤预防、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占地面积23.36万m2,开放床位3488张,年门诊量558451人次,出院131139人次,年手术30021例;拥有48个临床科室,16个医技科室,12个教研室,5个研究所,现有职工2467人。

    2017年学科在《最佳医院排行榜(综合)》位列第96,肿瘤专科在最新《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中位列第11。学科拥有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1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领军人才梯队3个、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1个及15个诊疗中心。

    近年来,医院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医院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和医疗技术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科建设与教学科研实力显著增强,逐步建成学科布局合理、资源配置优化、医疗技术优良、科研教学配套、社会服务满意的国家级肿瘤区域医疗中心,为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科研教学型医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医院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医院缺少国家级一流的学科和专科、缺少国际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缺少科技创新团队、缺乏高层次科研课题(863、973)、高水平科技论文(Nature、Science),国家级成果。为此,我们在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建立以疾病为中心的学科体系,促进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多方举措调动人才积极性,培养高层次人才,逐步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构。

    1 建立以疾病为中心的学科体系

    优化学科结构、强化优势学科、在保证扶持重点、凝练特色的基础上,建立以疾病为中心的学科体系,对若干学科进行重点扶持。经过多方论证、调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出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Nn10计划”项目资助实施方案》(N代表入选若干学科,入选学科经费n×100万人民币(n≥1),连续资助十年),通过公平竞争方式,择优、分批精选优秀学科团队进行资助。

    1.1资助范围和条件

    资助的学科团队应具有前瞻性,符合国家、哈尔滨医科大学及医院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有较好的基础,并能有效地实现学科发展的目标;符合《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发展需求,以疾病为中心,具备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相对合理的人才队伍,且注重吸收国内外学术力量的参与;医院二、三级学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均可作为首席专家,集合多科室实力,以疾病为中心,强强联合。

    1.2项目评审流程

    历经申报、函审、现场评审三阶段:共10个团队申报,280余人参与其中;邀请国内在各专业领域有卓越成绩和权威的10位专家进行函评;组织现场评审会,邀请7位院外著名专家作为评审。首批5个学科获得“Nn10”先锋项目资助,5个学科获得Nn10培育项目资助。

    1.3项目管理

    (1)“Nn10”计划项目建设周期为10年,首批项目经费100~25万元/年。主要用于学科平台条件建设费、学科梯队建设费、科研活动费、人才引进培养费、学术交流合作费等。项目考核管理由专人负责,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疗、教学、科研等逐项建立档案、跟踪管理,由学术委员会评估,进行年度考核、中期考核、终期验收。

    (2)獲得资助的学科团队首席专家与子项目负责人(PI)享受项目津贴,在学科建设期间,首席专家给予项目津贴20万元/年,PI(最多不超过5人)给予项目津贴10万元/年/人。PI人选不局限于本院职工,外院PI不享受项目津贴。

    (3)中期目标(五年)考核优异的学科团队给予奖励100万元人民币,终期(十年)目标完成的学科团队给予奖励500万元人民币。

    1.4重点任务

    获“Nn10计划”资助的学科团队要以建设高水平学科、培养杰出人才、产出重大成果为重点,精心遴选打造学科团队、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培育学科优质资源、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要积极努力完成项目建设目标。

    建设高水平学科:以国内一流学科水平为参照,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以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及医教研水平提升为主要内容,在全国权威机构排名前五(包含第五)名。

    人才培养:引进或自主培养以下其中一项,中组部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长江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青、杰青;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医疗:(1)以临床应用和临床研究为核心,有自主创新的诊断、治疗适宜技术并在临床应用与推广,且收录到国家级诊疗指南≥1项,参与国家级诊疗规范或指南的编写,编委之一;(2)提升医疗质量、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8%,手术科室三级以上手术占比≥90%,开展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控制并达到国家要求,科室专科化水平达到90%,从而引领国内该学科疾病的治疗方向;(3)区域医疗辐射能力达到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的标准(如外省市患者比例10%~15%,为外省市培养医师等)。

    教学:省级以上名师,国家级规划教材副主编以上。

    科研:(1)资助期间获得临床研究和基础科学研究重大创新突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或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或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重大课题;(2)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切入点,进行全链条式的研究模式——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流行学特征。成果以发表高质量、高水平原创研究文章为主要考核指标。中期考核(五年)SCI收录论文影响因子>5的原创性论文≥10篇或影响因子>10分的原创性论文≥2篇;终期验收(十年)SCI收录论文影响因子>5的原创性论文≥30篇,影响因子>10分的原创性论文2~3篇或影响因子>20分的原创性论文1篇。1~2项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获国家授权,并具有转化临床应用前景;(3)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国家级二等奖以上科研成果;(4)在中华医学会、中国抗癌协会、CSCO、中国医师协会国家级学术团体任副主任委员以上职务。

    2 优化梯队结构,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采取早发现、早培养、早重用的原则,为人才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加快学科后备带头人及青年骨干的培养,建立高素质的学科人才梯队,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学科间人才交流合作;引进培养一批有明显学术优势、发展潜力及国内有影响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1)加大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国内外顶尖学科进行一对一的培养,紧跟世界前沿水平。

    (2)将人才培养纳入考核指标,在科室考核、科主任考核中,不仅包括学科建设、医教研水平,更将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逐步形成合理的人才結构队伍。

    (3)加大对青年人的培养,2004年设立海燕基金,现已资助经费1400万元;2015年设立青年精英基金,已资助经费180万元;2015年设立优秀青年留学基金,已资助经费270万元;2017年出台杰出青年项目,资助3年,每年资助10万;2017年出台拔尖青年人才项目,资助3年,每年5万。对获得项目的青年人才,除在科研基金上给予资助,医院还在职务提升、职称晋级、出国学习开会、科研课题申报、新技术开展、实验条件等方面,采取“按需支持”方式给予重点扶植,充分释放人才创新潜能。

    (4)注重全口径考核,建立青年医师考核档案,以考代评,考核成绩作为出国留学、职称晋升的重要指标,逐步建立杰出人才库。

    (5)“引”“培”并举,制定激励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出台《优秀人才津贴实施方案》《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经费》。

    (6)主办国际学术会议,为人才提供平台。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加大培养力度,与美国MD Anderson结为姊妹医院,与西雅图瑞典医疗中心、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建立了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关系。

    3 重在建设,预期效果指日可待

    “Nn10”计划资助学科通过五至十年的建设,使每个项目的学科水平在全国权威机构排名前十名,医院学科整体实力进入中国医院综合声誉排名。医院人才梯队实力不断增强,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学科带头人。医院将拥有优青、杰青、长江学者、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注重以疾病为纽带的学科发展思路,重视人才培养,坚持学科带头人与合理人才梯队并重,“引”“培”并举,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学科建设上还将不断探索,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责编:陈静姝)

    基金项目:哈尔滨医科大学创新基金(2019-KYYWF-

    0407)

    作者简介:李晓丽(1981—),女,黑龙江肇东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