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贡献

    崔玥

    摘要:黑龙江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通过“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和大庆油田、北大荒、大兴安岭林区的开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立足本省实际,发挥资源优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重化工基地,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支援全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建设;开发;贡献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l-0475(2015)12-0023-02

    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9年,黑龙江省经过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同时,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特别是通过“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和大庆油田、北大荒、大兴安岭林区的开发,把黑龙江省建成了国家重要的机械工业、石油、粮食和木材基地,对支援全国起着重要作用。

    一、“一五”、“二五”时期的重点工程为国家重工业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新中国成立不久,为了尽快将满目疮痍的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起来,党中央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东北人民政府即组织沈阳、丹东、营口、瓦房店等地23个重点企业北迁黑龙江,主要落户于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地,这些北迁的工厂迅速壮大了黑龙江的工业力量。此外,“一五”时期国家的156项重点工程有22项落户黑龙江。五年间,经过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共建成2400多个工程项目,其中限额以上的工程122个(已竣工投入生产的有78项),12个重点项目和一些大型企业的先后建成,构筑了黑龙江省工业发展规模和框架,使黑龙江省形成了以重工业和基础工业为特征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密集地,成为一个机电、冶金和煤炭工业比较发达的新兴工业区。

    随着我国“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的实施,黑龙江的工业生产能力有了巨大增长,许多重工业产品在全国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填补了我国在重工业领域的空白。有“共和国国宝”的中国第一重型机械厂,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成套重型机器的历史;有“共和国掌上明珠”北满特钢,填补了我国特钢历史多项空白;哈尔滨锅炉厂的建成投产,改变了我国不能制造中型、大型火力发电站所需要的中压、高压锅炉的历史;东北轻合金加工厂是我国第一个最大的铝镁合金材料加工企业,开创了中国铝镁加工事业;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是新中国首批六大航空企业之一,中国最大的直升机制造基地;哈尔滨轴承厂是我国轴承行业的骨干企业,生产能力、制造工艺、规格品种当时居国内第一;哈尔滨量具刃具厂是我国工具制造行业中第一个生产通用量具、标准刃具的大型企业,代表了国内工具行业的最高水平;佳木斯造纸厂为发展我国造纸工业和铜网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哈尔滨电碳厂是我国第一座生产石墨制品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企业;富拉尔基热电厂是我国第一座高温高压热电厂,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动力资源;哈尔滨汽轮机厂制造出中国第一台1万千瓦水轮发电机,是全国生产大型电站设备和船用汽轮机制造基地。这一时期的大规模建设,使黑龙江省工业产值有了显著增加,以1962年为例,黑龙江省石油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2/3;木材产量占全国113;原煤产量为全国第4位;电站设备产量占全国2/3;货车、轴承、量具刃具等也占全国产量近113。黑龙江迅速成为一个以冶金、机电、石油、煤炭、木材等工业为主体,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门类较齐全的综合工业基地,黑龙江的工业为新中国工业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黑龙江由此获得了“共和国长子”和“共和国工业摇篮”的美誉,新中国的工业化从这里开始起步。

    二、三大开发和建设是国家经济起步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黑龙江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在推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更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十分巨大的历史贡献。

    (一)大庆油田的开发,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保障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改变中国石油工业十分落后的状况,党和政府把发展石油工业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1959年9月26日,大庆油田诞生。在环境恶劣、设备缺乏、生活艰苦的极其困难条件下,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广大石油战线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满腔热忱和冲天干劲,成功地拿下了大油田,创造了世界石油史上的奇迹。在党中央和黑龙江省委的领导以及全省人民的大力支援下,油田开发建设进展迅速,1960年底共生产原油98.5万吨,有57万吨运往全国各地。1962年,大庆油田第一次出口,我国由石油进口国转变为石油输出国。1963年底,大庆油田已初具规模,当年原油产量400多万吨,三年累计原油产量达到1166万吨,占同期全国原油产量的51.3%。至此,国家投资已全部收回,并开始为国家积累资金。

    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为我国实现原油产品自给,结束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它不仅使黑龙江一跃成为国家的重要石油基地,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落后面貌;还培育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大庆精神和以“自强、自律、负重、拼搏”为主要内容的“铁人”精神,创造了“三老四严”等队伍建设经验和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新型矿区建设经验,树立了“五面红旗”人物典型,造就了一支敢打硬仗、勇创一流的优秀职工队伍,使大庆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二)北大荒的开垦,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粮食保障

    1947年,按照党中央、毛主席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部队和地方抽调一批干部奔赴北大荒,组织创建了第一批公有制机械化农场,拉开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序幕。一批又一批以复转军人为主体的垦荒大军,从战场走向荒原,从城市走向农村,从事着前无古人的农业机械化事业。他们中间有数以千计的身残志坚的荣誉军人,有王震将军率领的铁道兵七个师的17400名复转官兵,有1958年从各军种兵种转业来的十万官兵,有1955年响应团中央号召来北疆的京津鲁冀等地的10多支青年志愿垦荒队,有1959年来自齐鲁大地的六万支边青年,有1968年从京津沪浙等地来北大荒的50万城市知青;还有数以万计的各地高等院校毕业生,投身到北大荒波澜壮阔的开发建设事业中。其参加人数之多,拓荒面积之大,开垦荒地之苦,在我国移民开发史上是少有的,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垦荒史上的奇迹。他们在冰冷、偏僻、荒蛮的土地上,忍受着恶劣的生活条件和繁重的体力劳动,垦荒种地,建房筑路。到1960年,庞大的地方国营农场与中央直属农场两大农场体系和若干省属农场、县属农场、劳改农场、军垦农场群已经形成,全省国营农场92个,耕地达l767.7万亩,把昔日被人们称为“北大荒”的沼泽荒原,变成繁荣富庶的“北大仓”,使之成为我国最大的垦区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北大荒的开发建设,不仅扩大了农场的建设规模,同时也极大促进了农场的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确立了北大荒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垦区开发建设成为农场布局广泛、机械化水平较高、农业和各业协调发展、管理体制比较完善的国家主要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粮食保障。北大荒的开发建设者们,在贡献青春、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和培育了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北大荒”精神,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北大荒”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成为激励全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大兴安岭的开发建设,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木材保障

    1955年7月起,黑龙江省委决定开始在大兴安岭林区进行综合性营林事业建设,按林业部总体规划调集了转业官兵、干部、工人、民工6000余人参加开发建设,广大干部、工人和职工家属冒着零下50多度的风雪严寒,砍道影、清泥沼,铲塔头,截冰河,用斧锯、锹镐等简陋工具,以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在高寒禁区的原始森林中筑路建房,并摸索出了爆破法、土烤法和保温法等高寒地区的冬季施工经验。在高寒禁区的原始森林中建立了12个林业局、64个林场、110多个居民点,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建筑简易和砖瓦房舍24万多平方米,修筑“嫩漠”和“三塔”两条公路733公里。架设电话线路348杆程公里,生产木材337000立方米,开垦与耕种土地近7000垧。1964年,铁道兵3、6、9师近8万官兵作为会战先锋挺进大兴安岭,开始分段修筑铁路。他们为构筑大兴安岭与外界通道,开发建设大兴安岭做出了巨大贡献。1966年10月,加格达奇至塔河段铁路铺轨通车,打通了岭南和岭北的交通要道。1967年6月,嫩江至加格达奇段铺轨通车,大大缩短了从内地到大兴安岭林区的路程。到1977年底,全区共建成8个林业局、51个林场、30个贮木场、年产木材达276.9万立方米,累计向国家提供商品材l733.8万立方米,向国家上缴税金16344.5万元,极大地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

    大兴安岭的开发建设经历了一个“三上两下站住脚”、“苦战严寒破禁区”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八万铁道兵指战员勇做开路先锋,用汗水、青春和生命把昔日的原始林区变为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社会功能比较健全的初具规模的国家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为建设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在开发建设大兴安岭林区的过程中,形成了“拼搏、创业、务实、奉献”的大兴安岭“突破高寒禁区”精神,为黑龙江省的精神宝库增添了独具特色的鲜活一笔。

    黑龙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立足本省实际,发挥资源优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社会主义建设先进人物,并由一个经济基础薄弱、工农业落后省份发展成为国家的重要工业基地和石油、粮食、木材生产基地,特别是重型机械、发电设备、军事工业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国营农场的发展规模、耕地面积和机械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谱写并铸造了黑龙江省创业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