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助审题立意更深刻

    ◆摘? 要:从2015年起,以主题丰富、材料复杂、思辨力强,并加入了情境限制和任务驱动的新材料作文,开始登陆高考语文的舞台,令人耳目一新,审题立意,是写作的前提,也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审题立意;方法思考

    审题立意是作文的起点。一旦审题立意出现偏差,即使思路再清晰,结构再完整,语言再华丽,一切都付之东流。考生要仔细研读材料,思考和辨析材料。成功的作文前提必须是准确的审题。所谓思辨,即思考辨析,它必然是一个理性的过程,表现在作文中就是学生对作文材料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审题立意的思考,以及对论证材料是否适用和深刻程度的辨析。

    笔者对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提出以下三种思考:

    1抓关键句(关键词)法,需要全面地看问题,避免片面地看问题

    作文材料里的关键句子往往暗示着作文材料的中心。因此,部分材料作文中,可以把阅读和思考的重点放在材料的关键句子上,通过分析把关键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这类材料中,关键句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常常是命题人或材料中主要人物的评议性语句。2020年的北京卷作文题就属于这一类:(材料主要介绍北斗全球组网)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关键句已经明确,考生很容易立意。但是,有些材料,命题人需要考生自己提取关键词,如下: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大部分考生很容易找出材料中“诚信”这个关键词,就会围绕“诚信”展开论述,比如考生写到“诚信铸就成功”,那么很明显就是偏题了,为什么呢?因为材料还给了第二段“500万”的一个调查,当“500万”在材料中反复出现,我们就不能不考虑,出题人是有意让它成为关键词之一的,结合刚才的“诚信”,“500万”就可以引申为“诱惑”,两个关键词合并,“面对诱惑,坚守诚信”才是最佳的立意。

    2由果溯因法,需要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分析问题

    作文的审题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作文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如何分析材料使最终的写作不流于表面,如何从材料这一表层解读出问题的本质关键,使我们在思辨性作文材料中的重要一环。如2015年全国卷Ⅰ的“父亲高速打电话被女儿举报”的材料。

    根据由果溯因法: 当我们从这一事件的最终结果向本源追溯时,我们不难发现,小陈举报父亲的原因主要时处于对父亲生命安全的考虑,处于对父亲的爱,出于对法律法规的遵循。由此作文立意的角度可以站在赞扬小陈不念及亲情,敢于监督,遵循规则,尊重生命的精神。

    但是有些材料作文,我们在由果溯因时,需要慎重,比如下面这则材料:

    “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曾经一名18岁女生的一篇关于自己、关于贫穷、关于希望的文章看哭了无数人,这名女生叫王心仪,在高考中取得了707分的成绩,被北大中文系录取。

    材料主人公的生活态度正是她对待贫穷的态度,王心仪的人生虽然一直和贫穷相伴相随,但她却敢于直面困难,迎着困难的逆风勇敢起舞,在与磨难共舞的过程中培养了乐观,坚强的生命态度。而不是在贫穷的人生中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最终放逐自我。从这个角度,我们就可以抽取出材料的准确立意:贫穷也能够磨炼人的意志等。但是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避免陷入为贫穷唱赞歌这一单一的角度,而陷入一贫穷就会成功的误区。这是一种片面、单一的思维,不是思辨性的写作。感谢贫穷的原因,并不是贫穷本身,而是你在战胜贫穷中收获的精神财富:诸如意志力的培养、不屈不挠的姿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等等。

    3情感态度法,需要联系看问题,避免孤立看问题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不是单一、孤立地存在的,他们彼此联系,相互依存。其中很多事物之间是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存在的。在审读材料时,如果能在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中,认真推理,就可以找出造成这种结果的本质原因,而这正是作文的最佳立意所在。

    部分的材料作文,材料中的某些语句明确地表达了命题者的情感态度,审读材料时,要认真审读这些语言信息,揣测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如下面这则材料:

    生活就像三类鱼。第一类:鱼缸中的鱼。被装在精致的鱼缸里,并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美丽动人。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欣赏它。他特别高兴,后来没有人来欣赏它了,它几乎被人们淡忘。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生活在狭小的空间,忧郁而死。第二类:池塘中的鱼,被饲养在池中,初阳中钻出水草觅食;傍晚又钻进水草酣睡。突然有一天,一张大网撒向鱼池,所有鱼被一网打尽。第三类:海中的魚。所有的海鱼组成一个大集体,无止境的漫游,没有任何约束,每天与大自然做着无止境的搏斗。有的死了,其中一些则幸存下来。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材料:第一类鱼看似美丽动人,实则一无所有,生活并无价值。第二类鱼生活安逸,却也毫无价值,终遭大网捕杀。第三类鱼为自由而搏斗,虽然会有可能失去生命,那种死亡是值得的,因为它们真正体验过生活。很明显作者是要同学们向第三种人学习。

    思辨性写作的写作方式,基础要建立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这里所说的理性就是在思维过程中要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能力。思辨是论述文写作不死的灵魂。一篇论述文,没有思想,没有思辨,哪怕有完整的起承转合,用再多的论证方法,也只是徒具议论文的外壳,不会有灵魂闪烁,也没有生气洋溢[2]。理性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对于高中生的写作意义不言而喻,所以在高中的日常写作中,应该充分训练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日常写作中逐步提高考生的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肖家芸.肖家芸的思辨作文课[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9:42.

    [2]朱昌元.高考思辨论述文写作[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251.

    作者简介

    竟霞(1978.06—),女,研究生,中小学高级教师,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研究方向:高中议论文思辨性写作教学研究。

    本文是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高中议论文思辨性写作教学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0YB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