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成长,让心灵之花绽放

    张耀之

    一、案例背景

    心理健康是衡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成长的重要指标之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都得学生心理健康提出了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关注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引导来促进学生转变旧的思想认知,更加轻松有效地适应当前的学习和生活,更加有效地认知目前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变化,这样才能够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長,更加高效率的学习知识,提升自身的能力。才能够真正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才能够让心理之花进一步绽放。

    二、案例描述

    小学阶段是人生教育成长的初级阶段,学生有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进入到正规的学校教育,在这个教育环境之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也深深地认识到了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我积极与学生交往,在与她们交流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她们的行为表现以及心理反应。希望通过点点滴滴的观察来,细心发现她们的变化,对孩子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她们在学习成长的道路上能够更加健康和快乐。这段时间,我发现我们班的刘佳佳同学似乎原本活泼开朗整日开心快乐的她变得不那么爱说话了。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她也变得不那么爱发言了,对于她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表现,我也心存疑虑。通过与班长和学习委员沟通之后我了解到刘佳佳的家庭发生了一些事情。刘佳佳的父母在前一段时间离异了,目前刘佳佳和爸爸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突如其来的家庭变化,让这个平常活泼可爱的小姑娘遭受到了巨大的心理打击和心理压力。结局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如何帮助他舒缓身心,确实十分有必要的。了解到情况之后我联系到了他的父母,沟通之后,他们也认识到了目前的家庭状况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压力。也表示要和老师一起来,帮助刘佳佳更加乐观的面对生活。放学后我和刘佳佳促膝长谈,让他认识到了,虽然爸爸妈妈分开了,但是他们依然非常喜欢自己。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父母分别抽时间多陪孩子,也让刘佳佳感受到了父母的温暖,他渐渐走出了阴影。

    三、案例分析

    (一)观察学生变化,有效发现问题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讲,她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人际关系的认知都是片面的。当身边发生一些事件的时候,她们往往会表现出不能接受或者较为过激的消极反应。虽然这种反应有可以理解的地方,但是如果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看,就必须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来讲,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不仅需要高效率的落实知识传授工作,也要认真观察学生,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发生在她们身上的每一件事情。在与她们相处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这样才能够促进孩子们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小学教师不仅仅要成为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和身心健康的引路人,更应该成为她们的朋友。小孩这么有年龄较小,思想较为单纯。所以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往往因一些问题而产生心理波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出现心理波动是正常的。想要解决问题教师就需要认真观察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之上,找到症结所在。

    (二)通过沟通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有效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尤其是在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有效地沟通来进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真正考虑孩子的主观感受。较为妥当的解决这个问题,让孩子和家长都能够更加真实有效的面对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讲,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都能够促进问题的解决,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之后,仍然没有达到理想的结果,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进一步通过组织小活动来与她们沟通,引导孩子们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逐渐体会到问题的本质,能够有效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三)家校合作,提升心理疏导效果

    学生反映出来的诸多心理问题都与他们的日常学习和家庭生活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在发掘心理问题出现的多方面原因的时候,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配合来努力促成问题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家长进一步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和教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就孩子目前出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交流,采取一致性的措施来开展心理疏导活动。

    四、案例反思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注意疏通引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与此同时,她们也是生活的主体。所以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注意对她们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让她们认识到消极心理,对自己学习和生活产生的不良影响,让她们正确认识自己经历的一切,正确的看待自身成长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为学生考虑,真正从学生的角度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满足她们的心理需求,让她们在思想上和心理上都能够逐渐接受较为满意的解决结果,更加真诚快乐的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心理疏导作用的发挥,需要引导孩子们在端正态度的基础之上,来落实行动,提高心理健康程度。

    (二)定期开展心理教育,美化内心世界

    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讲,不仅仅需要传授她们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而且需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孩子们在一次又一次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真正理解体会心理健康,对于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她们也能够逐渐认识到生活中的美,逐渐发掘自己在人生成长过程中,难得的经历和快乐的心境。这些美好的事物会给她们带来美好的享受,既有利于美化孩子的内心世界,也有利于促进她们更加健康,快乐的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教师需要有效研究心理教育的活动形式,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和孩子们快乐相处的过程中,帮助她们能够更加客观公正的看待生活的变化,能够更加健康有效的调节自己的内心世界。多看到这个世界的真善美,多体会身边,关心自己爱自己的亲人,多伸出双手来感知世界来拥抱她人。这样才能够形成健康美丽的内心世界,才能够更加快乐的拥抱未来的生活。

    (三)注重心理健康知识渗透,形成健康心理状态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在塑造学生健康心理的时候,如果能够通过与各门学科相结合,将心理健康的知识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中。那么就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同学们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逐渐提升心理健康程度和水平。既要用科学的知识来武装头脑,又要用健康的心理来指导自己今后的行动。作为教师,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那么就需要深入透彻的挖掘学科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环节来吸引同学们的关注,在和同学们进一步交流的过程中,引导他们体会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当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困难,增强生命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