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学习活动中的策略研究

    邓慧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教育决定着幼儿后续的心智成熟和性格培养,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的游戏活动起着关键作用。大量社会实践证明,在幼儿园实施游戏化教学,有助于幼儿认知、社会、语言和情绪的发展,促进幼儿健康全面成长。可见,幼儿园应重视游戏教学的内容,结合园所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为幼儿设计适宜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效。幼儿园不仅要实现游戏与教学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将游戏与学习相结合,真正实现游戏与学习的统一。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收集、移植和重组游戏,为幼儿提供—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品质,让教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游戏作为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有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还可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便于幼儿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本文针对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幼儿园游戏的内涵,完善幼儿园游戏教育的对策,希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概念

    幼儿园游戏是以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行动协调能力为主要目的,适合幼儿自身成长的活动形式。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指依据幼儿的阶段特点,把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融入丰富的游戏活动中,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快乐地学习和成长。游戏化教学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寓教于乐,以游戏化的方式展现幼儿需要学习的知识和经验,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完成学习任务。可以说,游戏化教学让幼儿的学习活动更加高效有趣。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游戏形式化

    我们通过实践调研发现,在教学活动中,即便游戏内容都是教师精心挑选的,幼儿的兴趣也都不高,游戏内容趋于形式化。究其原因,教师虽然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些小游戏,但游戏与幼儿的学习内容相互脱离,没有过多关联。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认识到游戏情境的重要性,过于重视游戏之间的连贯性,没有充分考虑游戏所产生的实际作用,导致幼儿所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大。

    (二)游戏教学化

    游戏教学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只考虑到游戏教学的因素,忽略了幼儿的兴趣点;第二,教师在活动中过分追求要达到良好的教学品质,渴望每个幼儿都能获得进步和成长,忽视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幼儿园应重视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热情。

    (三)游残自由化

    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要适当指导幼儿开展游戲,只是将游戏当作幼儿的自由运动,漠不关心,或是将玩具分散开来,让他们自由活动。由于没有了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幼儿的游戏更像是一个没有目标、没有计划的活动。

    (四)游戏模式化

    虽然说游戏对幼儿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有的幼儿觉得自己已经懂得许多知识了,只是因为年龄较小,没有社会实践经历,所以在处理事情时必须要听从老师的指引。还有的幼儿没有团队协作意识,需要教师提供适宜的指导,明确合作的重要性,以更好地与同伴进行交流互动。然而,在幼儿园实际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还没有掌握良好的方式方法,只是一味地要求幼儿交流互动,没有讲明如何合作,幼儿不知道从何处入手,降低了游戏的效率,为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带来较大的阻碍。

    (五)游戏脱节化

    在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起到了同等重要的作用。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严重脱节:许多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教育孩子的责任就都在教师身上,这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缺一不可,应相互配合,共同发挥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完善幼儿园游戏教育的对策

    (一)设置专业化的游戏教学场地

    多元化教育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掌握多元化的教育内容、方式和途径非常有必要。幼儿园应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认真研究幼儿教育的特殊性,严格遵守《纲要》所提出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幼儿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例如,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教师要想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可以结合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年龄因素,将教学场地设置成不同的区块,如攀爬区、平衡区等,以提升体育锻炼的成效。除了可以对游戏场地进行分区块以外,教师还可以多样化利用运动器械,如让幼儿在垫子上面做仰卧起坐、翻跟头等,反复变化动作,保持幼儿的运动热情。教师可以进行多元化思考,转化自身思维,让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提升幼儿的运动热情,更好地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自主设计游戏环节,制订游戏计划,将自身想法表达出来,并通过同伴间的观察、模仿和创造,不断提高游戏计划和水平。教师只有将游戏的权利下放给幼儿,才会让幼儿在每一天的游戏中产生不同的想法和创意。例如,教师在教室角落里投放了几块地垫,最初是给幼儿塑造游戏区域时使用,但幼儿渐渐开发出了新功能,将不同的地垫组合成一个正方体,然后藏在中间和同伴玩捉迷藏游戏。孩子们在密切合作中感受游戏的乐趣,其创造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开展富有特点的体育游戏活动

    体育游戏类型丰富,生动活泼,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和参与意识,让幼儿自主参与到游戏中,体会游戏的快乐,从而接受教学内容。在常规的体育活动之外,为了更好地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激发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幼儿园还可以设置一些和当下流行歌曲相关联的体育活动。例如,跳《小苹果》《最炫民族风》等歌曲类舞蹈,既达到了健身的目的,帮助幼儿拉伸了韧带,又起到了较好的娱乐效果,最重要的是引发了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果幼儿园可以开发不同的健身运动项目,将会使幼儿的思维更加活跃,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其身体素质也会得以改善。

    在开展这些富有特色的娱乐活动之前,教师应保持严谨的态度,做好对幼儿的抽验调查,发掘幼儿的兴趣所在,逐步做好计划工作。幼儿园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能过度过量,取代常规的活动,应结合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对幼儿提出恰当的要求,着重考虑安全因素。换言之.适合幼儿身体发展的运动才是好的运动。因此,教师应在保证幼儿得到锻炼的前提下,积极为幼儿设计富有特色的体育活动。

    (三)因材施教选择游残

    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加入游戏的内容,可以让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得到较好的发展。例如,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身体锻炼时,可以为幼儿设计两条道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自主选择想走的道路:一条叫作“勇敢者之路”,该条道路路程较短,但是较为崎岖,可能会有小沟、小桥或泥潭等;另一条叫作“樱花之路”,该条道路路程较长,但相对较为平缓,没有过多的障碍。通常情况下,我们建议男孩子选择“勇敢者之路”,女孩子选择“樱花之路”。如此,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运动兴趣,还能让他们更快地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对幼儿的心理建设有较大帮助。

    幼儿园体育运动中还可以加入民间游戏的成分,让幼儿找到喜欢的运动方式,有更多的选择路径和较大的创造空间。例如,教师利用“跳大绳”等游戏,提高幼儿的弹跳能力和合作意识;利用“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贴膏药”等游戏,激发幼儿的运动热情,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此外,教师还可以自编自导其他各类游戏,提供更有创意的游戏方式,让民间游戏重新焕发活力,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教师只有遵从幼儿的活动需求和兴趣,选择的游戏才能真正让幼儿体验到快乐。

    教师在日常活动中要认真观察对幼儿的影响因素,如主题、内容、玩具和幼儿最喜欢的材料,以及幼儿的兴趣点等。然后,教师要对幼儿的言行进行分析,让他们能够自主选择喜欢的活动去参加,让自主选择的空间更大。在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安排的时候,教师不能干涉他们的选择,要对他们的想法表示贊同,让幼儿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进行学习,选择和培养其独立意识。此外,教师还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尽量提供充足的、丰富的、可塑性强的、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创建宽敞的游戏空间,以确保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开展游戏。只有这样,幼儿才能自主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和谁一起玩。

    (四)坚持分层次指导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游戏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性格特点,选择不同的指导方式,给予幼儿重点指导,以达到游戏的目的。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教给幼儿一些基础知识,重视通过有效指导让幼儿理解事物,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构建自身对相关事物的思考与看法,关注幼儿的想法,从而通过有效指导促进幼儿优化与调整自我认知。因此,在游戏教学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每一位幼儿的身心发展,及时给予有效引导。

    教师如果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游戏,在选择内容时就要关注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内容,并提供分层指导,以提升幼儿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在对小班幼儿进行游戏教学时,应尽量选择安全系数高、操作简单的游戏;针对中班幼儿,教师应尽量选择益智类游戏,以开发幼儿的大脑;针对大班幼儿,教师要尽量选择益智加学习类游戏,便于幼儿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衔接。

    (五)适时给予随机指导

    有的教师认为,游戏的目的是让孩子玩,成人的指导只会影响游戏的正常开展。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教师对幼儿游戏的全面观察和适时指导,不仅不会影响幼儿的游戏开展,还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不仅需要将科学文化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幼儿,还要重视幼儿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掘幼儿的学习潜力,借助生活化教学,让幼儿通过自我思考理解生活中的各类事物。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注重分析幼儿的心理活动,了解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幼儿的游戏内容应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时,如模仿吵架、打架、打麻将、饮酒等,会加强他们不良习惯的养成,对此,教师要立即制止,及时干预,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六)及时调整游戏角色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会扮演单一的角色。例如,有的幼儿喜欢扮演运输工人,重复搬运玩具,明明非常疲惫了,但还是不愿意休息。对此,教师应及时调整角色,如可以建议该幼儿扮演医生,负责给“病人”看病。教师还可以帮助幼儿丰富角色内容。例如,小班幼儿喜欢看《猪猪侠》《喜羊羊与灰太狼》《超级飞侠》等动画片,并对动画片中的角色比较熟悉,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扮演其中的某一角色,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游戏的乐趣。

    (七)培养幼儿合作习惯

    首先,教师需要提供适宜的帮助。合作学习的环境应是积极的、不受拘束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应鼓励幼儿与同龄人交往或游戏,促进相互间的合作互动。教师对幼儿的鼓励,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快乐,从而更加积极地和同伴进行交流互动。例如,在特定的游戏情境中,有的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只是一个人玩或阅读图书,教师应引导他们进入到游戏中。在合作的情境中,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各方面能力,还能帮助他们获得他人的肯定。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个体之间细微的差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因为幼儿最有说服力的学习对象是同伴,发挥同伴的优势,使之进入互动的氛围,可以激发幼儿积极学习的欲望,是教师的责任之一。其次是幼儿的自由选择。教师引导幼儿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自由选择同伴,可以选择自己的好朋友,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同样,这样会起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找朋友”游戏中,教师要创造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情境,让幼儿自由选择朋友,因为幼儿在面对自己的好朋友时会更愿意表达自身感情。

    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活动环节。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树立科学的游戏化教学观,起到引导、支持、聆听和赏识的作用,让游戏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总之,教师应密切关注幼儿的言行和心理发展情况,发现幼儿的需求,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做好幼儿的指路明灯,帮助幼儿实现自身梦想。教师还应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幼儿更加主动,拥有创新意识,通过游戏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何霞.游戏教学,知行合——幼儿园游戏教学浅析[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1).

    [2]马晓红.浅析游戏教学法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J].情感读本,2018(3).

    [3]张晓春.幼儿教学中游戏教学的作用解析[J].亚太教育,2015 (23)。

    [4]武丹.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7).

    [5]王棋.游戏教学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实践策略[J].学周刊,2014(4).

    [6]房晓云.探析幼儿教学的游戏教学模式[J].亚太教育,2016(17).

    [7]刘平秀.浅谈游戏教学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展望,2015 (12).

    [8]梁娜.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15).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