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图书信息化的管理

    冯微微

    【摘要】书籍是人类进步得阶梯,图书是文化和知识的载体,是社会活动的结晶。结合信息化技术,书籍逐渐成为电子化的形式,书籍形式的变化方便了人们观看的便利。在信息化的工作中书籍管理也面临了更多的难题。本文分析了图书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图书;信息化;管理;问题

    图书信息化后的确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人们不需要在捧起沉重的实体书,就可以实现读书。同时读书也变得更加方便,携带和使用的时候更加方便。电子书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变换字体颜色、大小等丰富了人们的选择,更加的人性化,但是信息化图书也存在着巨大问题,尤其对书籍的管理工作上,增加了很多难题。

    一、图书信息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一)更小的空间、更方便的趋势是发展的必然。虽然很多人认为图书还是实体书看起来更有感觉,更让人看的下去,实体书和电子书带给人的感觉更厚重,同时实体书的篇幅更大,一页上的信息更多,能够人接受到更多的信息,有利于保留原书的逻辑性。另一方面电子书对于一些公式图片以及版面设计在电子书上没有办法正常的实现。但是另一方面电子书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电子书是基于信息化技术发展出口的,不占用实际的空间。同时电子书是基于电子设备上的,能够随时的点击开就能继续观看,十分的方便和高效。

    (二)能够根据读者的需求变化改变表现形式。电子书的一个重要的优点就是能根据读者需求改变字体、字号、颜色和背景图片等,方便读者的各种需求,而实体书就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一般16开的实体书能够最多承载的文字数量不会超过80万字左右,那已经就是一种极度压缩行间距和页眉的排版方式,文字看起来密密麻麻一排,影响了读者的阅读感受。如果采用舒适的排版方式书籍也能能够承载20万字左右。实体书籍的字号,间距都是固定的,所以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电子书则不同,用户可以自己调节字体、字号等,选择最合适的阅读风格,也可以设置背景图案,保护眼睛。同时电子化图书能够利用网络实现一种交互的体验,让读者读书的心得能与其他读者交流,读书的交流是一种最好的社交方法,让读者能在读书过程中交到一群志群道和之人。

    二、信息化后图书管理的优势

    (一)借阅更容易。图书馆中借阅书籍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想要的书籍已经被借阅的困扰,但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图书的出现就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在图书的管理中,只需要向读者提供电子数据就是完成借阅的问题,这样也避免了读者不还书的问题,因为电子数据的复制性很高,这样对于一些公开性的书籍借阅提供了较大的便捷,但是对于一些还在版权范围之内的书籍借阅工作就比较麻烦,但是可以采用收费电子版的方式。

    (二)内容量的增加。我国有一种特色的文字艺术形式,就是网络小说,这是一种基于信息化和在线化的文学形式,作家每天都会更新,所以传统的出版形式不适用与这种新的文学形式,同时这样的书籍文字量十分惊人,一般一本完结的网络文学作品的文字量可以达到数百万字,而按照一般的书籍出版方案,这一本书要出10册以上,让读者难以携带。但是这种文学形式却发展的却很好,这就是因为电子化图书让书籍的内容大大的增加,内容量的增加让超长篇文学得到了发展。

    (三)网络服务的便捷性。图书馆管理网络化的实现,使图书服务突破围墙的限制。人们通过网络,不管身在何处,都可以查阅到图书资料的信息,从而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和利用,这对推动人类社会科技文化的交流与文明的进步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三、图书信息化管理的主要途径

    (一)图书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作为国家信息咨询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利用掌握的丰富资源和先进的技术理论,进行有效开发利用图书信息资源的研究和实践,努力为读者提供专业化的内容服务。信息资源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系统性原则。在图书信息资源建设时,要特别注意图书馆资源体系中各要素的联系,注意图书馆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联系。二是实用性原则。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其服务任务是不一样的,各类型图书馆有自己特定的读者对象,各类读者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图书馆可根据自己的自身特点及服务对象的需求着重发展某一方面的数字化馆藏。三是协调合作原则。在网络环境下,每个图书馆只是网络整体的一部分或一个节点。各图书馆可以联合议价、联合采购,同时,要注意协调与共享,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图书信息化管理需要专门的技术管理人才。他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要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既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一定的心理素质,又要具备现代科学管理能力;既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又要有娴熟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能;既要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协调和公关能力,又要有较强的独立处理信息的本领。因此要着重培养提高现有管理人员的信息能力,要积极创造机会让他们参加各类培训学习,补充专业或管理知识,熟练掌握图书管理工作,尤其要专门组织图书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与考核,促使图书管理逐步由经验管理型向科学管理型转变,由事务型向更高层次的信息处理型转变。

    (三)拓展筹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拓展筹资渠道,加大投入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十分现实而重要的问题。图书馆事业是一项非赢利性质的服务,发达国家图书信息化进程较快,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投入多,要加速图书信息化进程,必须在经费上加大投入。对图书信息化管理的资金的投入主要用于硬件方面的投入,如网络建设,设备购置等。

    四、总结

    书籍是文化的产物,既然是文化的产物就能很好的结合发展的要求,转变成不同的形式。书籍承载了人们的经验知识和个人的思想与想法。在信息化发展的现在书籍正逐渐转换为电子书的形式,虽然现在很多人不认同电子书,认为其违背了读书的本质,让读书变成了一种快餐式的娱乐方式,但是图书的信息化为优势是不可忽视的,信息化让书籍的传播更加的便捷。也促进了一些新的文化,是未来发展必然趋势,也是未来图书管理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顾彦,康南,贾二鹏.高校学生知识获取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4(07).

    [2]蔺丽英.图书馆服务知识获取模式与服务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J].图书馆,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