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韩博 赵金辉 吕太明

    

    【摘要】目的 探究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运动康复训练对其心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入我院接受诊治82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实验研究,应用等量数字随机方式分组,分别应用运动康复训练(实验组,n=41)及常规护理方式(对照组,n=41)进行干预,分析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期内径及6分钟步行实验距离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运动康复训练方式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训练;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5..02

    冠心病大都由于血管腔阻塞或者狭窄而引起心肌供血量及供氧量不足而發生的病症,发生原因为冠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主要包括隐匿性冠心病、猝死性冠心病、心绞痛型冠心病、心肌梗死性冠心病和心力衰竭性冠心病五种,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症发生大都是血流动力学负荷较大,对心肌结构、心脏功能及心肌产生损伤,引起患者呼吸困难、疲乏无力和尿潴留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所以本实验就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运动康复训练对其心功能产生的影响展开论述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入我院接受诊治82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实验研究,应用等量数字随机方式分组,实验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60~80岁,平均(71.36±6.72)岁,病程1.6~19.7年,平均(6.25±1.32)年;对照组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61~82岁,平均(71.14±6.85)岁,病程1.7~19.9年,平均(6.58±1.46)年。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在患者入院后,加强患者休息,采用氧气辅助干预、血管扩张、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应用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严密监视患者体征,限制患者运动量。实验组采用运动康复训练开展临床干预,首先,在患者入院的1~2天,待患者病症情况稳定之后,令患者在床上被动开始活动,可以从肢体活动和翻身开始训练,每天至少训练2次。在入院后的3~4天,令患者在床上进行腿部运动,对脚部、踝关节及膝部关节进行活动。在入院后的5~6天,开展上肢运动干预,令患者活动胸部、肩部和上肢。在入院后的7~8天,采用椅子疗法进行干预,可以令患者缓慢由床上向沙发转移,并进行坐椅子动作的反复练习,每次练习在10分钟以上,根据患者机体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和运动时间。

    1.3 观察记录

    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进行测评,主要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期内径及6分钟步行实验距离。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效果录入SPSS 22.0软件,计量资料检验行t,表示用(x±s),计数资料表示用百分比(%),检验行x2,P<0.05是统计学意义成立的依据。

    2 结 果

    经研究,实验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期内径及6分钟步行实验距离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 论

    由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退化严重,心脏输出量不足,将严重影响患者机体组织需求,影响运动耐受量,且患者心室会出现异常收缩现象,一旦运动将直接引起左心室收缩不充分情况的发生,引起肺动脉高压,发生右心室功能异常病症。采用运动康复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改变传统护理仅仅以加强休息对患者干预的现状,有利于针对虚弱、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的患者进行有效干预,通过循序渐进的被动活动、腿部活动、上肢运动、椅子疗法、医疗体操、平地行走等方式,从患者机体情况出发,合理运动量,不断提升患者机体的最大摄氧量,以达到运动能力的峰值[2],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运动康复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具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利冉,程广清.益气活血方与运动康复训练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8,40(2):111-115.

    [2] 李明霞,李雪芬.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hscTnT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9,18(5):576-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