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付忠斌+张振江+杨淑敏

    农村党员干部是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推动者,是农村公共管理服务的主要推动力量。他们的素质高低、能力大小、作用发挥,决定了农村发展进程。这对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本文以河北省东光县为例,就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做了进一步的思考和分析。

    一、东光县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现状

    东光县共有农村基层党组织447个,现有农村党员干部1653名,其中村党支部书记447名,村委会主任350名。近几年,特别是推行“公推直选”、“四议两公开”、“三议一行一监督”等农村干部选拔、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后,该县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出现了一系列积极、可喜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县农村党员干部总数由2009年的2177名减少到现在的1653名,各村党员干部平均人数由4.9名下降到目前的3.7名;全县农村党员干部年龄和文化结构更趋合理,3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由2009年的13名,增加到2012年的76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农村党员干部由2009年的66名增加到目前的227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全部达到高中以上学历,一大批年纪轻、有文化、懂经济、会经营的“支书+厂长”、“主任+经理”型农村优秀人才走上农村党员干部岗位,为全县农村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

    2、农村党员干部工作职能逐步转变。大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审视新形势、面对新问题,能够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转变工作职能,自觉把主要精力转移到为群众提供各项服务上来。尤其是在沧州地区推行“四个覆盖”农村基层组织运作模式以后,全县各村党支部创办、领办、协办的经济协会、合作社、专业服务队等各类服务组织已达358个,直接服务农户12847户。

    3、农村党员干部日常管理不断规范。近两年来,各乡镇都进一步加强了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特别是村财乡管制度操作较为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不断拓展,质量不断提高,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三议一行一监督”村务议事程序逐步走上正轨。

    4、农村党员干部的考核工作更加科学。适应农村党员干部工作重心转移,各乡镇对农村党员干部的考核重点也及时进行了调整,新的考核内容进一步突出了党的建设、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等任务,对村域经济总量、税收总额等重要指标进一步细化、量化。

    二、目前仍存在一些农村党员干部素质与现实工作不相适应的情况

    1、从思想素质看,部分农村党员干部的传统思想观念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他们思想保守,墨守成规,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有的小农意识浓厚,怕冒风险、怕担责任,不敢闯新路、谋发展。特别是个别先富起来的党员干部,满足当“太平官”,守业意识浓厚,制约了村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2、从政治素质看,部分村党员干部存在着淡化政治的不良倾向。近几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识得到强化,但讲政治、讲正气的风气却相对弱化。一些农村党员干部不读书、不看报,不关心政治,政策理论水平低。一些农村经济能人往往对政治方向、政治纪律不感兴趣,目中无人,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

    3、从工作能力看,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尤其是个别农村党支部书记领导工作水平与所肩负的历史重任不相适应。一些同志习惯于依靠行政推动来开展工作,知识老化、经验老化、管理老化。有些农村党员干部工作能力偏弱,年龄偏大、文化较低,与群众想致富、盼服务、求发展的要求不适应。以致在改革不断深化、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面前往往感到茫然失措,没有头绪。

    4、从作风素质看,部分农村党员干部的领导作风与群众的期望和要求不相适应。有少数农村党员干部虽然身在基层,但却严重脱离群众,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有的工作飘浮,作风不实;有的办事不公,处理不当;有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伤害了群众的感情;极少数人为政不廉,红白事大操大办,搞权钱交易,腐化堕落。

    以上问题如不能尽快解决,必将影响党在农村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也会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最终影响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三、加强农村党员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创新“选才”方式,进一步优化农村党员干部整体结构

    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解决好“难选”的问题。要进一步扩大选任工作民主化程度,完善“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的程序和办法,体现民主、竞争、择优的原则,真正把观念新、能力强、善经营、会管理、能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选拔到村党组织重要岗位上来。一要不拘一格“选”。要更新选人观念,打破以往受身份、年龄等传统观念条条框框的限制,不拘一格推荐农村优秀人才进入村班子。二要广开言路“荐”。要通过公布县乡组织部门推荐电话、电子邮箱等方式,有效面向社会、面向广大农民群众拓宽荐才渠道。三要拓宽渠道“引”。对没有合适人选的村,向本村在事业单位工作、外出经商、县乡骨干企业经营管理等优秀人才延伸,通过回请、聘用等措施,把他们纳入推荐范围。四要行政命令“派”。一方面对那些战斗力、凝聚力不强,年龄老化、思想僵化的村班子,本村又无合适人选的,采取乡镇党委下派“精兵强将到一线”充实农村党员干部队伍。

    (二)加大“育才”力度,加速推进农村党员干部转型变轨

    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工程”,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重点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管理水平、提高致富带富能力,使农村党员干部尽快实现由传统领导型向现代服务型转变,由单一农业型向农、工、贸复合型转变。

    要通过内容常新、方式灵活、讲求实效的教育培训,力争使农村党员干部增强抓好建设、抓好管理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增强对农村公共管理、驾驭市场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全面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

    (三)完善“用才”机制,有效助推农村党员干部作用发挥

    每年各村党员干部同乡镇党委签订“目标任务责任书”,结合实际,科学定标,科学达标,年终目标兑现。提高工作的计划性和自觉性,增强自我约束力。要不断总结农村党员干部人才使用的先进经验,按照“细化、量化、科学化”的要求,把每名党员干部的工作任务分解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的各个方面。

    (四)强化“监督”手段,有效规范农村党员干部工作行为

    切实强化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监督约束,是农村党员干部预防和修正错误、增强战斗力的有力抓手。要增强县乡党委对农村基层组织的约束力,充分借鉴乡局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经验,实施村干部任期目标的考核制度,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五)健全“激励”措施,有效激发农村党员干部工作内动力。一要政治上激励。要大力培树先进典型,积极开展“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先锋模范带头人、优秀共产党员、百名优秀农村干部”等创评活动,树立各方面的优秀典型,使每名农村干部都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二要物质上保障。物质是人们必要的生存、工作条件,也是稳定、吸引农村党员干部人才的重要手段。要发挥好物质的保障和激励作用,不断激发农村党员干部的干劲和活力。三要生活上关爱。要在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前提下,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既要注重硬环境、宏观环境的改善,更要注重软环境、微观环境的优化。

    总之,各级党委要把加强农村党员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抓手,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团结、干事、高效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