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基于“双创”视域下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对策

    李轩宇

    本文简单分析了“双创”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所带来的机遇以及挑战,分析“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就业所面临的的毕业生供求匹配存在结构性矛盾、创业就业教育水平有待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能力不够、受家庭成员约束和限制、政策帮扶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并围绕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创业就业教育体系优化、大学生自身学习和发展、社会教育和家校引导、政策的政策及平台支撑等方面,就相应对策展开探讨。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相应的就业压力也有所增大。实际上在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愈演愈烈,已经成为极为严峻的社会性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同时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也在积极探寻相应的解决对策。而随着“双创”号召的提出与实践,大学生创业就业进入了新的阶段,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面临着更为巨大的挑战。如何基于“双创”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形势的有效改善,已然成为多方共同关注、参与的重要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一、“双创”为大学生创业就业带来的良好机遇和巨大挑战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积极实践的重要号召,为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创新发展均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在“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就业创也逐渐成为广受关注的问题。传统教育模式下,由于教育方式等限制、教育理念差异、师资力量薄弱、创业资金不足等原因,大学生创新创业往往较为困难。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就业压力陡然增大,大学生在就业方面也遇到了更多挑战与阻碍。而“双创”号召的提出与落实,则为大学生创业就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以及挑战。只有准确把握其中的机遇,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措施迎接挑战,才能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更好的支持、服务、机会以及保障。“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同时现代社会对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有所增加,就业市场进一步拓展,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体系逐步完善,毕业生择业观念有所转变,这些均为大学生的创业就业提供了良好支持。不过挑战也在此过程中逐渐凸显,主要包括毕业生规模庞大、人才市场供需失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匹配、自主创业受政策支持的效果并不理想、部分用人单位过分依靠学历選择人才、毕业生好高骛远、部分毕业生择业观念依旧较为传统和滞后、就业指导机构体系尚不完善、就业教育存在较为明显的灌输式现象、创新创业教育以及相应的支持服务较为有限等。

    二、“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就业面临的问题

    (一)毕业生供求匹配出现结构性矛盾

    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传统经济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推动了新产业、新业态的全方位、快速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信息技术、电子商务、通信、网络设备、金融等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同时对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也逐步提高。然而不少高校并没有快速适应这一变化,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设置、教育导向、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存在一定滞后性,无法满足社会经济转变和发展的实际需求,导致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较为明显和严重。

    (二)创业就业教育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双创”号召下,创业创业教育逐渐受到高校重视,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普及与落实。不过就实际落实情况来看,创业创业教育水平尚处于较低的阶段,并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求。诸如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滞后于时代发展、过于强调理论教育、专业对口性较差。与此同时,和创新创业教育相配套的支持、服务也有所不足,无法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丰富机会、优秀资源以及有效建议。尤其是在高校教师本就缺乏创业经验乃至创新意识的情况下,创新创业教育很容易演变为缺乏实践支持的理论说教,可能会出现不仅无法为学生提供创业导向和支持,反而会误导学生创业实践的情况。

    (三)自身综合能力不足

    不可否认,“双创”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机会,抓住其中的机会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创业以及灵活就业。但是,“双创”也对大学生自身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部分学生综合素养并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求,反而在“双创”背景下陷入了更深的就业困境。部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偏低,这使得他们在对口专业的就业方面难度较大。与此同时,大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市场分析和评估能力、方案制定和执行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社会资源、创业经验、技能技术等方面都存在一定不足,这给他们的创新创业带来了不小阻碍与限制,使得大学生在进行创业时通常都只能选择成本低、风险小、技术含量低、门槛低的项目,难以实现突破。

    (四)受家庭成员约束和限制

    当前不少大学生家庭成员的择业观念还较为滞后,并且会对大学生创业就业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部分大学生父母对创新创意的认知有所不足,要求大学生毕业后按部就班地选择他们认可的行业,不支持大学生创业。甚至还有部分父母认为大学生毕业后一定要选择“铁饭碗”行业,严重干预大学生择业就业。

    (五)政策帮扶作用不明显

    虽然政府采购出台了支持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相关文件、政策,但是具体实施细则并不统一。部分地方政府出台的帮扶政策门槛较高,没有充分考虑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情况,也没有针对大学生创业的难点与痛点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支持与服务,导致政策帮扶作用并不明显。

    三、“双创”视域下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对策

    (一)推动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毕业生面临的供求匹配结构性矛盾,需要全面推动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高校需要对社会、时代发展有准确认知和把握,及时掌握市场经济形势变化情况,了解各专业发展情况,进而对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设置等进行合理创新与调整。同时高校还需要对教育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适当调整,将“双创”融入到教育体系的方方面面,在提高教育水平的同时为广大大学生的毕业、创业和就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与服务。

    (二)完善创业就业教育体系

    高校需要对当前创业就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准确分析和有效解决,逐步完善相应的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为学生的毕业难问题提供更多解决路径、专业指导和针对性服务。将创业就业融入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在大学生进入校园后便着手开展创新创业、创业就业等方面的教育,优化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将创业就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创业意识和能力、就业素养、社会适应能力等的综合化发展。另外高校还应当提供专业化的培训支持,加强对学生创业实践技能的培养。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展开合作,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资源和服务,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引导学生择业就业。

    (三)大学生加强自身学习和发展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应当积极调整自身择业观,强化创新创业意识,树立科学就业观念,同时在持续的学习、探索和发展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更好地适应新的创业就业环境。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以及创业就业实践中,大学生应当对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创新务实精神、身心素质、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进行全面发展,同时应当积极关注行业发展、市场发展走向等,将大胆的创新创业想法与丰富的市场经验和创业资源等相结合,更好地响应“双创”号召,以创业为就业。

    (四)进一步落实社会教育以及学校引导

    为了改善家庭成员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影响、约束和限制,有必要在“双创”背景下落实相应的社会教育以及学校引导。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大“双创”宣传教育,推动社会创新意识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风气。同时学校需要积极与家长进行交流与合作,向家长传递创新创业的新理念,促使家长形成科学、先进、正确的择业观,引导家长支持大学生创业就业。

    (五)政府提供政策和平台支撑

    政府作为落实“双创”号召的基本主体,必须在“双创”背景下为大学生提供政策和平台两大层面的支持与服务。从政策层面看,地方政府应当以中央提出的要求、下发的文件等作为基础依据,同时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对具体的实施细则进行科学、合理确定,构建起能够真正为广大大学生创业就业而服务的政策体系。加大政策帮扶力度,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审核机制,不仅要结合行业经验、社会认知等项目可操作性进行分析,还需要结合市场发展前景、科技创新方向等对项目发展前景加以评估,尽可能保障审核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基于“公平公正、择优支持”的原则让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能够享受到应有的政策支持。同時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对部门分工、资金资助项目支持范围、申报评审程序、资金额度等加以明确,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深入高校孵化优秀项目。从平台层面看,政府应当将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联系起来,共同为大学生打造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优质资源、行业资讯、专业指导等,让大学生创业更具可行性。

    四、结语

    “双创”背景下为大学生创业就业而服务,是高校、政府乃至整个社会必须重视的话题。积极响应“双创”号召,充分发挥“双创”优势,从各个方面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活力,同时推动大学生择业就业形势创新化发展,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同时为社会新业态发展培育更多合适的高素质人才,协调毕业生供求匹配的结构性矛盾问题,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育人水平,为社会的创新、稳定发展提供可靠支持。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