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属地移交研究

    杨宪斌

    [摘 要]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速度加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人数逐年递增,面临这样的局面,实行国有企业退休员工社会化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首要任务。对国企员工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可以保障企业退休职工的生活品质,提高生活质量,又可以推动社会平稳发展。文章主要对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属地移交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社会化管理 属地移交 退休人员

    中图分类号:F241.34 文献标志码:A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凸显,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实现企业员工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矛盾。但由于主客观等多方面的原因,实体企业员工的社会化管理是一件难度较大、涉及面较广的事情,在推行中会遇到一些阻碍。因此,加快企业员工社会化管理的进程,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一、实现国有企业退休员工社会化管理的积极意义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最初的目标就是实现离退休人员和企业的分离,最终实现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但是,由于我国养老保险本身机制不够健全,基金征缴缺口较大,主体依然要在企业的基础上,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也要依附于企业。在新经济背景下,实现国有企业退休员工的社会化管理,既可以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又可以减少企业的压力,可谓一举两得。

    (一)有利于减轻企业单位的压力

    目前,我国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依然是由企业单位发放,这与当初设立养老保险的初衷是相违背的,企业单位不但要为在职员工缴纳养老保险,还要承担部分的养老金,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实现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后,可以有效地缓解养老金给企业所带来的压力。

    (二)完善了企业管理的服务模式

    我国产业众多,企业分布在各行各业,系统庞杂,退休职工分布也比较广,涵盖了全国各地各个区县,所以传统的较为且单一的企业服务模式,很大程度上满足不了退休人员的需求,每年企业单位都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组织职工办理养老手续,而且退休员工还要千里迢迢回到企业亲自办理,对于企业和职工双方都不便捷,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但实现退休员工社会化属地转移,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退休人员在离家较近的社区就可以办理,方便快捷。不但减轻了企业的工作压力,也方便了退休职工的生活,为退休员工提供了便捷的社会服务。

    (三)使社区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离退休人员一旦归入到社区,那么社区将承担医疗、文化、政治、经济、娱乐、保险等一系列工作,帮助离退休人员由企业人转变成为社会人,使社区的权利和义务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真正体现了社区的社会价值。并且明确了社区的责任与义务,权责清晰也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不会出现企业和社区互相推诿的现象。

    二、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属地移交问题解决途径

    (一)建立社会保障服务机构

    实现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属地转移减轻了企业的压力,与此同时,社区的压力和本地社保机构的压力也会增加。首先,社区缺乏专职的人员,会出现管理不及时的问题;其次,社区也没有充足的经费可以更好的服务于离退休人员,让生活得到更好的保障;最后,社区相关人员也缺乏经验,管理方法和服务质量得不到认可,还有待进一步改善[1]。

    要把加强和完善社区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工作放在首位,突出社区的作用,社区是推动离退休人员实现社会化管理的关键,每个社区都应该建立相应的保障服务机构,这样可以形成省、市、县和社区完整的保障服务体系,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聘用原来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作为保障服务机构的专职人员,既解决了用人的问题,又可以更好地为离退休人员服务。对于较分散的地区,可以暂时由社保机构或者由企业的相关管理机构提供相应的服务保障,对于有条件建立保障服务机构的社区,要充分发挥保障服务机构的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人员和场地,为离退休人员更好的服务,推动社会化管理工作的进程。

    (二)建立统一的信息网

    大部分企业员工退休之后仍可以领到省属的专项津贴,退休员工担心一旦归入社区,便无法享受这方面的补助,达不到原来的待遇水平。

    建立信息网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离退休人员在实行社会化管理后的相关待遇不变。在社会化属地转移前,企业要维持退休人员的待遇不变,津贴照常发放,若出现医疗保险政策与当地政策不同的情况,应按照差额给予补贴。建立统一信息化网络可以保障实现社会化管理后,离退休人员的福利待遇不变,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保障离退休人员的老年生活,实现老有所养。企业和社区还应该协同合作,关心离退休人员的日常生活,关心离退休人员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疏导,使离退休人员可以有一个快乐、安心、舒适的晚年生活。

    (三)完善离退休人员管理的服务定位

    由于离退休人员长期在企业工作,对企业有很强的依赖感和归属感,并且大多数离退休人员一生为企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退休之后不愿意脱离企业,也不愿意归入社区。感觉本身和社会脱离,难免会有失落的情绪产生。

    社区对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主要包括接受档案、协调办理职工和原单位的相关手续、开展各类文化组织活动等。社区要在国家建立的公共設施的基础上,加大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投入力度,积极举办文体活动、社会公益以及老年大学等,丰富离退休员工的老年生活。帮助离退休人员由企业人向社会人转变,让退休职工对社会产生归属感,从退休的消极情绪中走出来,拥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保障身心健康。

    (四)成立社区发展基金

    传统的社区服务属于福利性服务,主要是通过政府拨款来实现,但现阶段,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社区应该转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和理念,根据不同对象、不同要求,运用不同的管理手段,建立有利于社区服务的发展基金。发展基金的主要来源:一是可以通过市、区两级政府拨款来实现;二是来源于社区经济税收减免和经济收入留存的部分;三是可以通过组织捐款的方式,大力发行福利彩票,筹集福利资金,逐步形成一种健康合理的福利事业发展基金[2]。

    (五)社区服务向产业化方向迈进

    社区想要为离退休人员提供更好地服务就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和物质条件的支撑。所以,要改变原有的管理理念。要想更好地发展社区服务,就必须坚持走产业化的道路。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社区不能单单依靠政府的拨款和支持,或者是志愿者的服务,社区要逐步向产业化迈进,体现最大的社会价值。社区产业化要明确两方面的概念,产业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概念,不单单指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部门,随着经济的进步,产业已经逐渐扩大到社会福利、劳动服务等各个层面。所以,社区产业化并不是指经营服务,社区产业化可以更加突出服务的公益性。另外,产业化和市场化必然是有一定联系的,产业化要与市场化紧密结合,脱离市场是不切实际的,要遵循市场发展变化的规律,将公益性和效益型有效结合。

    社区服务作为新兴产业,应该得到政府的全力支持,通过简政放权、制定税收、用工等方面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区进行产业化变革。社区要实现服务的多元化,扩大服务的范围,服务更顺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导入市场机制,形成规模化的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加快社区服务产业化的速度。

    (六)完善“社区养老”的助老服务

    大多数离退休人员,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程度下降,发病率上升,退休后收入减少,生活更加困难。而且目前中国的现状,独居老人较多,子女多数不在身边。针对这样的情况,社区要细心走访,掌握每一位退休老人的身体情况,设立专门的电话服务热线,防止紧急的情况发生。条件好的社区还可以建立专门的老年公寓,一方面可以缓解年轻子女的养老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老年人的养老选择[3]。

    另外,还应该加强针对离退休职工的咨询服务工作,老年人的生活中往往需要咨询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老年权益、房产、旅游、再婚等各方面的问题,社区应该开展这方面的专项服务。同时涉及到家庭矛盾、子女养老、经济纠纷等问题,社区也应该出面调节,通过社区咨询服务加强离退休职工的法律意识,以免上当受骗。另外,还应该成立家政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为有需要的退休职工提供帮助,让退休职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晚年生活。“社区养老”是建立在“家庭养老”之上的,应该逐步完善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社会养老模式,在提高離退休职工晚年生活水平的同时,又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平稳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实现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实现退休员工的社会化管理要求企业和社区协同合作,突出社区在推动社会化管理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企业和社区应该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共同为企业退休人员营造一个安心、舒适的养老环境,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雷方林.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离退休管理部. 做好企业退休人员信息化规范化建设[N].衡阳日报,2020-04-10(006).

    [2]市国资委,陈小宝.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研究与思考[N].新余日报,2020-03-30(003).

    [3]刘苏玲.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思路初探[J].商讯,2020(0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