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

    包斯琴

    摘要: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均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对此阶段小学生而言,教师将生活化教学法应用至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可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深刻理解,深化知识记忆,借助对知识的学习、掌握,推动自身道德素养的提升。本文首先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加以阐述,其次针对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就开始设置的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培养的教学课程。但是由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抽象、复杂,如果教师仍然以传统的课堂讲解方式进行教学,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的理解程度。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就应积极地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學科特点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身既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效理解,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效率,实现了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实践性培养。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1.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认知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目标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而生活化教学模式作为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功能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是相互呼应的。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自身教学理念的陈旧和专业素养的缺乏,无法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功能进行全面、科学的认识。使生活化教学模式只能运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理论知识的教授环节,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与引导,从而导致生活化教学模式无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2.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形式单一、僵化

    生活化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具有高度兼容性和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创新意识的缺乏,无法对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多元化的创新,而只能对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程式化的运用。这样就严重限制了生活化教学模式本身应有教学功能的发挥,不利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1.生活化元素渗透在各环节,丰富教学内容

    生活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将其作为载体,在教学各个环节渗透生活化元素,使课堂呈现生活化教学资源和问题,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面的思想价值体系,强化对法治内容的理解。首先,将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方向和教学内容,教师在设计目标时需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社会现实,以此作为教学指导。其次,将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需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交流活动,设计与学生成长相关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在交流沟通中了解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与法治知识。除此之外,教师同样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关键环节融入生活化内容,使小学教学课堂真正具有生活化特色。

    2.将多元化教学模式与生活化教学方式进行整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型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为取得较好的生活化教学效果,教师就应创新性地将多元化教学模式与生活化教学方式进行整合,使学生在更加丰富的生活化教学表现中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更加密切的结合,促进学生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有效培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有效地拉近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自身既有的生活经验,获得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

    3.针对教材创设生活化情境,增强学生感知

    通常而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融入了多种生活化的内容,其对学生成长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那么教师需要特别针对相关内容,借助图片、动态视频等方式创设生活化情境,以此增强学生的感知。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并收集与教材相关的生活信息,在课堂中设置相关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从自己关注的视角整合课堂知识,从而加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在教材内容的启发下,将课本中出现的图画、文字运用信息技术还原成客观事实,丰富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且再现的情境要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可以调动情感深入感知,高效内化知识,塑造优良的个性品质。

    4.组织多样化的生活实践活动,优化教学效果

    相较于其他课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特征较为明显,而要实现生活化课堂的构建,则需要转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组织多样的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历探究性学习、思维碰撞及生活践行的过程。一方面,通过亲身实践感受理解、内化课程内容;另一方面,在实践情境中迁移、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以此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使其内化为个人的力量。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播放一些媒体案例、时事新闻及具有鲜明教育的影视作品,并在班级中组织交流会或辩论会,让学生针对道德与法治内容树立独立思考意识。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小区和社会其他区域内做相关调查,使学生真正走入生活场景,主动观察,将其与课堂知识融合,以此建立与生活相适应的思想道德观和法治观。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利于高效课堂教学的开展,同时更能有助于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得到实践性的培养。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从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以及教学活动生活化等方面入手,在促进生活化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基础上,实现学生良好道德意识与法治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民.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9(06).

    [2]阮梅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03).

    [3]姜福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育的生活化路径探究[J].赤子,20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