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传播角度浅析《中国剧场》系列栏目在东南亚的传播策略

    凌晨

    [摘要]广西人民广播电台与东南亚各国广播电视台合办的《中国剧场》系列栏目开创了中国边境省区媒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传播的全新模式。本文从跨文化传播角度,分析《中国剧场》系列栏目在东南亚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中国剧场》 东南亚国家市场

    跨文化传播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从郑和下西洋到佛教自印度传人中国和东亚,从美国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市场风行到中国电视剧《甄嬛传》在东南亚市场获得巨大影响,人类的跨文化传播活动从未停止。在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文化交流与合作也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并成为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明互鉴与民心相通的重要手段。

    2017年8月22日,广西人民广播电台与缅甸国家广播电视台合作的《中国电视剧》栏目正式开播,这是中国媒体与缅甸國家广播电视台首次以固定时间、固定栏目的合作方式开办电视栏目。缅甸成为广西人民广播电台与东盟各国电视媒体开展影视剧译制合作的第三个国家。2014年8月,广西人民广播电台与柬埔寨国家电视台成功签约合办固定电视栏目《中国剧场》,拉开了《中国剧场》系列栏目走进东南亚国家的序幕。2016年,《中国剧场》被列入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重点项目。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浅析《中国剧场》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策略。

    一、正确理解跨文化传播

    (一)跨文化传播的内涵

    几千年来,人类互相交流、学习、借鉴,将各种文化融合发展,形成了各种辉煌的文明,促进了各区域、各族群的交往,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指出的,“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又仿效拜占庭帝国。”

    20世纪50年代,跨文化传播学诞生于美国,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Twitchell Hall Jr.)被称为系统地研究跨文化传播活动的第一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孙英春对跨文化传播的定义是:不同文化之间以及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之间发生的信息传播与人际交往活动,以及各种文化要素在全球社会中流动、共享、渗透和迁移的过程。这一定义涉及两个层次的传播:一是日常生活层面的跨文化传播,主要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在日常互动过程中的交往、矛盾与解决方式;二是人类文化交往层面的跨文化传播,主要是指基于符号系统的差异,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往与互动的过程与影响,以及由传播过程决定的文化融合、发展与变迁。跨文化传播渗透于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之中,推动了社会的变迁和发展。没有跨越文化的传播,就没有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更没有人类的进化和文明。

    《中国剧场》系列栏目在东南亚国家落地就是基于人类文化交往层面的跨文化传播。自2014年以来,广西人民广播电台与柬埔寨国家电视台、老挝国家电视台、缅甸国家广播电视台联合译制推出了《三国演义》《琅琊榜》《西游记》《喜羊羊与灰太狼》《爱的多米诺》《你好,乔安!》等柬埔寨语版、老挝语版、缅甸语版中国影视剧及动漫一千多集。为全面建设面向东盟的节目译制产业和推广基地,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在柬埔寨、老挝、泰国建立了译制工作站,把译制窗口前移至对象国,吸纳更多境外优秀演艺人才加入,直接在当地生产译制节目,更有利于中国文化在对象国的本土化运作。《中国剧场》系列栏目开创了中国边境省区媒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传播的全新模式,通过与多国媒体合办同一电视栏目的方式,推动中国影视剧及动漫在东南亚落地推广,打造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品牌。

    (二)跨文化传播与树立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其他国家和人民心中的总体印象。这个印象并不一定是由国家的硬实力,即经济、军事实力决定,还取决于这个国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力,即软实力的影响力。软实力是一种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等非物质因素产生的吸引力和认同力。软实力不能单纯看信息向外扩散的能力,更要看这些信息是否被当地受众接受并对其认知、情感和态度是否产生影响力,也就是说信息是否入眼、入脑、入心。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有利于在国际上传播其正面的民族精神、国民形象,增进他国民众对其了解的程度,增强其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提出:“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环境。”

    《中国剧场》系列栏目落地东南亚,与东南亚媒体开展合作,就是要通过影视剧译制的形式,让东南亚各国人民认识中国,读懂中华文化,读懂中国和平发展之路。2015年,老挝语版的《琅琊榜》在老挝国家电视台热播,电视剧反映的家国情怀、舍生取义的气节,很符合老挝人民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让老挝人民看到了一个有智慧、讲道义的中华民族。

    二、跨文化传播的障碍

    (一)文化差异是制约跨文化传播的天然屏障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其生活经验和习惯中逐渐形成的行为方式和观念态度。每个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所经历的历史发展不同,必然会形成不同的文化观念,而跨文化传播就是要跨过这道屏障,让对方接受相似甚至截然不同的文化。文化差异可能使跨文化传播变得极其困难,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无法进行,因此,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既要了解自己所属的文化,又要了解不同的和互补的文化。

    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相距不远,在历史、习俗、宗教等各方面与中国相似,也有一定的差异。例如柬埔寨、老挝、缅甸基本都是佛教国家,佛教在当地人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跨文化传播必须要尊重当地的宗教习惯。

    同时,受欧洲殖民影响,柬埔寨、缅甸的英语普及程度很高,也对欧美文化认同感较强。而且韩剧、泰剧等比中国影视剧先进入东南亚市场,东南亚很多国家的私人电视台会全天播放韩剧、泰剧和日美剧。

    (二)各国文化体制不尽相同,影响跨文化传播的效果

    文化产品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产品,各个国家在政策上对境外文化产品的进入都有一定的限制,这些政策也成为影响甚至阻碍跨文化传播的门槛。广西人民广播电台根据各个国家不同的国情和需求,与对象国商讨适合的合作方案,最终采取的合作方式各有特点。

    以缅甸为例,早在2014年,广西人民广播电台与缅甸国家广播电视台就联合译配中国影视剧在当地播出达成了合作意向。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017年,《中国电视剧》栏目的协议才正式签订。这是《中国剧场》系列栏目历经谈判时间最长的一个项目。

    三、《中国剧场》系列栏目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一)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映照良好的舆论环境

    在2017年5月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成为论坛主题。其中,民心相通、人文交流再次成为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文化交流不仅可以夯实我国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和谐共赢的价值理念和心理基础,更可以成为带动民心相通、促进彼此间经济互利共赢、文化交融互信的重要渠道。

    东南亚国家属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中国剧场》系列栏目紧紧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电视剧译制推广的方式让东南亚国家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积极引导国际舆论,为“一带一路”建设在东南亚的推进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推进主流媒体深度合作

    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合作的东南亚媒体均为国家级主流媒体,这些媒体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播出渠道多,借助这些平台,有利于全景式、多角度地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在开展《中国剧场》系列栏目之前,就已与东南亚各国国家电台、电视台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节目交换、人员交流、高层互访、联合组织策划大型活动已成为常态,并首创地方媒体开设驻外工作站、译制站模式,在柬埔寨、老挝、缅甸与对象国国家电视台合作设立译制工作站,把译制传播窗口前移至对象国。2015年6月,广西人民广播电台驻柬埔寨、老挝、泰国工作站成立,常年派驻人员开展节目编译、采访、舆情收集、译制剧推广等工作。目前,广西人民广播电台自制节目直接进入当地国家级的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借助对象国主流媒体传播中华文化。广西人民广播电台派驻各国工作站、译制站的采编播译和技术人员与当地广播电视媒体同行一起办公、共同做节目,真正实现了本土传播、融合传播。

    (三)坚守中国文化特色

    从文化策略层面来看,跨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发掘出具有中国本色,同时又可以为全世界所理解的“文化特色”,兼顾于国外文化的融合沟通。

    柬语版《三国演义》是《中国剧场》栏目最早播出的电视剧,在柬埔寨国家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后受到高度关注。在柬埔寨国家电视台举办的收视问答活动中,短短一个月就收到近两万条参与短信,如此高的参与度在当地并不多见。柬埔寨国家电视台台长坎·坤那瓦说,电视剧《三国演义》在柬埔寨受到如此好评,与其丰富的历史内容和思想内涵密不可分,“《三国演义》讲述的故事,与柬埔寨的历史文化相似,很容易被人们接受,特别受到中老年观众的喜爱。”2016年2月24日,《人民日报》刊登《中国电视剧“走红”柬埔寨》一文,文中说,广西人民广播电台译配的《三国演义》成为柬埔寨当地观众茶余饭后讨论的热词,不少当地民众能够说出曹操、孔明等三国人物的名字,甚至与记者聊起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故事。

    (四)重视本土化运营

    英国著名社会学家罗兰·罗伯逊(Roland Robertson)曾说过,“本土化是使全球化成为习惯性行为的策略。”跨文化传播中的本土化就是为了克服各种“文化差异障碍”而采取的策略,也就是根据传播对象国受众的经济政治背景、信息需求、价值观念、接受心理和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因素,在传播中所采取的有针对性、有亲和力的适应措施,其目的是使受众的接受过程变得符合习惯而自然。

    在老挝进行《中国剧场》栏目观众调查时发现,全家人聚集在电视机前每天追中国电视剧的情景比比皆是。即便當今网络如此发达,人们可以从网络搜索各国的影视作品,但仍然有那么多老挝人守着电视机,很大的原因就是《中国剧场》的电视剧是用当地语言、聘请当地知名的影视明星配音的,所以看起来更轻松、更亲切。这就是《中国剧场》系列栏目本土化策略的成功体现。

    《中国剧场》系列栏目的本土化策略主要集中在翻译、配音上。由于片源是中国的,为了能让播出对象国观众有亲切感、认同感,从《中国剧场》栏目创办之初,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就确定了由对象国翻译译审,聘请对象国知名演员或配音演员配音的政策,确保对象国观众看电视的时候听到的是熟悉的声音和地道的口音。

    四、结语

    《中国剧场》系列栏目走进东南亚国家已经三年多时间,开创了广西人民广播电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传播的全新模式,已成为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观众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并获得了对象国相关部门领导和媒体的肯定,成为中国与东盟跨文化传播的一个成功案例。未来,《中国剧场》系列栏目应提升市场化程度,加快形成对外传播产业,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