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困境及对策

    谢向东

    [摘要]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古诗词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何在全新的教育形势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提升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就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困境及其解决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古诗词学习氛围出谋划策。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20) 01-0019-02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古典诗歌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光彩。透过那扑朔迷离而又魅力四射的历史之光,我们可以和奔放飘逸的李白畅谈理想,可以和沉郁顿挫的杜甫讨论人生,可以领略苏轼的豪迈旷达,可以感知李清照的柔情似水……阅读古诗词的益处不言而喻。然而,高中古诗词教学却不容乐观。

    一、高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困惑

    1.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淡薄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然而,大多数学生对古诗词仍是兴味索然。在优秀的古诗词面前,他们有的熟视无睹,有的望而却步,有的不知所云,有的曲解诗意。为此,笔者在任课的班级做了一个调查,调查对象的总人数为60人,一共设置了三个问题。①“你对古诗词的热爱程度如何?”调查结果:“非常喜欢”的占2人,“喜欢”的占10人,“一般或没感觉”的占48人。②“你是否有背诵古诗词的习惯?”调查结果:“有背诵习惯”的人数为1人,“偶尔会背一些”的人数为35人,“几乎没有背过”的人数为24人。③“你学习古诗词的目的是什么?”调查结果:认为“学习古诗词是为了陶冶情操”的占13人,认为“是为了考试”的占47人。面对这样一串冰冷的数据,教师该做何感想?

    2.诗词积累量非常少

    筆者在高一年级随机抽取了一个人数为59人的班级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小学至初中教材的159首古诗词中,能背诵“50首以上”的有8人,“40首以上”的有18人,“30首以上”的有37人。试想,这样的积累何谈对古诗词进行鉴赏?

    3.用“公式”来应对高考

    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要理解诗歌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很显然,绝大多数学生达不到要求。为了应对高考,学生通常会记一些评论诗歌的术语,背不同题型的答题模式,将鲜活的诗歌鉴赏变成死板的“公式”默写,他们的高考分数可想而知。

    二、原因分析

    1.古诗词本身特点

    古诗词篇幅短小,内涵深刻,表达简练,特别是其语言高度的凝练性、形象性、含蓄性和多义性的特点很容易给人一种隔阂感,和时下的“快餐文化”“流行文化”相比,理解和掌握起来要困难得多。

    2.应试教育的功利需求

    “语文,天然就是一座可以内化为人的素质的许多外储材料的富矿,因而它必定成为而事实上早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但是,在“考试高于一切”的现实中,“语文成了远远流浪的孤儿,没有了依托”。“中高考指挥棒”指挥着教师和学生努力的方向。笔者所在地区中考考纲中要求背诵的诗词只有40首,而且只考默写。那么这40首诗歌外的其他诗歌无人问津就很自然了。然而,高考的考纲却对诗歌的考查连升四级,在背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对于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来说,无疑是难上加难,所以就出现了教师灌输理论术语和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试图“帮助”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现象。

    3.教材的编排

    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选人的古诗词量少且面窄。必修课本中仅选人22首古诗词,且古诗词所涉及的时间跨度长;而选修课本中虽选人30首,但编排混乱,并没有起到单元整合强化的作用。这就产生了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学生没有样本可依,能力很难迁移;二是体会不到文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给古诗词的理论教学设置了障碍,使得教学产生了随意性和模糊性。

    三、解决对策

    1.增加学生的积累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个道理谁都懂,困难的是如何操作。笔者采用的是“每天一诗”的方法,即每天给学生印发一首诗歌,包括诗句的讲解和鉴赏。实行时间是高一全年和高二上学期这三个学段。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贵在坚持,且需要教师做大量的筛选、整合工作,还要时刻监督并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使用这种方法后,高三的诗歌复习就不再是 “空中建楼”,而是有序且富有实效性的学习。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动员语文教师分别筛选,最后整合为校本教材,让诗歌的积累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2.整合教材

    认知心理学图式理论指出,学习者依赖自身的内部状态,对外界情境进行知觉、记忆、思维等一系列认知活动,最终导致认知结构发生变化。所以,在阅读过程中,脑子里应该有个“类”的概念,这样才能把分散的信息组成信息群,使认知结构不断充实、完善和系统化。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古诗词本身及学生的特点,大胆地调整教学顺序,补充教学内容。在教学时,打乱教材的编排顺序,把古诗词分为送别类、怀古类、边塞类、思想类、托物言志类等类别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对诗歌的认知结构就能得到不断完善,迁移能力就能得到不断加强,鉴赏能力也能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3.古诗词理论教学分段进行,遥屡深入

    在经过了一定的感性积累后,要想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就必须给他们传授一定的理论知识。这一过程非常关键,教师一定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笔者将古诗词理论教学分成了六个部分:(1)了解诗体常识,掌握古诗词发展历史;(2)了解具体意象的内涵,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3)识别古诗词的风格,体会古诗词的思想感情;(4)掌握古诗词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5)分类鉴赏,提高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6)把握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掌握答题模式。通过这六个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形成古诗词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对古诗词的审美体验。

    4.教学过程中,突出古诗词语言的分析

    王力先生认为,西方的语言是法制的,中国的语言是人制的。文学语言表面上是悖理、用词不当、句子不完整,但它深层却有特殊含义。”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更加重视语言的分析。通过分析语言,学生可以把握古诗词的意象,体味古诗词的意境,体会古诗词的音乐美,把握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人情”,分析好诗歌的语言,学生就找到了鉴赏诗歌的抓手,鉴赏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5.完善初中、高中教材的编排及考试要求

    小学和初中的教材中共出现了159首古诗词,尽管可供学习的篇目不少,但教师和学生通常只重视课内篇目的教学,忽视了课外阅读,因此这159首古诗词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加上考纲中没有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做具体的要求,只强调了背诵,使得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无从谈起。由上可知,应把更多的篇目纳入初中必修教材,或在考试中适度倾向于对古诗词理解和鉴赏的考查。这样,才能使初高中古诗词教学得到很好的衔接,为学生未来的古诗词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6.编著写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校本教材

    在固有教材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编写校本教材,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古诗词以精美的语言、优美的音调向后人展示着它独特的魅力。很难想象,我们的语文课缺少了古诗词会走向何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而教师只有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让古诗词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焕发出光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张庆威.浅谈高中古诗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几种策略[J].亚太教育,2016( 23):132-133.

    [3]邱丽娟.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解析[J].文学教育(下),2010(10):124.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