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记》中牛丞相形象浅析

    张爽

    【摘 要】《琵琶记》是元代南戏的杰出代表。学术界对其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人物形象分析方面,对蔡伯喈和赵五娘形象关注较多,而对作为配角的牛丞相关注相对较少,作者从正面和侧面两方面对其形象进行塑造。牛丞相是一个立体式的形象,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琵琶记》;牛丞相;形象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3-0019-02

    牛丞相作为《琵琶记》中的次要人物,学者们对之关注略少,但其身上独有的特质还是吸引着读者的眼球。历来学者们对牛丞相多为谴责,称之为“牛”,但笔者却认为其身上存在闪光点。如牛丞相对牛小姐的爱,以及最终同意女儿与蔡伯喈回乡,并上表当朝表彰蔡氏一门。他并不只是纯粹的封建权贵的化身,通过对文本的细细解读,还可以挖掘出人物身上更深层次的品质。

    《琵琶记》中,牛丞相总共出场九次,分别是第六出“丞相教女”,第十二出“奉旨招婿”,第十四出“激怒当朝”,第十九出“强就鸾凤”,第三十一出“几言谏父”,第三十三出“听女迎亲”,第三十九出“散发归林”,第四十出“李旺回话”和第四十二出“一门旌奖”。《琵琶记》共四十二出,牛丞相出场的次数约占五分之一,说明其在全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极富极贵的牛丞相

    《琵琶记》第一出的下场诗对牛丞相的形象进行了简要总结,“极富极贵牛丞相,施仁施义张广才。有贞有烈赵真女,全忠全孝蔡伯喈。” 用“极富极贵”形容牛丞相,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富有,其次是权贵。

    (一)富有

    身为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的富裕可想而知,第三出“牛氏规奴”中,牛府仆人一上场就说:“若论俺太师的富贵,真个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住的是“琼楼酬月十二层,锦障藏春五十里。香散绮罗,写不尽园林景致。影摇珠翠,描不就庭院风光。”吃的是“玳瑁筵前爇宝香,真个是朝朝寒食,琉璃影里烧银烛,果然是夜夜元宵。这般样福地洞天”[1]7浮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富丽堂皇的场景,从中看出牛丞相是何等的富有。“强就鸾凤”一出中,牛小姐与蔡伯喈结婚时,牛府“广设珊瑚席子,高把真珠簾捲。環列翠屏风,人间丞相府,天上蕊珠宫。锦遮围,花烂熳,玉玲珑。繁弦脆管,允声鼎沸画堂中。”[1]76 结婚筵席的描写也展现出其富裕的生活。通过以上两处正面描写,将牛丞相的“极富”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权贵

    牛丞相位高权重,“势压中朝,资倾上苑”。正因如此,与他交往的都是些“紫绶金貂”,整日里“门外车轮流水,城中甲第连天”。最突出地表现在牛小姐的婚姻大事上。首先,牛丞相在择婿时,要“有才学做得天下状元的,方可嫁他”。其次,当得知蔡状元要辞官辞婚,牛丞相利用自己的权威,最后使得蔡伯喈“辞官辞婚俱未得。”[1]56牛丞相对待下人更是大显权威,“丞相教女”一出中,丫鬟惜春和管家婆在花园里玩耍打闹,不习女工,牛丞相从朝堂回来后,不仅体罚仆人,而且谴责女儿管教下人无方。同一出中,有两个媒婆来为牛小姐说媒,因二人的无理之举,牛丞相便命令左右“不拣有甚么庚帖,都与我扯破,把那两个吊起,各打十八”[1]27媒人本是好意来说媒,不小心触动权威,牛丞相便动用权力欺压底层百姓。这些是牛丞相滥用权力的表现,但他也有正当运用的时候,当牛丞相从李旺口中得知蔡伯喈家里的真实情况后,便要“去朝廷上表,奏蔡氏一门孝道。”[1]160当牛丞相在陈留郡看见了蔡伯喈邻居张大公,先是“黄金一笏送与”,接着说“当奏请管职俸禄,以酬大恩便了。”[1]165利用自己的权力表彰道义行为。

    牛丞相的极富极贵造就了他拥有很强的自尊,蔡伯喈准备上表辞婚时,他曾说“自古道杀人可恕,情理难容,我的声名,谁不钦敬?”[1]56他在意女儿的婚事但更在意自己的声名。当听说女儿要同蔡伯喈一起回乡侍奉双亲时,他气愤地

    说:“我乃紫阁名公,汝是香闺艳质,何必顾此糟糠妇?焉能事此田舍翁?”,李卓吾评《琵琶记》写道“真是牛矣!如何放出牛屁来?”[3] 正如牛小姐所言“未闻妇道不拜舅姑”,牛丞相一味地在乎自己的尊严和名声。

    二、爱女心切的牛丞相

    《琵琶记》中,牛丞相致力于捍卫权威尊严,但他也是一位爱女心切的父亲。

    牛丞相早年丧妻,家中只有一个女儿,丞相在女儿的教育方面很严格。“丞相教女”一出中,丞相唱:“【惜奴娇】你杏脸桃腮,当有松筠节操,蕙兰襟怀,闺中言语不出阃阈之外。”认为“妇女之德,不出闺门”[1]28,待到为女儿择婿时,丞相爱女之心更加明显,“我的女孩儿性格温柔,是事实会。若将他嫁个膏粱子弟,怕坏了他。只将他嫁个读书君子,成就他做个贤妇,多少是好。”[1]27从中可看出一位父亲对女儿的爱护。正因新科状元蔡伯喈“好人物,好才学”,是“天禄石渠贵客”,牛丞相不在意蔡伯喈贫穷,不要求“白璧黄金为聘”,果断将女儿嫁与他。当得知蔡伯喈拒婚,牛丞相为防别人议论“相府公侯女,不能够嫁状元”[1]51,使女儿名誉受损,上表当朝执意留下他。“几言谏父”一出中,牛丞相上场唱“好怪吾家门婿,镇日不展愁眉,叫人心下常萦系。”毛氏评《琵琶记》则批曰:“本是女婿心下萦系,却引出丈人萦系来,然丈人心下并非为女婿萦系,乃为女儿萦系。写尽老儿私心。”从中能够体会到牛丞相为人父的真性情。

    三、知错能改的牛丞相

    《琵琶记》中,前后形象反差最大的是牛丞相,主要是因为他有悔改之心。

    牛丞相的悔过是从第三十三出“听女迎亲”表现出来的,第三十一出“几言谏父”中,牛小姐对父亲进行了一番劝解,想让父亲同意自己回乡侍奉姑舅,牛丞相坚决反对,牛小姐认为牛丞相“怎说着伤风败俗,非理的言语?”,牛丞相怒气冲冲说“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听呵,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1]122父女最后不欢而散。但事后,牛丞相并没有一味地责怪女儿,而是觉得牛小姐“句句有理,节节堪听”,立马派李旺去接蔡伯喈一家,并嘱咐“仔细询端的,专心去寻觅”[1]127,当得知蔡伯喈父母身亡,女儿要同去戴孝,牛丞相起初很愤怒“我的小姐如何與别人戴孝”,经过仆人的一番劝解,牛丞相幡然醒悟“当初是我不仔细,谁知道事成差池”“不教爱女担烦恼,也被傍人讲是非” [1]156。牛丞相遇见赵五娘后,没有嫌弃她出身贫贱,当女儿要居赵五娘之下,牛丞相也没有生气,而是说赵五娘“恰便是我的女孩儿一般,况你身先归于蔡氏,年又长于吾儿,此实当礼,不必多辞”通情达理可见一斑。牛丞相知错能改,最终上表当朝褒奖蔡伯喈一家,迎来了《琵琶记》圆满的结局。

    当然,牛丞相形象的表现与故事情节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由起初的专权独断发展到最终的通情达理,其形象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如果牛丞相一如既往地专权,那么牛小姐也不会说服他,可能蔡伯喈便无法回家守孝,赵五娘也会被赶出牛府,正是牛丞相的改变为后来的一系列剧情发展作了铺垫。而这些变化最终为文章“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的主旨服务。牛丞相由一个不关风化,不顾仁义的人变为有真性情,敢于悔过的丞相。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为故事情节增添了别样的味道,使得整部作品更加耐人寻味。

    作为南戏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剧作,并且也是首部文人创作的戏曲作品,《琵琶记》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无论是其曲学方面还是文学方面。而在人物形象刻画方法及人物内在性格的丰富性描写上,对以后戏曲作品中人物的塑造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明)毛晋.六十种曲[M].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

    [2](清)毛纶.毛卢山评第七才琵琶记,侯百朋.《琵琶记》资枓汇编[M].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

    [3](明)李贽.李卓吾先生批评琵琶记,侯百朋《琵琶记》资料汇编[M].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

    [4]李渔 著,张明芳 校注.闲情偶寄[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1.

    [5]李静.毛声山批《琵琶记》人物论研究[D].扬州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