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策略

    栾常锡

    [摘要]《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极富美感的散文。朱自清先生通过描写荷塘月色中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渴望自由的情感。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这篇优美散文的内涵。文章以《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学为例,对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策略;《荷塘月色》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20) 01-0016-02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在《荷塘月色》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审美引导,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审美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为审美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

    预习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许多学生都没有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只在课堂上熟悉课文。如果学生不预习课文,就会对课文比较陌生。当教师讲解到相关内容时,学生的反应速度可能会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这样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为审美教学做好铺垫。《荷塘月色》文字优美,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可以仔细地去品味这些文字,初步去感受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美,感受散文中的文字美和意境美,从而为审美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这段话中有对荷塘中的叶子的描写,作者将叶子比作舞女的裙,“舞女的裙”有一种舒展、旋转的动感;荷叶本来是静的,但作者想象它是动的,是“舞女的裙”,这是以静写动。文章在对荷花进行描写时,用到“袅娜”“羞涩”“明珠”“星星”等词语。还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等,给学生呈现出一幅优美的荷叶荷花图。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感受文字中的美,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二、加强对课文的分析,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师在对《荷塘月色》进行分析的时候,应注重引导学生去鉴赏文中的精美语言,将学生的审美情感调动起来。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时,应注重指导的理性化,使学生逐渐具备独立鉴赏文章的能力,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荷塘月色》中的许多文字都透露着美感,作者通过细腻独到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图画,文字中还渗透着些许哀愁,表达出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要超脱现实却又不能的复杂思想情感。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课文的分析,让学生领略文章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例如,文章中说到“这令我到底掂着江南了”,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教师可这样分析:这句话含蓄地点出“不宁静”的原因,深切地反映出作者想要“宁静”而不得的苦恼心情。在对课文进行鉴赏时,教师可适当地对文章的创作背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感受文章中语言美、情景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朱自清先生1920年从北京大学毕业,之后六年在多个地方任教,并参加文学研究会,与叶圣陶先生、朱光潜先生等志同道合,写了不少具有进步倾向的诗歌和讴歌江南秀丽山水的散文。朱自清到清华大学任教后不久,通过《我的南方》一诗,表达他对江南的思念之情。朱自清先生在《一封信》中写道:“今天吃了午饭,偶然抽出一本旧杂志来消遣,却翻着了三年前给S的一封信。信里说着台州,在上海,杭州,宁波之南的台州。这真是‘我的南方了,我正苦于想不出,这却指引我一条路,虽然只是‘一条路而已。”

    三、注重学生的审美感受,达到更好的审美教学效果

    高中語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差别,其开放性更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积累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后,逐渐增强对美的品味能力,提高对文章的鉴赏能力,进而能够感知到语文学习中的美。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中,阅读都是最基础的,学生必须认真地读、用心地去感受,才能够真正地进入文章中的意境,感受到文章中所包含的韵律美、节奏美,进而对文章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

    例如,在《荷塘月色》中,作者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景色进行描写的,因此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就能更好地构建优美的意境。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作者在对荷花的香味进行描写时,却突然写到歌声,这就能调动学生的嗅觉、听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荷花的香味。这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即“通感”。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鉴赏这种运用了特殊修辞的句子,在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到“我爱热闹,也爱宁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时,学生可能会想,这是不是有点矛盾呢?但是,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学生就会发现,这里作者实际上强调的是“宁静”和“独处”,因为“我爱热闹,也爱宁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是用平时的“热闹”来反衬现在的“宁静”,用平时的“群居”来反衬现在的“独处”,重点还是在“宁静”和“独处”,而后文的“这是独处的妙处”正是对这一分析最好的证明。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审美的习惯,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为审美能力的培养做铺垫;应加强对课文的分析,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应注重学生的审美感受,达到更好的审美教学效果。这样便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进步。

    [参考文献]

    [1]周雨寰.从审美到批判性审美:谈《荷塘月色》的教学视角与审美视野[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 17):132-134.

    [2]何建军.引导情感体验激活语文课堂:以朱自清《荷塘月色》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8(25):18.

    [3]张萍.从《荷塘月色》探究朱自清散文的诗意美[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4):78-81.

    [4]李胤秀.论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审美特质[J].青年文学家,2018(2):60.

    [5]曹莹.如何运用“三步法”有效感悟散文的“美”:以《荷塘月色》为例[J].山西青年,2018(10):98.

    (特约编辑 景行)